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星雲大師:座右銘(迷悟之間)

在人生的過程中,總有那麼一句話、一個道理,能夠啟發自己,成為自己待人處事的準則,於是將之書於案桌上,每日自我提醒,如同長輩在旁,時時耳提面命一般,就叫“座右銘”。 
銘,就是鑄刻的意思。 座右銘不見得是鑄刻在木頭上、石頭上,或是寫在卡片上;岳母刺字,勉勵岳飛要“精忠報國”,不就是刻在背上的座右銘嗎? 
座右銘更重要的,是要刻在心中,銘刻於心,永不忘失。 自古以來,忠臣孝子、賢君明相、士林學子、工商企業等,各種職業,各種人等,都有各自的座右銘。 
“服從領導”,這是軍人的座右銘;“童叟無欺”,這是商人的座右銘;“有教無類”,這是教師的座右銘;各校的校訓“禮義廉恥”,則是學子共同的座右銘。 
座右銘有階段性的,也有終生的;座右銘不只要銘記在心,尤其要落實於行。 國父立志“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佛陀發願“不成正覺,誓不起此座”;印光大師的“老實念佛”,乃至一個出租車司機,在宜蘭山線駕駛40年,從未有違規的紀錄,因為他謹守“不急不急,安全第一”的原則,成為自己一生奉行不渝的座右銘。 
其實,很多格言都可以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但看你當時的心境,是否需要它,是否覺得它能砥礪你。 松下幸之助以“挨罵就是進步的原動力”來激勵自己,因此他能從困境中脫穎而出;日本勤王運動中之第一功臣西鄉隆盛,他的座右銘為“人貴厚重,不貴遲重,尚真率,不尚輕率。”由此可見他的老成持重。 
座右銘其實就是人生自我的定位,是自我設定的目標。 後漢崔瑗的座右銘:“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俗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身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乃至佛門的禪堂裡,維那師以“大眾慧命,在汝一身;汝若不顧,罪歸己身”,時時自我警惕。 也有人以“什麼都可以不信,不能不信因果”、“寧可天下人負我,我不負天下人”,這些明因識果的警世之語,對於人的道德修養、人生目標的確立,都有正面的激勵之功,實應書之於案,以此作為吾人自律的座右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