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老火車票見證京漢鐵路歷史(圖)

 荊楚網-楚天金報 
圖為:解放前的老漢口火車站 圖為:解放前的老漢口火車站 圖為:八十多年前的京漢鐵路老火車票 圖為:八十多年前的京漢鐵路老火車票
楚天金報訊本報記者文俊
車票,是旅客乘車的憑證。 又到春運季節,一張小小的火車票,承載了遊子們多少思鄉情! 從武漢有客運列車開始,火車票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有多少我們不曾知曉的故事呢? 許一兵的《收藏抗戰》為我們提供了不少軼聞……
老火車票見證的歷史
在漢口的許一兵先生家中,記者見到一張80多年前的老火車票。 這張舊車票只有郵票大小,材質像牛皮紙,一面中文,隱約可見“平(漢)鐵路、北平、漢口、票價貳拾肆元、快車”等字樣;另一面是法文,也可見北平的法語“peping”。
平漢鐵路就是大家熟知的武漢第一條鐵路京漢鐵路。 它原稱盧漢鐵路,由於民國政府時期,北京稱北平,所以又叫平漢鐵路。
1889年4月1日,湖廣總督張之洞以“一路可控八九省之衝,人貨輻輳,貿易必勝……經緯縱橫,各省旁通”等八條利國利民的理由,上奏准修盧漢鐵路。 1906年4月1日,鐵路全線通車,定名為京漢鐵路。
據《圖說中國鐵路史話》一書的作者譚瑞傑說:京漢鐵路車票票面上印有法文,譯為北京至漢口鐵路,中間印有京漢鐵路使用的蒸汽機車,兩旁是像徵中華民族強盛的龍飾圖案,中間覆印票價,反映該鐵路儘管是外國人修建的,但路權屬於中國。
許先生收藏的京漢鐵路車票上,隱約可見票價為貳拾肆元。 據《武漢地方志》記載,1936年,漢口手工業工人中,工資較高的如木製小農具行業,平均月工資15元,皮鞋和證章行業月平均12元。
可見,那時坐火車票價不菲,買一張漢口到北京的車票,需兩個月工資。
火車票上的特殊記憶
“武漢一大怪,火車需要輪渡載。”上世紀30年代,京漢鐵路與粵漢鐵路相繼建成通車,但被長江天塹阻隔,火車要靠輪渡過江。 直到1957年長江大橋通車,這種火車乘輪渡的現象才得以改​​變。
據家住武昌的劉國生老先生回憶,1954年,他乘坐火車到北京上學,因為強調安全,所以列車過江時,旅客都要乘客輪過江,當時江南的輪渡是在徐家棚碼頭,江北是在粵漢碼頭,旅客只需憑火車票便可免費乘過江渡輪。
到了上世紀60年代,一種特殊的火車票出現了,那就是“革命師生串聯乘車證”,它們也成為那個時代火車記憶的重要載體。
據青山的劉鳳英老人回憶,那時,火車上十分擁擠,車廂內座椅下面、行李架上,都躺滿了人,廁所內擠進七八個人是“正常”的事。 擠上北京的列車,可以說連腳都沒地方放,有的女生一路上沒有上廁所,下了火車以後,鞋、褲都脫不下來,因為身體腫了。
火車票“家譜”知多少
鐵路客票俗稱火車票,歷史上第一張火車票誕生於1830年9月17日,從英國的利物浦到曼徹斯特,是由售票者“手寫簽售”的;後來,世界著名的“埃多蒙桑”式車票——即卡片式車票一直風行各國,經久不衰。
自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第一條營業性鐵路——吳淞鐵路開始,隨之而發展起來的各種鐵路車票也有130多年的歷史了。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鐵路的第一代火車票是硬板式火車票,為了節約用紙,它的尺寸為57×25毫米,票面印有盲文。
上世紀80年代,出現了電腦出售的軟紙式火車票;1997年鐵道部確定了計算機車票的統一樣式;2007年起,沿用了百餘年的硬板票,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完全被全國聯網的電子火車票取代;近幾年又新推出磁卡式車票。
今天,火車票也越來越電子化,但當我們回憶那些舊式火車票時,追憶流逝的歲月,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