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後的漫長歲月裡,這種石頭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它的含蓄和這個古老國度的人們何其相似,以至於承載了中國文化最高品質和最高境界的理想,成為與上天對話的媒介,是吉祥、權力、財富的象徵。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甚至願意用15座城市來交換一塊這樣的石頭。
它就是玉。
玉,當它被雕琢成玉器出現在世人面前時,幾乎所有人都為之目眩神迷。其實,當玉石從地殼裡被挖出來,並不是最激動人心的,而是在它輾轉若干主人 之後,被下決心切割開的那一刻。因為此前,它們的真正價值完全是猜想的。「種、空、底、水」是玉石的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標準更像是一種只能意會的比喻。 種,是指硬度,空,指淨潔,底,指透度,水,包含著晶瑩滋潤的感覺。古話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似乎只有中國人才能理解這種模糊的不確定的美學概念。
到了清末,由於慈禧太后最喜愛來自云南、緬甸的翡翠玉。她的愛好也影響了當時民間對翡翠的使用,佩戴翡翠的風尚也一直流行到今天。生前如此死後 也不例外,慈禧陪葬的翡翠精妙絕倫,空前絕後,在她棺槨裡就有翡翠西瓜,皮是翠綠色的,瓜囊是紅色的,其中還有幾粒黑色的瓜子,一切都是自然巧色,雕琢得 一片天然,據說當時的估值就要500萬兩白銀。
巧是色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玉是高貴、純潔的象徵,代表著人的高尚品格。玉的光潤溫暖常被用來形容君子的溫良品德。早在孔子生活年代,文人就以佩玉來證 明自己是一位理應受到信任和尊重的君子,佩玉在身,以規範自己的言行不要越規出格,不遇凶喪之事不能將佩解下來。從原始社會末期到清代,某些玉器一直是政 治等級制度的重要標誌器物。春秋戰國就有「六瑞」的使用規定,6種不同地位的官員使用6種不同的玉器,天子用尺寸最大的玉器,群臣按級別逐一減小。
在寶石界把和田玉作為世界軟玉之首。自古至今,人們尊玉、崇玉、愛玉、敬玉,視玉為美的參照。
根據和田玉產出狀態的不同情況,可分為山料、山流水和子玉三種。其中以籽料(子玉)為好。
子玉是指原生玉礦經流水沖刷、搬運到河中被「磨圓」的玉石。子玉的特點是形態為卵石形,一般塊度較小,表面光滑。「大浪淘沙」中保留了玉石中最為緻密堅硬的部分,所以子玉一般質量較好,內部質量容易把握,材料出成率高。
子玉大都有皮,白玉不欺人,好玉皮薄,皮如玉,玉如皮。玉的皮色形成是玉石在自然界形成的天然次生色,其顏色有黑、紅、黃、栗……多種多樣。不 少玉工在製作玉器藝術品時,有的故意將皮色留下作為「巧色」,也有的留下一些皮色以示是正宗籽料(籽料優於山料,山料不帶皮色)。正因為皮色是風化外皮的 遺留物,在仔細觀賞中可以看到,它的色澤是由外向裡的,而且在皮殼上留下了風化玉質的疏鬆狀態,其緻密、光澤、油頭、水頭都不及玉本體,往往有麻面,不光 潔。
但正是其在一般人認為的不光潔、不好看的情況下,就更要玉石雕刻者,苦心構思,雕刻出常人沒想到的形態、神情來。
在玉雕的過程中,筆者認為用正常玉雕手法,進行常規產品設計和雕刻不能說是不正確,但總感覺還有構思的空間,如果能用絕妙的構思、再花必要工 時,將「有瑕疵」的玉雕出怡人的「巧色」,來以小勝大,以少勝多,以巧取勝,而且價格、價值也會成倍、幾十倍乃至幾百倍的增長,這是作為玉雕者應該極力追 求的勞動形式。當然正因為它難,它巧,非妙手偶得而不可。
筆者就作過「巧色」設計雕刻的嘗試。多年前,筆者得到一塊長約4CM,直徑約1CM,帶淡黑皮麻點的長圓形籽料,從玉的「色」這方面看,此玉很 是難看,從當時的價格來講,此玉的價格也並不高,且構圖上也很費心思,思考良久,終不能有一個滿意的圖案,但在閱讀由季羨林作序、趙國華著的《生殖崇拜文 化論》一書後,靈光一閃:何不就勢雕刻一件春宮作品?
