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清宮寶座漫談:帝王神權的象徵

《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端坐於寶座之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 端坐於寶座之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
名家大講堂4P:
寶座最初是由身份地位極高的人使用,在我國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而據我國古代史料可以知,寶座在封建社會裡,不僅具有坐具 ​​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種用於陳設的滷簿儀仗。 明代以後,隨著皇權制度的不斷加強,寶座逐漸成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成為帝王權威的象徵。 再後來,人們甚至將帝王曾經坐過的任何一件坐具,都冠之以“寶座”之名。
核心提示:明代以後,隨著皇權制度的不斷加強,寶座逐漸成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成為帝王權威的象徵。
核心提示:寶座在封建社會裡,不僅具有坐具 ​​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種用於陳設的滷簿儀仗。
核心提示:寶座已成了帝王集權的形像圖騰和體現皇帝權威的重要載體。
文、圖/周京南(微博) (北京故宮(微博)博物院宮廷歷史部)
寶座,亦稱“寶椅”,也稱“御座”,是一種體型寬大的坐具。 在人們的印像中,寶座一直是帝王權威的象徵,人們將登上寶座視為承繼大統、君臨天下。 據 有關史料記載,傳說最早的寶座,本與佛教有著密切的關係,據《支僧載外國事》雲:“佛涅槃時自有七寶床從地中出。”有學者認為七寶床就是寶座之類的坐具, 目前,有部分專家通過研究認定,寶座這種代表統治者最高權威的坐具是從域外傳來的,不論其說否正確,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寶座最初是由身份地位極高的人 使用,在我國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而據我國古代史料可以知,寶座在封建社會裡,不僅具有坐具的功能,本身也是一種用於陳設的滷簿儀仗。 據 宋人吳自牧《夢梁錄》卷五《駕詣景靈宮儀仗》記載:“主上宿在慶殿致齋,……驅象二頭,各以宮錦為衾披之,以金裝蓮花寶座安於背中,寶座前,一衣錦袍人執 銀壺……,跨頸驅行。”明代以後,隨著皇權制度的不斷加強,寶座逐漸成為封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詞,成為帝王權威的象徵。 據《明史》記載,明神宗即位之初,宦官馮保竊權,“帝御殿,保輒侍側。”當時的吏部都給事中雒遵進言:“保一侍從之僕,乃敢立天子寶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見中官耶?”將宦官馮保立於皇帝寶座之側,視為褻瀆皇權的大不敬行為。 再後來,人們甚至將帝王曾經坐過的任何一件坐具,都冠之以“寶座”之名。 清時,帝王巡幸臣第,大臣們必預先在廳亭為帝后預備坐具,帝王起駕回宮後,此曾經為帝后坐息過的椅凳短榻等,都要用特製的黃緞套罩上,謹藏密室,尊曰寶座,永世供奉。
