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7日 星期三

百年古剎深藏精緻的文物瑰寶

 大眾網-齊魯晚報 
唐李庵正門。 唐李庵正門。 ◤唐李庵屋簷一角。 ◤唐李庵屋簷一角。
文化尋踪
古剎唐李庵位於鄒平城西5公里會仙山東麓,唐李庵所據之地,小山小水、谷小壑小,很不顯眼。 聽守庵的老人說關於唐李庵的文字記載基本沒有,只有《鄒平縣志》載:相傳古有唐李二仙,修真於此山,故名唐李庵。 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唐李庵玲瓏精粹、曲徑通幽、文脈昌盛,使得它遠近聞名,且被讚為“魯中第一幽境”。
文/片本報記者王澤雲
古剎由來不詳
皆是民間傳說
從鄒平縣汽車站坐上1路公交​​車,約一半路程後便能看到一群綿延起伏的山脈,下車後正巧遇上在這些山腳下居住的老人。 “這是樊家村,那邊是魯西村、魯東村。唐李庵就在那山里啊,我們晚上吃完飯沒事兒就爬山,這裡空氣好,住在我們這裡的人都長壽啊。”老人笑呵呵地說。
抬頭望近在眼前的群山,山雖都不高卻透著一股仙氣兒,使人不由得想上山。 山路很好走,顯然已經被修過,一些建築現在也荒廢了。 走著走著,記者被一處宅子深深吸引了,宅前是小橋,可惜橋下沒有流水,宅子四周種植了一些林木,還有蔬菜,看著這青磚白牆圍起來的仿古宅院,瞬間覺得時光倒流,使得自己置身於古代。
“有人嗎?有人嗎?”看到院子裡還有自來水管,記者相信這里肯定住著人。 開門的是一位老太太,名叫劉桂香,今年78歲,“俺老伴兒是第一個看守這唐李庵的人。”邊說邊拿出了1988年1月份惠民地區文化局頒發給她老伴兒李家鵬的“全區文物保護先進個人”榮譽證書,可惜她老伴兒早已去世,留下她跟50多歲的兒子相依為命。 “出門後往西邊走,就到唐李庵了。”劉桂香說。
順著老太太所指的方向,走路不到5分鐘便看到了濱州市人民政府於2004年給唐李庵豎立起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碑,再走十幾米,便來到了唐李庵大門前,大門談不上宏偉,卻玲瓏精緻,處處散發著古香古氣。 現在看守庵寺的76歲老人李家盼告訴記者,“九幾年的時候我兒子作為木匠來修繕這唐李庵,修好了之後也沒有人看管,我就來了,我家就是這山下魯西村的。 ”
“都說是興建於隋唐時期,但是沒有文字記載,碑記最早的一次重修是明朝隆慶年間,這樣算起來,也有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了。”說起這唐李庵的由來,李家盼一再強調,都是民間傳說,不曉得哪個版本是真是假。
據李家盼介紹,唐李庵主要有兩個傳說流傳至今,一是因為當年有一個姓唐的和一個姓李的高人在此修煉,為紀念二人得道成仙,故名“唐李庵”。 “你看,這石碑上,也是這樣記載的。”李家盼指著大門外東牆上石碑上的文字說。
二 則是傳說這事唐朝的一位公主所建,傳說這位公主是李世民的一個遠方妹妹,這位公主生性與世無爭,見到李世民與兄弟間為了爭奪皇位而互相廝殺,心裡很是難 過,於是她便決定做“和事佬”,但是沒成想反而造成幾位兄長都對自己有了很深的誤會,使得她心裡很難過,於是她便決定雲遊四海,遠離皇宮。 一直到她老年的時候,經過此地,覺得是個安身養老的好地方,便修建了庵寺,因為建造於唐朝,自己姓李,因此起名曰“唐李庵”。
玲瓏精緻被讚為
“魯中第一幽境”
山不高而秀雅,林不廣而茂盛,曲徑通幽、玲瓏別緻,站在唐李庵大門前,感覺這裡真是一個超凡脫俗、與世隔絕的聖地,被讚為“魯中第一幽境”,一點也不為過。
唐李庵大門像大多數古代建築一樣,青磚青瓦的屋簷與牆壁,紅色的大門,不同的是大門前有亭亭玉立的松樹,像是守護庵寺的衛士,走上前去一看,這兩個松樹被稱為“哼哈二松”,據碑刻記載,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齊東縣王進宅所植。
在唐李庵大門東西兩側的牆壁內,還各有兩塊石碑,記載著唐李庵重修的歷史。 按年代依次為明隆慶元年(1567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嘉慶十一年(1806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前後共278年。 明隆慶以前,已無文字記載。
走進唐李庵,其庵寺面積非常小,院中有三株擎天古松,據碑文記載為嘉慶十一年(1806年)張珣所栽,已近200多年,原為四株,其中一株“文革”時被伐掉,今餘三株挺拔青翠,又稱為“三義松”。
唐李庵院內有大殿及東西偏殿,大殿屋脊梁、角、簷均有雙龍和吻獸,殿內的房樑上都刻畫有龍的圖案。 “這個圖案是至今保存比較好的,為什麼說這是個皇家寺院呢,估計就是和這個房樑上龍的圖案有關係。”李家盼說。 在東殿內,還有彩色征戰圖,可惜在“文革”時期被破壞,但是依然能看清人物、戰馬等圖案,此壁畫想必是出自畫功了得的畫師之手,可謂巧奪天工。 就在這壁畫附近的柱子上,還寫著“破四舊”等字樣。 “他們來修庵寺的人想把這幾個字去掉,我不讓,這就是歷史的見證。”李家盼指著這幾個字對記者說。 在西殿內窗戶上方牆壁上,刻畫有隻“動虎”,此虎的姿態像是不動的,但是從眼睛裡卻能看出它在“動”,其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聽李家盼講,這是明代的作品,可謂是珍貴的文物。
仔細瞅唐李庵這座建築,真是精緻至極。 “這庵寺的主體沒動過,只是修了修屋頂,現在這樣的磚瓦也很少了,有些都是從山下老百姓廢棄的房子中撿來的磚瓦。這些有多少塊,文物局都是有數的,你看這些,都是鏤空的,現在重修的那些就不是了。”李家盼帶記者到大殿屋後指著原有的屋脊說。 每個屋簷還刻有虎頭、獅子、蛇等圖案。
依託人文景觀