有人或者以為玉蘊含著的是高尚的精神,如果將玉雕刻成春宮件,那是褻瀆了玉,如果僅從這方面來講,那麼是一種狹隘的觀念了。因為中外古人都講 性,崇拜性。意大利的伊特魯里亞人把性雕琢到石頭上,我們的祖先也不僅把性雕琢到普通石頭上、木刻上,還畫像,還把性雕琢在玉石上。如果關注中國性文化的 形成,就會對這玉雕的歷史、文化含義刮目相看。
有了這一層理論知識作「支撐」,雕刻春宮件作品的勇氣也陡然增強,筆者對圖案的設計也作了精心設計。等作品完成後,一名在報社工作的記者見到大為讚賞,並收藏了這件含蓄、美妙、自然的玉雕作品。
巧並不是色
有皮色是巧,有傷痕、瑕疵也是巧。在碰到一些不是帶有糖色皮,就是帶有灰白黑點的僵皮的玉料,或者有傷痕的玉料,就更加難以處理。有一塊長形和 田籽料呈一頭大,一頭小,且上側佈滿黃黑點皮,且中間有的地方有傷,思考良久,我就借其勢勾畫出了一件玉如意的大概形狀,然後再邊雕、邊磨、邊修改,將有 傷的地方索性切去,鏤空,有斑的地方雕刻成如意頭,等到作品完成,使人耳目一新。再配了一個紅木座子,就成了一件不可多得的、寓意美好祝願的高貴藝術品, 不久就被一位客戶看中並收藏。
在碰到一些舍之可惜,雕刻又費工費時,且沒有把握雕刻成精品的玉料時,筆者就參讀各類書籍,從中獲得知識和創作的勇氣、靈感。曾有一薄片「不太 好看」的邊角料,其上有三分之一是僵皮,因借閱一位朋友的古代兵器圖錄,從中我看見許多古代兵器,我就設計將那三分之一的僵皮處理成刀刃,三分之二的好料 做刀身,並打上一些裝飾小環印痕。作品完成後,看上去既像一把久經沙場的古刀,又像一件出土文物,把觀眾的思緒帶入古戰場,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
在本人近年所創作的作品當中,以人物件為多,特別是彌勒佛、菩薩、觀音像等等。有一塊質地很好的籽料,我在構思時,就設計成一件彌勒佛戲小猴的 形象,但在雕刻過程中,彌勒佛與小猴的位置均已安排好了,但在這玉料後面有一瑕斑,有一黑點和一條不深的細線,我索性增添了一枝柳條,將那黑點作柳葉,將 細線作柳條,並將柳條延伸到小猴手中,既彌補了瑕疵,又增添了小猴頑皮與可愛的形象,這樣處理也加強了彌勒佛的性格刻劃,通情達理,達到了錦上添花的藝術 效果。這一作品有情有趣,作品也身價陡增。所以,巧並不是色,巧是雕刻者的心。
巧是學識
玉雕「巧色」確實是大有可為的,怎樣才能掌握這門技藝呢?個人體會如下:
一、知識面要寬,見多才能識廣。要有廣泛的愛好和興趣,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和歷史知識。因為不懂歷史無法雕刻歷史人物其性格、外貌服飾等等。
筆者曾見一塊絕佳的白玉觀音像,中有一個紅點,被雕玉者設計在觀音的眉心上。這顆紅「舍利子」的「白玉觀音」為之身價百倍。成了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如果雕在西施的臉上或林黛玉的臉上就文不對題了。
聽說,有人雕了一個精巧的小件「雛雞脫殼」。原是一塊雞蛋大小的橢圓形玉料,一邊還帶點糟石,糟石上還有一些難看的細紅紋。一直被當廢料無人問 津。一個有心人發現了它,因他孵過小雞。聯想起來,只花了兩三個工雕出了一個蹬蛋欲出毛茸茸的雛雞來。這件作品工雖不繁,效果極佳,成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二、掌握規律、順形、隨色。一般情況下,當有一塊「巧色」的玉石拿到手後,首先要慎重地「審料」,除了像玉石「審料」那樣要弄清玉石的髒(雜 質)、「綹」(斷裂紋)的實情,以便決定它們的去留,同時更要弄清玉石各種顏色的實情。是表面的還是內含的。是單層的還是多層的。是本色還是間接色(由玉 石折射出來的顏色),這才能考慮怎樣利用這些顏色。去掉不能利用的髒,保留可以變廢為寶的雜質。
三、根據玉石的性質、形體、瑕疵以及顏色、瑕疵的多少及其分佈狀況來確定主體巧色和陪襯巧色。確定題材和主題。並在構圖上注意巧色和玉石的協調,使巧色更好地為主題服務,使整個畫面有主有次,主次分明,重點突出。
所謂主體巧色,不在巧色的大小。哪怕是一絲一點的顏色都會成為主體巧色。還有一些注意事項,如「巧色」要儘量用在正面,或顯眼的位置,讓人一眼即見,產生真實感,容易產生好的效果。等等。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
所以,筆者認為:巧是色,又不僅僅是色,更是雕刻者的學識貫穿,運用得當,不僅增加其經濟價值,更重要的是對一名玉雕者而言,那是一種藝術的創作,是一種激情和精神的體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