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芽《石頭與鳥》年代:1993年;尺寸:80×100cm。
周春芽(B.1955),出生於重慶,現居成都、上海。 2013年周春芽以4.7億總成交額被《胡潤百富藝術榜》評為進三年來最年輕、最貴的藝術“狀元”。 扭曲的形體懸浮於白色畫布,無任何支撐。 畫面上的線條,或圓滑滋潤,或鋒芒銳利。 石塊的輪廓朦朧,繪畫的活力四射,飽滿精熟的筆觸構成圖像。 遠觀其畫,像潑墨,大手筆,酣暢淋漓。 畫面輕盈靈動,大氣磅礴,率真奔放,強悍犀利,有粗獷野逸之美。 隨意、自由、新奇、刺激、提神、振奮、牽腸掛肚,為之留戀忘返。 有著田園牧歌式的鄉村情結,和大寫意相貌的人文意趣。
周春芽對石頭的敏感始於習畫之初,以後逐步納入對中國傳統繪畫的研究心得。 在他的理解中,傳統繪畫以山水為重,而山水畫則以山石為主。 石頭來自太初,火熔水蝕,經磨歷劫,變化萬千,其歷時性、其形式感、其像徵藝蘊都凝固著一種東方文化精神。 山石厚重,肌理複雜,色澤豐富。 從對石頭的形式感動開始,周春芽的創作心態就在當代文化衝突的背景中,而不在形象和符號文化意義的直呈。 石頭有一種生長衝動,向著空間頑強,韌性和突兀地崛進,其造型有磚塊狀的收縮力,又有橡膠般的彈性與張力,這種感覺顯然來自畫家多層肌理和復雜色彩的精心處理。 畫中石頭如女媧煉就的五色石,烈火燒過的傷痕,冷凝留下的痕跡,凹凸摺皺,起伏畸變,完全不同於傳統畫中山石給人的印象,而那些形如藻類的植物在近乎水光晃動的意境中,完全變成了自由渦旋,充滿熱情與渴望的線條,而對這些作品,我們的確能感受許多東西。 周春芽和他的藝術永遠生活在充滿激情的形式之中,而這激情根深蒂固,源自東方,源自當代東方人的心靈。
周春芽的作品以中西方表現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融會貫通,個人情感與“書寫”質感的有機結合,難得的手工情結與不可替代性,春芽早期在德國學習,學的是表現主義的東西,不過他骨子裡是中國傳統的審美趣味。 從派別的劃分上說,西方表現主義是有存在主義作為依託的,屬於後現代的範疇,是一個複雜的概念。 而周春芽的作品也不簡單的是表現主義的手法,更多的是個人情感的泛化。 這個情感也僅僅是個人情感的宣洩,其中有狂放,也有壓抑。 它本身就是即相悖又統一的。 周春芽的畫相比表現主義和文人情結更多出了許多個人的意味。 而春芽屬於靠直覺和感覺做藝術的完全意義上的藝術家。 他的作品超越了時間性和創作時的環境因素,看他的作品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時代的上下文。 他運用西方的材料,充分錶達和表現了中國人的氣質,春芽作品的獨特性,在整個當代藝術史上都有重要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