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山河圖水波紋歙硯 一字池淺抄手金星歙硯 隔斷池對眉紋歙硯(帶盒)
歙硯起源於唐代開元年間,到五代十國的南唐時,逐步被廣大文人墨客所青睞。 南唐中主李璟精意翰墨,寶重歙石,專門在歙州設置硯務,命硯工高手李少徽為硯務官,官方組織開採,成為皇家御用之品。 南唐後主李煜對歙硯更為推崇,把歙硯、澄心堂紙、李廷圭墨三者稱為天下冠。 宋代是歙硯發展的高峰,景祐至嘉祐年間都進行了大規模的開採,各種歙石品質呈多樣化、精美化不斷湧現。 據《大明一統志》記載,宋時歙石名目有五大類二十五種:眉子紋七種、外山羅紋十三種、里山羅紋一種、金星三種、金暈一種,此外還有銀暈、龍鱗、玉帶、豆斑、雨點、魚子等,各種紋色燦然爛漫,尤以眉紋為絕,金星為貴。 誠如宋代書畫家蔡君謨所贊:“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詩中將歙硯與和氏玉相媲美,認為歙石價值連城。 同朝的歐陽修、黃庭堅、蘇軾、蔡襄等大文豪都曾為歙硯撰文、寫詩、填詞、賦歌、記銘。 一時間,歙硯成為宮廷和貴族士紳之家爭相擁有、賞鑑流連的珍品。
下面為大家展示四方眉紋金星歙硯,共同賞析它們的石品花紋風采。
隔斷池對眉紋歙硯,長17.2厘米、寬11.5厘米、高2.3厘米。 該硯造型簡略大氣,石品堪稱一流,文理縝密、玉德金聲、撫之若嬰膚、磨之如利鋒、堅韌發墨、經久不乏。 硯面硯背的對眉紋產自於龍尾山眉子坑的中坑或下坑,清晰飄逸,十分罕見。 沉放到水中觀察,硯底色澤清瑩,眉紋能夠看到縷縷眉絲,嫵媚動人,奪人眼目,令人陶醉。
趟水池鱔肚眉紋歙硯:長15.2厘米、寬8.8厘米、高2.7厘米。 此硯溫潤渾樸,形制中規中矩。 陽雕的框線素雅圓潤,富有美感,硯石產自於眉子上坑呈鱔魚黃色,眉紋為紫黑色,條條點點的分佈如同鱔魚腹部的紋理,讓人賞心悅目。
錦繡山河圖水波紋歙硯,長20厘米、寬10.5厘米、高2.5厘米。 制硯匠人獨具匠心地在全硯上部三分之一處用四條長短不一的橫線條把硯池與硯堂隔開,採用淺浮雕和線刻的手法,雕刻的畫面左上角是一輪在崇山峻嶺的雲彩中冉冉升起的太陽,照耀著群山良田和萬頃湖面。 硯面的水波紋石品與下部線刻的波浪紋飾遙相呼應,由於硯堂平滑不留邊沿,看上去碧波蕩漾,開闊無涯。 特別是把硯池雕琢成不規則的多邊形鑲嵌於溝壑之中,池內還刻畫了兩大滾動的漩渦,增加了靈動感,彷彿池水深不可測。 真不愧天工、人工兩臻其美,有一種意境悠遠,美輪美奐的畫面感。
一字池抄手金星歙硯:長19、寬8.5、高2.8厘米。 此硯石出於龍尾山水弦坑,硯形設計為淺抄手,門字形硯堂,一字池,屬於典型的明式風格。 全硯簡潔雅緻,樸素古茂,撫之細膩滑嫩,呈雲霧狀佈滿了金星金暈。 如此大面積分佈,疏朗有度,似花團錦簇,宛如夜晝太空中的銀河,璀璨亮麗,十分罕見,實屬難得。
從 對以上四方名品歙硯的觀察考究,我們能夠感受到歙硯之所以能成為中國四大名硯之一,並且在歷史上形成了與端硯一爭高低的格局,與其石質瑩潤、玉德金聲、斑 紋綺麗、下墨如風、磨墨無聲、經久不乏、停墨浮艷、貯水不耗、歷寒不冰、澀不留筆、瓜膚縠理、滌之即淨等各種優點是分不開的。 清代徐毅名著《歙硯輯考》,作者曾專程替嗜硯成癖的乾隆皇帝到徽州蒐集歙硯之事,具有較強的鑑賞力。 他說:“歙石之粹然者,溫潤靜潔。文理縝密,撫之若柔膚,磨之如利鋒,方以端溪,其質其色,無不遠勝。”對歙硯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當我們欣賞完這一方方歷史遺存的金星眉紋歙硯的石品石質、形製刀工,怎能不發自內心感嘆,名聞遐邇的眉紋金星歙硯珍品,當之無愧為硯之瑰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