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去惡就善,改往修來」


 五戒十善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必須要曉得,五戒十善在三福裡面,它排在什麼地位?第一個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第二個「慈心不殺」,第三「修十善業」。五戒是排在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裡頭包括五戒。五戒在十善之上,十善在孝親尊師、慈心不殺之上。我們就明白了,今天為什麼五戒做不到,十善做不到?你沒有孝親尊師的基礎。孝親尊師是什麼?是《弟子規》。所以我這才毫無疑慮,斬釘截鐵給同修們說明,不學《弟子規》你就不能學佛,你在佛法上肯定不會有成就。真正有成就那是學者,你搞佛學有成就,你學佛沒有成就。這是我學佛六十年的心得,我找到這個原因。古人有成就,是因為他從小就把這個根基打好了。我自己這一生當中有這麼一點成就,就是對於傳統文化小時候沾一點邊。什麼時候?十歲之前。我弟弟小我六歲,他就完全沒有接受到,你問他他一無所知。

  扎根教育是成敗的關鍵,真的像蓋大樓一樣。孝敬是基礎,自以為孝敬不錯了,要是跟古人標准一比就差很遠。現在有沒有人學古人?沒有人了。所以,佛法能不能延續下去,我們心目當中是非常的悲觀。但是有一線希望,那一線希望是什麼?眾生有福,佛菩薩會乘願再來,來救眾生。除這個之外,要想在芸芸眾生裡面讓他回頭,從根本扎根認真學習,幾乎是不可能。當然,諸佛菩薩慈悲至極,眾生有心學善,我們深深相信他會再來。這個經典裡面的教訓,確實字字句句都不可以疏忽。

  「貧者得珍寶」,那就發財了,物質生活就不愁,所以歡樂無憂。這是用珍寶來比喻經戒,經戒就是珍寶,我們得到也就無憂,特別是在現在災難現前,得到這個,無憂了。災難來了,兩種狀況,一種,我跟這次災難有共業,有共業一定在災難當中過去了;過去了,有好地方去,到極樂世界去,這不是壞事情,好事情,無量的歡喜!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所向往的西方極樂世界終於想到了,天天想親近阿彌陀佛,終於滿願,這多喜歡。如果我們自己不在這個共業當中,那是什麼人?那是肩負災難之後重建地球的使命。這些人不是普通人,這些人是大慈大悲、大仁大孝大義之人,他要負責災難善後的工作,要把人民教好,要把地球帶到更興旺、更好的境界。那我們就知道了,這樁大事情當然是佛菩薩安排的,隨順佛陀教育就是隨順大自然的規律。這部經、這個法門、這一句六字洪名,無上的珍寶,寶中之寶!妙用就是二六時中不離彌陀名號。

  「此勸行人得受經戒」,接受這部經。經中我們選的是第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三十七就是這一品,這最後一品,這六品經是《無量壽經》裡面所說的戒律這一章。我們要「如護頭目」,就像保護頭、保護眼睛,全身最重要的地方。遇到災難,把這兩個地方保護好,其他地方受傷容易治療。「如有缺犯,應速忏悔,誓不更作」,如果有違犯,趕快忏悔。什麼叫忏悔?後不再造是真忏悔。這早年初學佛,章嘉大師教我的,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是什麼?實質是後不再造。今天忏悔了明天再造,這個不是忏悔,那是搞形式。「去惡就善,改往修來」,這兩句話就是「捨昔非之惡行」,過去所造不如法的這些惡行。與經戒所說的相違背的就是非,就是惡行,這個要捨掉、要放下。「修今是之善業」,今天做對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經戒都相應,這叫善業。

  『朝聞夕改』,「謂從善如流,知過速改」。世間讀聖賢書的人,他們都能夠聞過歡喜,別人說他的過失,恭恭敬敬接受,感謝來告訴你的人。如果是誤會,他批評你的是錯誤的,你沒有這個過失,他來批評你,用什麼態度?還是恭恭敬敬接受,感謝他的指教。唐太宗就遇到過,別人批評他,說他的過失,唐太宗笑笑,很感謝。那個人走了之後,旁邊這些人說,「皇上你沒有,他錯了,他是誤會,完全講錯了」。他說,「對的,我要不真心誠心接受他,以後人沒有敢說我罪過的,那我永遠就聽不到了」。太宗一生的政績,謙虛、好學,能包容人,縱然是誤會也感激,他是好心,幫助我改過自新。聽的人,有則改之,無則嘉勉;我沒有,要注意以後不要犯這個過失。永遠是謙虛、感恩,所以他有成就。從善如流,知過速改,這個人修行才會有成就,念佛肯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歡迎這樣心態的眾生。

