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觀瑩瑋翡翠文化博物館:聽美麗的石頭說話

 收藏投資導刊 
聽,美麗的石頭要說話
傾聽來自台北瑩瑋藝術翡翠文化博物館的聲音
文/本刊記者徐旻
對於拜讀過並且沉迷於欣賞富禦翡翠藝術作品的我來說,早就想朝聖位於台北的瑩瑋藝術翡翠文化博物館。 不僅因為這座博物館記錄了至今為止世界上最全最專業的翡翠發展史,更是因為其中有幾件藝術作品由於雕工太過極致而無法搬運到其他地方展示,我們只能親臨台北現場一睹其風采。
曾遍覽世界各大博物館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秦孝儀表示:紐約大都會博物院、巴黎盧浮宮、倫敦大英博物館等地,是一處處宏大的殿堂,收藏奇珍異寶,但是紛雜多元;唯獨富禦是專精的收藏,放眼世界僅有的以翡翠玉石為單一主題的博物館。 翡翠做成一個小小的首飾,大家就已經珍而貴之,想想看,這裡投注的創意與金錢所造就的翡翠藝術品,真可說是甲天下,這應該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博物館,是前無古人的創舉。

迎面的木門上鑲有36​​朵蓮蓬,不是翠綠的顏色,而是泛著枯黃。 眼 前的場景不禁讓我腦海裡浮現這麼一段:“一方闊大的荷塘,密密麻麻的荷葉遮蔽了水面。荷葉還在水上跳著,翠綠的顏色已經斑駁,那些常來的蜻蜓、藍色的水鳥 早就稀疏了掛念,走得無影無踪,薄情的人就是這樣的靠不住。寥落的心情還在寥落,看水里的影子也已經斑駁,時光的打擊開始顯現。但是,蓮蓬,翠綠已經變成 烏黑的蓮蓬,卻在內心充滿甜蜜的醞釀”。
不用說便知道,這已經來到了瑩瑋藝術翡翠文化博物館,36朵蓮蓬都是由翡翠做成,並且將顏色做舊,舊得讓人忘了翡翠的價值,只看到蓮蓬的逼真。
推開這扇宛如藝術品的門,我的心情不亞於走進盧浮宮時的激動,對於這裡面作品的期待甚至超過對盧浮宮裡“愛神維納斯”的渴望。 也許是帶有亞洲文化的驕傲,也許是因為我能和這些作品的藝術家同處一個時代。 我們一起傾聽石頭最初的聲音,並讓石頭記載這一世的聲音,讓它流傳下去。 此時門上枯黃的蓮蓬也已不是寂寞的石頭,而是在等待有緣的手和藝術的眼,記載著我們今生的夢和來世的願。

“翡翠的色的美可以握住每一個人的心”。 如果說米開朗基羅覺得大衛只是躺在卡拉拉的大理石裡,而他是那個把大衛從大理石裡找出來的人的話,那麼要把一件工藝細膩、色彩豐富的藝術作品從翡翠原石裡找出來,則更加體現了東方能工巧匠的精緻和極致。
博物館裡有一件名為《握》的作品,就是筆者曾經魂牽夢縈一直想要親眼所見的同根的兩株蘭花。 作品底部是綠翠,藝術家將其刻畫成雙手緊握的樣子,蘭花的根莖自然的分佈在雙手上,彷彿是要延伸進土壤的植物根部,努力地吸收養料,而此時的養料則來自於相握的兩隻手,可能是一個人的一雙手緊緊相握預示著堅持不懈,也可能是來自於不同人的手十指相扣代表凝聚的力量。 這兩個人抑或是情人,抑或是親人,也有可能是朋友或團隊,但是給人的感覺便是人類的團結和堅持就是最好的養料。 逐漸長出的兩株蘭花,簡直到了登峰造極讓人目瞪口呆的地步。 一株為紫羅蘭色,另一株為粉色,我已全然忘記了冰種紫羅蘭的無價,此刻只是被這種顏色打造的蘭花所折服,那種透讓人心曠神怡,蘭花花瓣的惟妙惟肖,以及蝴蝶的婀娜多姿,彷彿展現了人間仙境,枝頭翡翠濃郁的顏色過渡到蝴蝶的身體,飽滿了這個靈動的生命。 蝴蝶的觸鬚和羽翼是如此的纖細,輕輕的搭在枝頭,我不敢用力呼吸,生怕一有風吹草動,蝴蝶就要飛走。 當注意到粉色蘭花中間隱約顯露出來的綠色脈絡時,我再也無法掩飾自己激動的情緒,一塊翡翠的顏色緣何可以分佈得如此得體,好似它生來就是要破繭而出,它生來就是要邂逅這樣麼一段動人場景。
石頭中隱藏著一種神秘的美,這是翡翠欲將告訴人們的。 我們無法得知它的前身是怎樣的,但是有了今生的刻畫,這塊美麗的石頭會和將來對話。

如果斷是石頭另一種宿命,那麼石頭想告訴人類殘缺的意義。 這個意義不僅可以由斷臂維納斯來講述,也可以聽翡翠娓娓道來。
在瑩瑋藝術翡翠文化博物館裡有一件名為“出奇制勝”的作品。 整件藝術品由底部的黃雀,中部墨色的樹葉和蟬,以及頂部翠綠的螳螂所構成,這件作品詮釋了“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 還是那樣驚人的色彩,那麼逼真的造型,尤其是那有點枯萎捲起並垂下的葉子,就在感嘆這件作品完美的時候,忽然看見邊上的一塊殘片,應該是蟬翼,是藝術家把蟬翼的薄表達得過於極致了嗎? 後來聽館內工作人員介紹說,當初在為這件藝術品拍照時,相機鏡蓋不小心掉落,偏偏砸中了這片蟬翼。 頓時攝影師和在場的其他工作人員都淚流滿面,一邊為這件藝術品惋惜,因為這樣的作品不可能出現第二件,即使雕工一致,自然界的石頭也不會再現一模一樣的色彩;另一邊又不知道對這件無價之寶該如何理賠。 但是當藝術家得知後卻輕輕一揮袖:“算了,斷就斷了,不用難受,也不用理賠。斷,是另一種美。”此時的蟬翼擁有了禪意,當我們無法控制、也無可挽回某些破裂時,唯有直面這樣的破裂才能更好的幫助我們走向未來。 因此,這塊斷下的石頭從​​此便有了自己的身世:被雕刻到極致,又從極致走向斷裂,在藝術與美的感動中講述它與人類的故事。 比維納斯斷臂幸運的是,至少我們還知道它的身世,還能將它伴隨在蟬身一側。 也許等到千百年後,這塊掉落的蟬翼會有一個新的故事,只是對於今生我們已不再重要。
其實,美麗的石頭不語,但是這裡的石頭早已打動人們的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