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7日 星期二

青銅禮器仿品幾經轉手變真品:鑑定方法五花八門

 大洋網-廣州日報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商周楚王孫鐘 廣東省博物館藏品:商周楚王孫鐘
X光透視青銅器難斷真假

青銅禮器仿品幾經轉手變“真品”鑑定方法五花八門業內人士稱:
“青銅器鑑定觀測技術有了新辦法。”昨日,一篇關於用X光片觀測法鑑定青銅器的文章在圈內引發熱議。 在造假技術不斷升級的背景下,光靠“眼學”判定已無法十拿九穩,那麼輔以高科技就一定靠譜嗎? 有專家和行家在受訪時表示,該技術僅解決了觀測品相問題,卻無法認定其真偽。 目前仍有部分人將新仿品做舊,並通過數次轉手讓它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
文、圖:記者林琳、郭曉昊
鑑定新技法:X光片觀測法
“青銅器鑑定觀測技術有了新辦法——X光片觀測法,這是目前國際上較為新穎的、針對金屬器的觀測手段。”前日,有專家在雅昌藝術網專欄中稱,通過X光譜的穿透力,把金屬器器壁表層以下的結構現象全部展示出來,可以清晰地觀測到縫隙、斷裂、後期粘接和後期修補的痕跡。 “這個技術我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曾經用於出土於東漢墓葬的一件鐵錯金文具刀的觀測,拍出了很清晰的嵌金絲的圖案。”文物專家劉幼錚表示,這項技術,為買家提供全方位的X光片。
揭秘:造假者做舊技藝精湛難辨真假
“因資金周轉,忍痛割愛,現出售宋代青銅器,經過3位國內專業權威專家鑑定,​​估價60萬元,如假包退。”日前,有賣家公然在某收藏品網站上叫賣所謂宋代青銅器,引來一眾行家吐槽。 根據相關規定,1949年後出土的青銅器不能在市場中流通,然而無論是路邊攤還是收藏品市場裡,都可以看到各種鏽跡斑斑的“寶貝”。 做古玩生意的老徐說:“由於國內不能流通,也不知價格到底有多高,有的商家就拿物以稀為貴來炒作。”
許多人主觀認為這一門類早晚會在國內開放,因此不惜花大價錢囤貨。 老馮(化名)就是個典型收藏者,至今已經收藏了數十件青銅器。 他覺得自己很精明:“一定要親眼看到出土。”然而,有行家在看過其藏品後表示,其器物和銘文的年代也對不上。 “有的造假者採取'埋地雷'的手法,事先將幾可亂真的仿品埋在地下,再請幾個托兒和買家一起到現場'發掘',因此眼見並不一定為實。”據業內人士透露,制假者和盜墓者都有各自的“產業鏈”。 以青銅器為例,制假者一般先選擇精緻、好銷的器型,確定後請專業人士拍照、製圖。 這些專業人員或為製假團伙自己的技師,也常常“外包”給正規文博單位、美術院校的“工藝大師”來完成,這些人也願意接此類可撈外快的私活。 有些古董只有博物館的人才能見到、拍到,所以有時“私活”也必須請他們做​​。 而河南等地的一些村莊里的人員已經熟練掌握了各種做舊的精湛技藝,無論是專家還是儀器都很難檢測出來。 那些不法商販收購後,再將其以真品的價格兜售給富商、藏友甚至文博機構。
反駁:難分辨自然狀態還是人工狀態
廣 東省博物館青銅器專家林亞興表示:“X光片觀測法與顯微、放大觀測法都可以觀測到縫隙、斷裂、後期粘接和後期修補的痕跡,因此可用來判斷青銅器處於完整或 殘損狀態。但難以分辨出這種狀態是自然狀態,還是人工造成。因為現代以物理、化學方法進行做假、做舊、做殘已很高明,這些觀測法只能作為青銅器鑑定的參 考,不能作為依據。” “高科技手段檢測出的是青銅器的品相問題。”在北京匡時瓷雜部經理孔超看來,青銅器的鑑定是一個綜合的學科,除了從材質鑑定器物的真偽外,重點是從其紋 飾、銘文進行鑑定,“何況銘文往往決定了青銅器價值的高低。”
小貼士:

鑑別造假的方法
目前青銅器的作假做舊的手法多種多樣。 林亞興根據平常接觸到的贗品總結出鑄制方面比較高明的有精密鑄造法、矽膠鑄造法;做舊比較高明的有以物理或化學製造的殘損,使用化學腐蝕法做舊,這種做舊以假亂真。 “也有用真銹作假或用化學腐蝕後埋在土裡的快速生鏽法。”他因此建議:“不但需要多看真品,還要多看贗品。需要了解市場,長期實踐。採用比較法,綜合分析 法對器物的鑄造工藝、製作、銅質(銅的合金成分)、造型、紋飾、銘文、氧化、器物的厚薄、重量等方面進行分析。”另外,他還提醒收藏者要避免潮濕,避免青 銅器與酸鹼物質接觸,防止鏽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