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備源自民窯青花的妙趣
——從三件乾隆青花器物說起
廣東 賈列克
官窯的精緻、嚴謹、規範甚至胎釉的奢侈講究造就了它在國內外拍場上引領風騷,居高不下的價位。 加之崇洋的積習猶存,人云亦云的痼疾常在,各地古玩市場常見到酒氣沖天、豪車魚貫的主,進店便直問:有沒有帶款的官窯? 有清三代的官窯最好! 弄得我一位開古玩店的正派商人朋友哭笑不得地對我戲言,下次再有這樣粗俗的“水魚”,我就賣幾個高仿的給他,讓他招搖去。
其實從藝術本質的角度看,尤其是吸取了書畫精髓的藝術樣式,那麼無論是在絹紙上,還是在陶瓷上,即使是在雕刻或攝影中,它都排斥千篇一律,它都蘊含百花齊放,正所謂,真正的大藏家說起收藏最精闢的心得是——喜歡才是最好。
我的直覺告訴自己,大名家早期的作品一定有青澀之作,真正沉澱下來讓藝術與生命交融,不迎合世俗的當今尚未成大名的雅士們,百年,幾百年之後才是那時拍場的“硬通貨”! 今天展示給讀者的器物是兩隻乾隆青花水盂,和一個乾隆青花“人口礶”。
但凡文人雅士,文房四寶齊整,可除筆墨紙硯外,印章、印盒、鎮紙、筆筒不可或缺,尤其是水盂,常被妮稱為“第五寶”。 雖說它的功能主要是給硯池添水,但更多放置案頭觀賞陳設,因此從審美情趣而言,清奇古雅,品味較高,偶爾把玩,不亦樂乎。 難怪現世不多,且屢拍出高價。
乾隆一朝,已達青花、粉彩等巔峰,皇家器物的引領,幾乎各種藝術門類,除書畫外都呈現出極致的盡頭,其實國力、財力何嘗不如此。 御窯廠旁世代相傳的民窯畫師們沒有依葫蘆畫瓢,而是於不經意之處。 讓田園風光與那些大紅大紫的穿花牡丹、遊龍舞風、仕女嬰戲圖相映成趣。
從圖中所示我們不難發現,國產浙料在乾隆一朝的廣泛使用,暈散不是其強項,青花髮色濃艷而厚重、穩定、沉著,正是那個朝代最顯著特徵。
當然畢竟是民窯,畢竟沒有督陶官不計工本的每道工序的苟刻要求。 瓷石顆粒粉碎不夠完全的頑疾在那件青花罐上就現出瑕疵,而兩隻水盂的精緻程度稱得上“小器大樣”。 假如某天搞資本運營的款爺們把幾個民窯精品拍出天價,個別無良媒體緊跟著惑眾鼓譟,又不知會“跟”出什麼樣的“風”來。
總之,普羅大眾,愛好收藏的工薪階層擁有韻味十足、形神兼備的“開門”民窯,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從三件乾隆青花器物說起
廣東 賈列克
官窯的精緻、嚴謹、規範甚至胎釉的奢侈講究造就了它在國內外拍場上引領風騷,居高不下的價位。 加之崇洋的積習猶存,人云亦云的痼疾常在,各地古玩市場常見到酒氣沖天、豪車魚貫的主,進店便直問:有沒有帶款的官窯? 有清三代的官窯最好! 弄得我一位開古玩店的正派商人朋友哭笑不得地對我戲言,下次再有這樣粗俗的“水魚”,我就賣幾個高仿的給他,讓他招搖去。
其實從藝術本質的角度看,尤其是吸取了書畫精髓的藝術樣式,那麼無論是在絹紙上,還是在陶瓷上,即使是在雕刻或攝影中,它都排斥千篇一律,它都蘊含百花齊放,正所謂,真正的大藏家說起收藏最精闢的心得是——喜歡才是最好。
我的直覺告訴自己,大名家早期的作品一定有青澀之作,真正沉澱下來讓藝術與生命交融,不迎合世俗的當今尚未成大名的雅士們,百年,幾百年之後才是那時拍場的“硬通貨”! 今天展示給讀者的器物是兩隻乾隆青花水盂,和一個乾隆青花“人口礶”。
但凡文人雅士,文房四寶齊整,可除筆墨紙硯外,印章、印盒、鎮紙、筆筒不可或缺,尤其是水盂,常被妮稱為“第五寶”。 雖說它的功能主要是給硯池添水,但更多放置案頭觀賞陳設,因此從審美情趣而言,清奇古雅,品味較高,偶爾把玩,不亦樂乎。 難怪現世不多,且屢拍出高價。
