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兩岸龍形玉珮對比(圖)

收藏快報
图片资料 圖片資料
江蘇徐州 黃誠   
  龍作為中華民族崇拜信仰的動物圖騰之一,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向來是高貴和神秘的象徵。在《三國演義》中就有借用曹操之口說:「龍能大能小,能 升能隱;大則興云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玉在古代文化中同樣也是道德和高貴的象徵,將玉和龍的結合琢磨產生的龍形玉珮也就成為玉器雕中最普遍的題材。在中國玉器史上,戰國至西漢是一個工藝高峰。 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以及鐵器和砣機的使用帶來了琢玉工藝革命,使玉器一改幾千年來的古樸,而變得精雕細琢。
  上世紀90年代於江蘇徐州獅子山的西漢早期楚王墓葬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大型玉龍形佩(圖1),由於其玉質之瑩潤,造型之複雜,自面世以來便一直受到專家學者的推崇。
  該龍佩通長18釐米、寬11.9釐米、厚0.5釐米,為和田白玉製成。當時的玉工嫻熟地運用透雕和浮雕的技藝塑造成一條整體呈盤曲的「幾」字型 玉龍,龍腹拱起部分打有一供穿系用的孔。整件藝術品「龍體豐腴,張口露齒,身飾勾連渦紋,龍爪簡化變形,龍尾呈鳳尾形。龍身上下飾透雕云紋,使龍的周圍祥 云繚繞,給人以騰云駕霧、飛躍於天的感覺」。整件玉龍形佩其造型極具動感而不失平衡,充滿了磅礴大氣之感,堪稱高古玉器中精品。
  在著名的台灣震旦藝術博物館中也收藏有一件類似的玉龍造型玉珮(圖2)。關於這件龍形佩的出土記錄和入藏時間未見有詳細介紹,由於歷史原因,台 灣收藏的古代文物基本上是原清宮文物和解放前考古出土文物,另有部分為從大收藏家手中收購或捐贈之物。台灣震旦博物館玉龍佩為青黃玉質,局部有紅褐色鐵 沁,整體長14釐米、寬8.4釐米、厚0.5釐米,器型主體為龍,龍首位於左邊,向後回望,身軀彎拱如「ㄇ」字形,尾巴垂於下方,右上角倚靠一個鳳鳥,形 成主副體的組合。龍與鳳表面以凹弧面呈現立體感,龍身中段雕琢規律的浮雕谷紋,呈現戰國晚期向西漢早期轉變的過渡型風格。震旦館官網上將其標註為戰國晚 期。兩件玉龍佩其外形極為相似,都表現了玉龍的騰云飛昇。唯一的明顯差別就是徐州出土龍佩其龍腹部上為鏤雕云紋,震旦館為鏤雕鳳鳥紋構成主副圖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