開發唐李庵風景區
如今唐李庵最古老的,要數千年文冠果樹,相傳是唐李二仙所植。 這棵文冠果樹原主幹粗壯高大,枝繁葉茂,鬱鬱蔥蔥,經歷史的滄桑後依然頑強地活了下來,現在發出的新枝,每年依然開花結果。 除此之外,唐李庵還有明代傳流至今有四樣寶物:一是東西配殿的橫梁彩繪和壁畫,二是隆慶元年的碑刻,三是法師手植檜柏,四則是女菩薩丁香樹。 庵寺南邊的一株虯曲蒼勁的丁香樹,相傳距今已近五百年,人稱觀音菩薩丁香樹。
2001年6月,鄒平縣委縣政府將唐李庵列為全縣旅遊開發的試點工程,由縣建築集團公司負責投資興建,依托唐李庵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人文景觀,充分利用優美的山水林木進行環境造勢和建築造景,大力挖掘文化內涵,強化園林綠化的環境營造。 突出“幽”的環境特徵,深化“寺”的人文內涵,營造“靜”的佛理禪境,依照歷史資料,對風景區景點進行了復原性開發建設。
唐李庵風景區內新落成的杏林塔是景區的標誌性建築,它蘊含了傳說中的二仙之名,弘揚其廣植杏林的善舉,唐李庵附近,漫山遍野的杏林,相傳是唐李二仙所創始。 建造杏林塔,選址金牛山,大有講究,這座山原叫禮山,禮參寺廟佛祖之意。 對唐李庵來說,這座金牛山是一面使庵寺與鬧市隔絕的屏障,倘若沒這山,唐李庵難以形成四面環山的封閉式生態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