乾隆一朝,已達青花、粉彩等巔峰,皇家器物的引領,幾乎各種藝術門類,除書畫外都呈現出極致的盡頭,其實國力、財力何嘗不如此。 御窯廠旁世代相傳的民窯畫師們沒有依葫蘆畫瓢,而是於不經意之處。 讓田園風光與那些大紅大紫的穿花牡丹、遊龍舞風、仕女嬰戲圖相映成趣。
圖1
這兩隻青花山水水盂(圖1,因為不是反向繪製嚴格意義不稱其為“對”,所以稱之為兩隻)高8厘米,底足寬6厘米,沿寬3.9厘米。 胎質堅密,修足規整,胎釉緊而瑩潤,白中閃青,上手輕重舒適,敲之無新品的清脆甚至剛脆之聲,口沿醬釉清晰可見,年代之遠加之時有把玩已呈深淺不一的感覺,底足施釉部分有些許縮釉點,側光觀察,糯米漿感十足。
圖2
圖3
水盂的畫面(圖2)若展開來看,是一幅寫意味十足的山水畫。 在詩中常有的遠山、近水、樹枝婆娑隱約可見,河邊斜坡旁雖沒有“四王”筆下“清溪獨釣”的意境那麼深遠,但筆觸的頓撇,濃淡的少許暈散加之好似不經意的頭部勾勒,垂釣者的恬靜、會神、怡然之情,已讓觀者產生愉悅的共鳴。 水盂反面(圖3)一輪初升的太陽下兩排大雁恰好掠過,平靜的水中四頁小舟一字排開,漁米之鄉的一天就這樣在畫境中開始了。 為了點綴畫面不至於“留白”太多,器物頸部席草紋也生髮出一定的生命力和動感。 可以想像畫師在作這類山水時心境的放飛與悠然,相對於官窯的一絲不苟的御窯師們而言不是另一種難以言表的享受麼?
圖4
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了。 三年前買的兩隻水盂,把玩之中已然與當年景德鎮的畫師心靈多次呼應,深圳上月中旬東亞文玩展,忽閃出另一件行內稱為乾隆青花“人頭礶” (圖4 )。 了然於心的山水畫面居然出現了放大版,欣喜之餘,手上細琢,頭足審視,紋飾細品,胎釉對照,、得到了毫不亞於官窯的喜悅。
圖5
此礶高18厘米,底足10.8厘米,口沿7厘米。 垂釣者心無旁騖,長竿伸進微風吹皺的一汪湖水中。 由於體積較之水盂大了許多,畫面可以用筆的地方甚寬,於是斜坡在水面得以蜿蜒,柏松得以伸展挺拔,山石更顯俊俏錯落,房屋的規整與比鄰一目了然(圖5)。 初升的太陽下兩排大雁分道而去,帶帆的大船尤為醒目(圖6),倒是幾頁小舟變幻成魚排……
圖6
對照圖中所示三件器物,無疑出自一人之手,或畫師乃師出同門,從用筆之法看仍屬勾勒平塗。 由於這一題材畫師爛熟於心,因此用筆的輕重迴轉,框架佈局,遠近的透視效果以及動靜搭配無疑不顯現出民窯畫師對中國寫意山水畫的精髓之領悟絲毫不輸官窯。 中國寫意山水畫的本質就是形神交融,天我合一,通過有限的取景寄託對國土家園的感情,重整體的把握而非拘泥於細枝末節,“開合起伏”中節奏有變化,動靜隱含其中。 欣賞那個時代瓷器中的寫意山水,甚至把玩沉思,你說官窯、民窯中的價格貴賤又有多大區別? 關鍵是你買它、擁有它作甚。 從圖中所示我們不難發現,國產浙料在乾隆一朝的廣泛使用,暈散不是其強項,青花髮色濃艷而厚重、穩定、沉著,正是那個朝代最顯著特徵。
當然畢竟是民窯,畢竟沒有督陶官不計工本的每道工序的苟刻要求。 瓷石顆粒粉碎不夠完全的頑疾在那件青花罐上就現出瑕疵,而兩隻水盂的精緻程度稱得上“小器大樣”。 假如某天搞資本運營的款爺們把幾個民窯精品拍出天價,個別無良媒體緊跟著惑眾鼓譟,又不知會“跟”出什麼樣的“風”來。
總之,普羅大眾,愛好收藏的工薪階層擁有韻味十足、形神兼備的“開門”民窯,真是個不錯的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