到故宮參觀的人都會發現,寶座大多擺放在宮廷正殿明間的中心或顯要位置,單獨陳設。 在 寶座的背後還要放置一個較大的帶座屏風,兩邊放置角端、香筒,以及仙鶴蠟釬之類的器物,顯得格外莊嚴、肅穆,皇帝端坐在寶座之上,俯視群臣,端坐於寶座之 上的清高宗乾隆皇帝像(圖一)頗有一種“君臨天下”的優越感,充分體現了封建帝王通過寶座來達到“明製度,示等威”的目的。
據 清代內務府造辦處活計檔和奏銷檔記載,清宮皇家“造辦處”下屬的作坊裡曾為清代宮廷生產了大量寶座,如金漆髹龍寶座、雕漆寶座、百寶嵌寶座、楠木荷花寶 座,紫檀木寶座,花梨木半圓寶座,鹿角寶座,黃楊木托床寶座等,這些寶座大多采用名貴的木材和特殊的質料製成,工不厭精,料不厭細,工藝水平極高。 這些寶座製成後,大都陳設在禁宮大內、行宮苑囿等場所。 此外,在清代文獻中,也有一些地方督撫往宮中進獻寶座的記載。 據 《清朝續文獻通考》記載,乾隆五十三年下諭旨,預於乾隆五十五年舉行八旬萬壽慶典,對於各地督撫預備進貢的禮單曾作過如下規定:“況所進物件內如寶座屏風 各宮皆有陳設,不便更換,……其五十五年萬壽貢品,不但各督撫等俱不准其呈進,即王公大臣等亦無庸備進。”可見,當時地方上也曾為宮中製作過不少寶座。 又據此引文,當時寶座在宮中各殿皆有擺放,可知當時禁城大內的寶座數量並不在少數。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寶座都已湮滅在歷史的塵煙中,不復存在了,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有幸保存下來一批做工精細的寶座,極為珍貴。
清代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帝王的權威可謂達到了極至。 宮規森嚴,約束甚繁。 其 中雍正元年曾下諭詣:“朕見新進太監,不知規矩,掃地時,挾持笤帚,竟從寶座前昂然直走。爾等傳於乾清宮等處首領太監等,嗣後,凡有寶座之處,行走經過, 必存一番恭敬之心,急趨竄步方合禮節。”即是說,侍奉皇帝的大小太監,不僅要竭誠盡力效力主子,就是對於主子坐過的寶座,亦必俯首躬身,急行而過,以示敬 意,足以印證了寶座已成了帝王集權的形像圖騰和體現皇帝權威的重要載體。
此寶座擺放在太和殿內。 太和殿為清帝舉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清製,國之重典,都要在此殿內進行。 殿內面積兩千三百七十多平方米。 內外裝修極為奢侈,外梁、楣柱等都是採用貼金、和璽彩畫等作法,顯得金光燦爛,極盡豪華。 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殿內的寶座採用的是鏤空髹金漆雕龍寶座,此為最高等級的御座。 這件寶座安設在七層台階的高台之上。 左右有香幾、香筒、角端等陳設。 椅後設有雕龍髹金屏風。 在空暢、高大的殿內,顯得格外莊重肅穆。 此寶座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 橫158.5厘米,縱79厘米。 座面上的椅圈,共有13條金龍盤繞在六根金漆立柱上,椅靠背分三格,上格盤金龍,頭部昂首張口,高挑於椅背橫棖上部;中部浮雕雲紋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紋。 背板兩邊飾以花牙,椅背搭腦部橫棖成橋樑形,兩頭挑出。 座面下不採用椅腿、椅棖,而採用須彌座的形式,設高束腰,四面開光透雕,正面為雙龍戲珠圖案,束腰上下刻蓮瓣紋托腮。 此寶座前還設有腳踏一個,長70.5厘米,寬42厘米,高30厘米。 腳踏亦滿浮幅浮雕,高束腰,束腰中間鑲以紅色珠花,上下托腮為浮雕蓮瓣紋,四腿為三彎腿,足端為外翻馬蹄足,壼門式牙板上浮雕卷草紋,四腿拱肩處雕有獸頭,腳踏紋飾、色彩、造型和寶座完全一致。 這件寶座工藝精絕,整體氣勢雄偉,裝飾華麗,時代風格鮮明,極有代表性,是清代帝王皇權至上的實物載體。
