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

至正祥和元青花大器亮相匡時

 新浪收藏 
元青花牡丹凤穿莲纹梅瓶 元青花牡丹鳳穿蓮紋梅瓶
元青花瓷以景德鎮為代表,其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而異常珍貴,根據時間大致分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個階段,其中又以「至正型」為最佳。
  2012年北京匡時(微博)秋季拍賣會上鼎力推出的「至正祥和」元青花是一件與上海博物館收藏公認的兩件青花梅具有高度相似性的纏枝牡丹紋梅瓶大器。造型豐滿,紋飾壯美,呈色鮮麗——官窯重器無疑。
  小口折沿、矮頸、豐肩,下腹斜收、近底微張。近五十公分高的器物雖高大沉穩,然而輪廓線條柔和優美,豐滿的造型中透出靈秀。器身滿繪古樸端莊的 六層紋飾帶,從肩至底依次為雜寶、鳳穿纏枝蓮紋、纏枝牡丹紋、卷草紋和覆、仰蓮紋,每層紋飾帶之間以兩道弦紋間隔,肩部展翅欲飛的鳳紋和腹部肥厚的蓮紋繪 畫最為精到,正、側蓮紋姿態各異,好似在風中旋轉搖曳,畫面不僅層次分明,定睛之處,清澈深沉之感盈於灩灩藍紫,於秼麗處見鮮「活」。
  進口的「蘇麻離青」料相較國產青料的灰藍色調,色感更為細膩飽滿,色階變化也是濃淡相宜,寶石藍色的線面勾勒是此件纏枝牡丹紋梅瓶為元青花進口 青料所造的最佳佐證;鐵鏽斑深入胎骨,析晶自然,正是是極受收藏界追捧的典型「至正型」元青花大器。同樣器物也見於上海博物館的兩件藏品(上海博物館: 《幽蘭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圖11、圖12),與之相比,此件拍品髮色更為濃豔,畫面看似更為繁縟,實則熠耀密麗;從細部筆法、筆意看,三件梅瓶具 有極高的相似性,很可能是擁有同一稿本作坊,甚至同一工匠所制。類似青花梅瓶大器殘片曾在景德鎮珠山等地出土,因此,學者多認為此類器物應是元代官窯—— 浮梁瓷局的產品。
  元青花盛行於元代晚期,大概有二代人左右的燒造時間,因此,出現類似作品的情況並非孤例。如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的云肩云龍紋罐(上海博物館: 《幽蘭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圖47)與天津博物館藏的纏枝牡丹紋獸耳罐,在器物造型和紋飾佈局上如出一轍,只是前者下腹為云龍紋,後者下腹為纏枝牡 丹紋;再比如上海博物館藏的纏枝牡丹紋罐(上海博物館:《幽蘭神采——元代青花瓷器特集》圖7)與山西博物院藏的纏枝牡丹紋罐在器物造型和裝飾題材上幾乎 完全相同。此件拍品與上博藏的兩件梅瓶,又為元青花的這種生產現象提供了一個新的例證。
  這件梅瓶體形碩大而厚重,造型豐滿。青料使用了進口的「蘇麻離青」,青花成色鮮豔、明快,經常伴有鐵鏽斑。大面積使用複雜組合的裝飾紋樣,是美 國華盛頓弗里爾美術館學者波普博士(Dr. Pope,JA)指出的盛行於14世紀中期,即元代晚期的「至正型」元青花。與公認的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兩件青花梅瓶的高度相似性,更證明其毋庸置疑的可靠 性,必將成為收藏界矚目的「至正型」元青花大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