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 星期二

印刷成品書畫偽作辨識

 新浪收藏

圖1 陸儼少冊頁偽作八開之​​一圖1陸儼少冊頁偽作八開之一圖2 某報紙實況圖2某報紙實況圖3 陸儼少冊頁真跡八開之一出版於198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的《陸儼少畫集》圖3陸儼少冊頁真跡八開之一出版於1987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的《陸儼少畫集》
黃鼎(鑑定專家)
與前二次所述“誤編出版”、“人為出版”和“偽造出版物”這些較常見現像有所不同的是,現在筆者偶爾在市面上還能發現“謊稱出版”與“印刷提醒”這兩種純粹借“書”來欺騙消費者的行徑。
謊稱出版
“謊稱出版”意指有的書畫偽作在進入交易場所時,賣方以口頭或書面方式聲稱它或它們曾經出版於某正規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中。 而客觀事實則是“此物非彼物”,也就是說當局偽成品與所指向出版物中的作品根本就不是同一件,並沒有被出版,純粹是被有意的指鹿為馬或錯誤認識的前提下造成了“出版成品”的判斷。 那麼為什麼現在有造假人或售假人公然時不時要“謊稱出版”呢?我個人以為這多少與如下這些因素有關:一、當今書畫造假者或售假人普遍都財大氣粗,因此都較為“任性”,他們自覺當前贗造的書畫偽作狀態足以“亂真”,一般人甚至於專業鑑定家都難辨彼此;二、凡書畫作品的拍賣與展示場所,環境都較嘈雜,多數買家往往難以靜下心來認真仔細地辨察實物,而交易過程又是一槌定音,容不得反悔;三、收藏人購買書畫時,消費者多半是遠離家門,因此可供比對參照作深入鑑別的相關資料基本不能隨身攜帶。 再則,要確認出版物中的作品與某成品是否吻合,這本身就是唯經驗豐富的實戰派專家才能勝任之事,對普通買家談何容易?
如此說來,“謊稱出版”的情節一點都不復雜。 不過在我的經歷中,就曾有數位收藏愛好者上過它的當。 如有一套署名陸儼少的八開山水畫冊頁(亦近似橫幅組畫)數年前曾經在上海某家拍賣行競拍。 當時經銷商在拍賣圖錄中就特別註明它出版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版的《陸儼少畫集》中。 圖1是該八開山水畫其中的一開,連某專業報刊也對其作同樣​​內容的宣傳,見圖2。 我因此深感不安,並專門查閱了出版於《陸儼少畫集》裡的圖3。 將二者進行細緻比對後得知:圖1與圖3不是同一件,二者是徹頭徹尾的克隆與被克隆關係。 前者的用筆相對輕、浮幾許,個別處的點與線復加後的協調性欠理想。 此外圖3由於是創作於20世紀70年代的緣故,畫面色調較圖1似乎更柔和一些,分明系淺罩著一層自然的包漿色。
图4 陆俨少伪作 (该画印制于某拍卖行拍卖图录封面)圖4陸儼少偽作(該畫印製於某拍賣行拍賣圖錄封面)
图5 陆俨少真迹作品圖5陸儼少真跡作品
印刷提醒
除了與公開出版書籍直接相關的“印刷成品”作偽法以外,還有一種較具“創意”的,說不上是“出版物”卻分明是“印刷成品”的人為方式:將某件署名某名家的偽作影印在專門為某拍賣會或展銷會而印製的營銷類圖錄、宣傳圖冊的封面或封底;或是易拉寶、手提袋、拍賣展銷會請柬的顯眼處。 這對被印刷的成品也能起到突出和強調的作用,也最有可能讓那些初涉藝術品市場、對鑑藏資歷較淺的買家在不了解真相時在心理上先認可它,然後被不法經銷商牽著鼻子走。
圖4是一件署名陸儼少的山水畫拍賣物,數年前“出人意料”地被印製在北方某拍賣會的圖錄封面,招致業界諸多行家的非議。 圖5是我從另一拍賣圖錄中找到可資參照的陸儼少真跡。 請大家對應比較一下兩圖中勾畫的樹石、屋宇的筆墨走勢與造型、畫面總體的章法狀態及題款的水準如何。 屬真蹟的圖5中所畫的雪景,最高妙處在於畫中留白與所敷白粉的合理並用產生了虛實互映、濃厚與松靈兼得、景與境俱佳的完美藝術效果,這是畫家功力與天資的結晶。
這幾次所針對書與書畫作偽展開說的話題似乎有點“沉重”。 從辨識書畫真偽及防患於未然的角度,我還要再強調幾句:無論我們在何時何地去鑑定書畫之真偽,唯書畫本身才是關鍵,書畫本身以外的任何東西都只能充當次要的參考物使用,否則就是工作方法的本末倒置。 書畫交易過程中,真正在歷史上被出版過的名家作品常常是被遺忘而少有人知悉,鑑藏書畫在不能明辨當局書畫真偽時,一切書籍皆只能當“印刷品”對待。
來源:美術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