  『灑心易行』,灑跟洗刷的洗是一個意思,「灑心即洗除心垢」。心垢是什麼?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見解,這是心垢。「易行」,行是行為,我們想錯了、看錯了,自自然然就說錯了、就行錯了,想法、看法改正過來,言行的錯誤當然也就改變了。「易指變易,謂止惡向善,去邪從正,回小向大,捨偽存真」,這些統統都叫做易行。惡,與五戒十善相違背的,殺盜淫妄酒是惡,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是善。聖賢的教誨,這是正,正說;與聖賢教誨相違背的是邪說,邪知邪見。東方的聖人,佛所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正知正見,中國老祖宗說的「人性本善」這是正見。西方人不承認人是善的,他們提倡的,人都是惡人,人都是自私的,人要是動個念頭幫助別人,肯定他別有用心,他有企圖,跟東方人完全相違背。在這個時候,我們是跟古人學還是跟西方人學?

  現在人崇尚西學,否定祖宗,不相信世間有聖人。古聖先賢教你的東西,他們心目當中,都是這些聰明人設計這些愚弄人民,來維持他封建的勢力,他是這麼個想法。誰是誰非?誰是正、誰是邪?今天社會動亂,地球災難現前,這是業因所感的果報擺在面前。災難的因是什麼?我們要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應對?西學沒辦法了,他們現在急著到東方來找,到印度去找,希望能找到化解劫難的方法。即使他找到了,他能不能相信?能不能像印光大師所說的,用真誠心來接待?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如果沒有誠敬心,拿著什麼心理?懷疑的心,試試看有沒有效,這就難了!

  唐朝時代惠能大師的開悟,什麼原因?神秀跟五祖至少也有二、三十年,每個人都知道,五祖的大弟子,五祖的助教,接大眾的時候常常代五祖說法。祖位沒有傳給他,傳到惠能。惠能在一般人心目當中一無所長,鄉下人,土裡土氣的,他懂得什麼?真正認識他的就是五祖一個人,沒有人認識他,衣缽傳給他。什麼原因?我曾經講過,神秀學習的心態,印祖說的誠敬,神秀有百分誠敬,他得的是百分利益。而惠能是有萬分誠敬,他得的是萬分利益,不一樣。與學習時間久暫不相干,與認識字不認識字、與有沒有聽講經統統不相干,關鍵在誠敬。現在的人普遍沒有誠敬,不講誠敬,認為誠敬是封建時代古老的東西,是那些聰明帝王用這些東西騙老百姓的。現在人用什麼心態?都要懷疑,打問號。你說好,拿證據出來證明你是好人。這樣的心態,學古聖先賢之道不行,他自己的關口太緊了,對古人東西也是懷疑,所以他永遠不能開悟,永遠學不到東西,再努力、再認真只能學個皮毛、學個常識,今天講的佛學。學佛他不可能,學佛要從孝親尊師下手,要從真誠下手、恭敬下手。

  不是佛不慈悲,不是佛菩薩吝啬、吝法,不是。佛菩薩說的老實話,沒有東西給人。佛菩薩所有的那一套,都是你自性裡頭本來有的,你自性裡為什麼不能夠流出來?就是因為貢高我慢,沒有誠敬心,把你的門堵塞,你自性裡頭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統統透不出來;你能把門打開,不就顯示出來了,跟諸佛如來無二無別!你為什麼不把那些障礙放下?問題在這個地方,不能不知道。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這種慈悲,你這種心態感受不到。慈悲確實加給你了,跟加給諸佛菩薩沒有兩樣,諸佛菩薩能接受、能得受用,你排斥,你不能接受,所以你不得受用。佛在經上講得很多,你自己也會講,「一切法從心想生」,你的心想不誠、不敬、不仁、不義。所以,佛菩薩對你沒有辦法,只好在旁邊看著什麼時候回頭,人要一回頭,誠敬心就生起來了。誠敬要不要學?不要學。我早年在台灣,看到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見到蔣總統,他自然就好像那個恭敬態度就流露出來,沒有人教他。說話聲音低了,走路腳步慢了,行動緩和了,他自然那種恭敬心出來了。確實沒人教他,都是從內心。所以,「誠於中而形於外」,一點都不錯!所以止惡向善,去邪從正,回小向大,捨偽存真,要真干,要真懂得。

  如是則『自然感降,所願辄得』,你真能夠依教奉行就「自得感應,佛力冥加」,三寶冥冥當中加持你,「凡所願求皆得圓滿」。由此可知,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我們把「佛氏門中」刪掉,「世出世法,有求必應」。向誰求?向意念當中求,念什麼它就現什麼。我們念善,善境界現前,我們念惡,不善境界現前,沒有一法不是心現識變的,所以自得感應,一切願求皆得圓滿。善願,圓滿的善,惡念,圓滿的惡,一切法從心想生。依著經戒的教誨,那是善願,那是善的圓滿;違背經戒,那是惡的願,惡的圓滿,大災難是惡的圓滿。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就曉得佛教裡沒有迷信、沒有妄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