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3日 星期五

雍正奏摺寫朕就是這樣漢子:網友贊霸氣外露

都市快報 
圖片來源於新浪微博 圖片來源於新浪微博
背景:自台北故宮博物院推出“朕知道了”膠帶紙之後,人們突然發現,皇帝的墨寶中,其實留有不少令後人啞然失笑的“萌點”。 比如,近日有網友發現,在西安碑林博物館收藏的唐玄宗御碑《石台孝經》上,竟然正好從右到左排列了“朕略萌”三個字。 當然這只是一個有趣的意外,但到了清朝雍正皇帝這兒,就成了白紙黑字——在一則雍正批兵部尚書田文鏡的奏摺中,雍正這樣寫道:“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一時間被網友讚歎“不愧是四爺,霸氣外露。”
想知道這些“賣萌皇帝”背後的書法故事嗎? 我們請來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副主任沈浩教授,為大家講一講帝王書法。
口述沈浩(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副主任、教授) 整理陳淑芝
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唐玄宗的書法應該是上述皇帝中最好的。 這個“好”體現在他的書法技巧純熟、風格鮮明。
我們都知道唐代本來就是一個書畫昌盛的年代,唐太宗的書法就極好,他也是少數幾個在中國書畫史上能稱為“大家”的皇帝。 而在唐太宗之外,唐玄宗在唐代帝王中間書法也是相當出色。 唐太宗以王羲之、王獻之“二王”書風為承,而唐玄宗的行書繼承了“二王”的基礎上,在隸書上又有重要的貢獻。 上面所說的《石台孝經》就是唐玄宗的隸書代表作,唐玄宗的隸書以筆劃圓潤、遒勁生動、體態豐滿、字體壯實為特點,承襲了漢隸的風格,同時又開創了唐隸的新風範。
到了清朝,書壇以碑學的發展為主流,即篆隸書的複興。 不過在皇帝中間,則以行書為主要的書體。 比如非常喜愛書法的康熙皇帝,平生最愛明代董其昌的書風,便“自幼練字,每日寫千餘字從無間斷”。 加上他對自己的書法極其自負,喜歡在各地遊覽時留下墨寶,或是將自己的手書饋贈給外國使臣,因此我們如今也能看到不少他的手跡。
其實中國古代皇帝中,字寫得好的非常多,從西漢開始,帝王書法就成為書法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道軌跡。 而皇帝們之所以寫得一手好字,其實跟他們身邊的“侍書官”有著莫大的關係。
所謂侍書官,就是在皇帝身邊擔任侍習寫字工作的文官,這些人可能本就是當朝非常有名的書法家,被皇帝青眼相中,便有機會成為皇帝身邊的近臣。 比如我們熟悉的柳公權、褚遂良、王著、沈荃等人。 這些書法家不僅在書法風格上對皇帝產生影響,而且有的還成了皇帝身邊志同道合的伙伴。 比如唐太宗愛“二王”書法,而他身邊的近臣虞世南本身就是“二王書風”的繼承者,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悲傷不已,說從此“無人可論書”。 除了談書論書,也有文人通過“侍書”這一角色完成自己作為文人的自我價值。 比如柳公權、沈荃等人,常與皇帝在書法上進行討論或發表意見,雖然不一定能就政治發表一二,但起碼獲得了在皇帝身邊侍奉的機會,在外人看來,還是頗為羨慕的事情。
如今我們再看帝王書法,會發現的確書法寫得好的皇帝很多,這跟皇室內府豐富的書畫收藏有關,加上皇帝自身從小便開始進行良好的書法學習,同時他們身邊又有這批優秀的侍書官,這些共同的原因造就了帝王書法。 從風格上說,帝王書法多飽滿華貴的廟堂氣度,但在藝術性方面,比起文人書法來,又少了一點靈動和恣意的瀟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