紫檀嵌玉龍紋寶座
此寶座為清乾隆年制,通體採用名貴的紫檀木製成。 寶座為三屏式,座面長114厘米,寬89厘米,通高105厘米,靠背及兩側扶手邊框,雕刻著清代中期頗為流行的拐子紋飾;靠背及扶手中心,則浮雕海水紋地,其上嵌白玉正龍,火珠,夔龍拐子,座面下有束腰,腰下嵌白玉團花,雙蝠及彩石花葉,腿足甚為厚拙,足端為雲紋外翻足,
足下踩托泥。 座前附有一隻精美的腳踏。 在清宮遺存下來的寶座中,這是一件保存相當完好的寶座,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
太和殿髹金漆龍紋寶座
太和殿髹金漆龙纹宝座 太和殿髹金漆龍紋寶座
此寶座擺放在太和殿內。 太和殿為清帝舉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清製,國之重典,都要在此殿內進行。 殿內面積兩千三百七十多平方米。 內外裝修極為奢侈,外梁、楣柱等都是採用貼金、和璽彩畫等作法,顯得金光燦爛,極盡豪華。 為了突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殿內的寶座採用的是鏤空髹金漆雕龍寶座,此為最高等級的御座。 這件寶座安設在七層台階的高台之上。 左右有香幾、香筒、角端等陳設。 椅後設有雕龍髹金屏風。 在空暢、高大的殿內,顯得格外莊重肅穆。 此寶座通高172.5厘米,座高49厘米。 橫158.5厘米,縱79厘米。 座面上的椅圈,共有13條金龍盤繞在六根金漆立柱上,椅靠背分三格,上格盤金龍,頭部昂首張口,高挑於椅背橫棖上部;中部浮雕雲紋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紋。 背板兩邊飾以花牙,椅背搭腦部橫棖成橋樑形,兩頭挑出。 座面下不採用椅腿、椅棖,而採用須彌座的形式,設高束腰,四面開光透雕,正面為雙龍戲珠圖案,束腰上下刻蓮瓣紋托腮。 此寶座前還設有腳踏一個,長70.5厘米,寬42厘米,高30厘米。 腳踏亦滿浮幅浮雕,高束腰,束腰中間鑲以紅色珠花,上下托腮為浮雕蓮瓣紋,四腿為三彎腿,足端為外翻馬蹄足,壼門式牙板上浮雕卷草紋,四腿拱肩處雕有獸頭,腳踏紋飾、色彩、造型和寶座完全一致。 這件寶座工藝精絕,整體氣勢雄偉,裝飾華麗,時代風格鮮明,極有代表性,是清代帝王皇權至上的實物載體。
紫檀嵌玉小寶座
紫檀嵌玉小宝座 紫檀嵌玉小寶座
座面橫66厘米,寬43厘米,座高41.5厘米,通高83厘米。 寶 座以紫檀木製成,五屏式靠背,搭腦做成捲書式,靠背板自中心最高處向兩側扶手依次降低,背板中心起陽線,開長方形迴紋開光,開光正中嵌玉雕團壽五,座面攢 邊,打槽嵌裝硬紫檀板心,座面下束腰甚高,高束腰內雕刻仿古銅器蕉葉紋,因清中期考據仿古之風盛行,故這種蕉葉紋飾有清代家具中時有體現,在清宮珍藏的陶 瓷器皿中也常能見到此種蕉葉紋圖案。 窪膛肚牙子,腿足部做成鼓腿彭牙狀,兜轉顯著,足端雕成內翻雲紋足,下踩托泥。
剔紅百寶嵌屏風寶座
剔红百宝嵌屏风宝座 剔紅百寶嵌屏風寶座
這件寶座及屏風在製做手法上可以說是窮工殫巧,極盡奢華之能事。 寶 座長127厘米,寬91厘米,高115厘,做成三屏式靠背,其背屏略高,上部為剔紅龍紋邊,中部飾以淡黃色漆地,在漆地上又嵌有碧玉、白玉及彩石荷花、飛 燕等圖案,以寓海清河宴之意,寶座坐面下有束腰,窪堂肚牙子,四條腿足為鼓腿彭牙式,兜轉有力,足下踩足托,牙子及腿足上均滿地浮雕卷雲紋,雕飾精湛。 寶座後面的屏風共為三扇,剔紅邊框,屏心髹淡黃色漆地,與寶座色調一致。 屏心上亦以“百寶嵌”技法嵌飾碧玉、白玉、染牙、螺甸及彩色石料等各種名貴材料製成的飛鳥、菖蒲、蓼花圖案,流金溢彩,五色斑斕,充分體現出帝王之家雍榮富貴的氣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