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窯中,最好的被稱為“窯魁” 稍有瑕疵的鈞瓷就要被砸掉,丟進“鈞魂”池內
一窯開出百件鈞瓷,九成要砸掉,但仍有不少人花10萬元~15萬元包窯
包窯如賭石
有時一件不成,有時一件百萬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這用來形容鈞瓷獨特的釉色變化。 也正是這種“靠天吃飯”的鈞瓷燒製,一窯開出的百件鈞瓷裡,九成要砸掉。
也正因鈞瓷極難燒製,“十窯九不成”,包窯就如同賭石,有人花十幾萬元包窯,有時一窯沒有成的,有時出一件珍品就價值百萬。
記者王艷艷/文陳亮楊東華/圖
開窯
百件中九成要砸掉
一成中一個就價值幾十萬
11月17日,大宋官窯的開窯儀式在禹州神垕鎮舉行。 大宋官窯的窯場頗具宋代建築風格,工作人員全部身穿宋代服飾,一時間猶如穿越。
伴隨著隆隆鼓樂,在鞭炮的硝煙之中,開窯人走到窯爐前,高喊:“開窯了……”
窯門打開後,映入眼簾的是落放整齊的匣缽,窯工戴著特製手套,一件件將其打開,把燙手的瓷器取出,稍有瑕疵的就被擱置一邊。
在這過程中,專家開始對每件瓷器品頭論足。 偶爾有一件好的瓷器,專家便將一條黃絲帶係於器物上,以做標誌。
一窯開完,共計132件,其中完全沒有瑕疵的“合格品”有16件,記者隨手拎起一個湖藍色的花瓶,“監窯官”說,“這個最少賣20萬元。”
除了“合格品”,其餘的按“大宋官窯”的習俗,要全部砸掉!
這一“殘忍”的舉動,令現場很多人都無法接受,有人抱著自己喜歡的瓷器遲遲不肯下手,工作人員卻絲毫沒有手下留情的意思,帶頭把鈞瓷砸向“鈞魂”池,就像古代斯巴達人把認為先天不足的孩子扔到門外一樣天經地義。 “這是為了保證鈞瓷的品質。”
後來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一時間,“砰砰”的碎裂聲不絕於耳。
在保留下來的16件合格品中,大宋官窯董事長苗峰偉邀請專家一起評定“窯魁”。 經故宮(微博)博物院研究員、中國文物學會、中國收藏家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葉佩蘭等評判,一件盤中心落一“楓葉”的鈞瓷成為“大珍”。
“這件實在難得,可以放到我的珍品室啦!”苗峰偉一臉自豪。 另還有三件鈞瓷被評為當天的“窯魁”。
包窯
可能一件無成,也可能一件百萬
據介紹,鈞瓷分兩次燒成,第一次將坯子素燒,出窯後施釉再次燒製,二次燒製後鈞瓷釉色才會發生千變萬化,是為窯變。
“窯變是無法控制的,燒製鈞瓷完全是靠天吃飯。”工作人員說,人能做的就是進窯爐前的製坯、施釉。 “出爐之前,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即使兩個製作過程一模一樣的瓷坯,出爐時也是完全不一樣的作品。”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也就是這麼來的。
也正是因為鈞瓷極難燒製,民間流傳著鈞瓷製作“生在成型,死在燒成”的說法。 出窯時,帶給窯工的可能是劇烈的狂喜,也可能是整窯都沒有一件成品。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不少公司或單位為定制禮品送人等,通常會花10萬元~15萬元包窯。
“正是因為'十窯九不成',包窯就如同賭石。”有人花十幾萬元包了一窯,結果可能是一件不成,“虧大了”;也有可能其中成的一件就價值百萬,“那就賺發了。”
此外,記者了解到,此次出窯的鈞瓷是由傳統的柴燒窯燒製,也是為了再現傳統製瓷技藝。
而當天下午,在大宋官窯复燒北宋鈞官窯瓷器鑑定會上,公佈的複燒器型有著名的出戟尊、渣斗式花盆、海棠花盆、仰鐘式花盆等十餘種器型,均為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等所藏的宋代鈞官窯經典傳世作品造型。
眾多專家對其進行了科學嚴謹的鑑定,葉佩蘭認為,大宋官窯复燒的北宋鈞官窯瓷器,與原官窯古瓷形色一致,神韻俱佳,展示了大宋官窯領先的陶瓷製作、燒成技藝,在用料考究、器型標準、工藝精湛方面代表了當代官窯瓷器复燒的水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