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北斗奠安宮

~觀音佛祖簡介

東南亞最大檜木觀音 身高四米

    在彰化縣北斗鎮奠安宮供奉了一尊巨大的檜木觀音,神像有四公尺高,由完整台灣檜木所雕刻,號稱是全東南亞最大的檜木觀音神像,香客慕名而來,香火鼎盛。

    這裡是北斗奠安宮,他們所膜拜的神像就是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不過這尊有四公尺高的觀世音菩薩卻是相當的罕見,因為她是由一塊完整沒有裂痕的台灣檜木所雕刻完成,雖然檜木所雕刻的木雕相當的貴,不過這尊檜木觀音在信徒因中卻是無價之寶。

    在30年前光是木材的費用就要30萬台幣,光是雕刻神像就花了整整四個多月時間,觀音的法像莊嚴慈悲,也相當的靈驗,因此吸引了許多香客前來。  










北斗奠安宮(東螺媽)
電話:04-8882275
歡迎蒞臨參拜!

建廟沿革
   明鄭時期,北斗先民渡海來臺,為保安然渡過黑水溝(台灣海峽),乃至湄洲天后宮恭請聖駕,分靈殿內軟身媽祖聖尊,護航來臺。先民進入東螺舊社(溪州鄉舊 眉村、圳寮村一帶)屯墾後,發展有成,乃於康熙年間創建「天后宮」。至於東螺街天后宮的創建年代,《台中州寺廟台帳》第一冊北斗街「奠安宮(媽祖宮)」項 下記載為康熙57年(17185月,奠安宮廟方早期發行《北斗鎮奠安宮概史》則宣稱創建於康熙23年(1684),此二種說法目前已不可考,然而《台中州寺廟台帳》載錄時間明其月份,或有其所本。
   考諸東螺街漢人聚落之形成,康熙年間創建祠廟之說法亦有所對應,不過草創時期的宮廟規模應當不大,其後伴隨著東螺街肆的成型,東螺街天后宮才逐漸發展、 興盛起來。以台灣而言,東螺天后宮媽祖廟是全省少數幾間於康熙年間即已建廟者;就南彰化而言,歷史最久,堪稱彰南開基媽祖宮。   
    嘉慶11年(1806) 由於水災、兵禍以及漳泉二族械鬥,東螺街傾圮,武舉陳聯登、文舉楊啟元勘查寶斗一地,卜示媽祖後,擇於東螺溪與清水溪之間一處「寶斗」的高亢河洲地,購地 重建街肆與天后宮,北斗街於焉發展成為一名勝古肆。北斗建街之初,考量穩定人心,乃先於街肆中心,購買熟番土地,重建媽祖廟,並以媽祖廟為中心,擴展北斗 街。待媽祖廟落成後,地方仕紳見於兵禍、水患連連,希望在媽祖的庇祐之下,街民從此安居樂業,故取「奠定厥居,安集乎民」之意,將「天后宮」更名為「奠安 宮」。
由於北斗媽祖廟從東螺街遷來,所以奠安宮重建時,溪州舊眉(東螺街舊址)村民乃奉獻屋頂的第2根樑柱與媽祖分身神尊,因此日後每當各地前往北斗媽祖廟登記請媽祖時,僅有舊眉村信徒可以不必排隊而得以隨意請神,從而可見溪州舊眉村與奠安宮的關係匪淺。
   嘉慶年間,先民遷居寶斗,建街之初,亦著手規劃重建奠安宮媽祖廟,由於百廢待舉、經濟拮据,因此重建的媽祖廟只有一殿,建材以土埆、木料、古磚為主,外 觀簡樸,少繁複雕飾,卻別有一股風味。這樣古樸的廟貌,反映了當時創業的艱辛,紀錄了先民開拓的血淚史,所以「奠安宮古廟」建物不僅僅歷史悠久,其中交雜 著先民辛勞的建樹與共同精神的支撐力量,乃是北斗鎮民共同的歷史記憶與地方情感之投射。這樣古樸的廟貌,由於全臺所存不多,價值不斐,因此民國72年(1983)曾被列為國家指定之三級古蹟。由於奠安宮創建維艱,因此創建初期僅有一殿,到了同治7年(1868),秀才陳作舟倡議修建,並增建兩側護龍,始完成奠安宮古廟面貌。

新廟重建
  民國63年(1974)地方倡議增建後殿,歷時10年,於民國74年(1985) 落成。興建後殿期間,奠安宮前殿古廟因古樸廟貌,列為國家指定之三級古蹟,然而由於年久失修,安全堪慮,奠安宮管理委員會乃有重建新廟之構思,並鑑請內政 部重新評估與解除古蹟認定。相對於此,地方另有保存古蹟之聲浪,認為奠安宮古廟對於北斗後世子孫具有傳承的意義,不容拆除或移往他處,其時亦有人提出折衷 辦法,建議採取「廟中廟」的作法,既可擴建廟宇規模,同時亦能保存古蹟。最後,在管理委員會與地方政治人物的主導下,民國77年(1988)奠安宮解除古蹟認定,並將古廟拆遷至台灣民俗村內,新殿工程並於民國78年(1989)動土奠基,前殿歷經14年興建,擇於民國92年(2003)吉時入火安座,期盼衍派湄嶼,聖地重光。


資料來源:北斗奠安宮全國資訊網

北斗奠安宮開基軟身媽祖
北斗奠安宮六媽


北斗奠安宮五媽
北斗奠安宮二媽

北斗奠安宮三媽
奠安宮鎮殿天妃
奠安宮鎮殿媽
資料來源:以上照片是北斗奠安宮入火安座時拍的,
並由心靈神網部落格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