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第一漢墓舒王墩漢墓遺址
合肥地處江淮之間,素有“江南唇齒、淮右襟喉”之稱。 自秦朝置縣以來,2000多年的歷史中,廬州大地留下了數不清的英雄、王侯故事。 走進位於肥西縣花崗鎮舒安社區的舒王墩漢墓,通過現存的墓葬遺址、遺跡,仍依稀能看到在這片土地上,2000多年前人們的活動和文明。 墓主為漢高祖劉邦侄子
舒王墩墓園的大門緊臨合六路,一眼望去就是西漢時期的建築風格。 穿過大門,左前方就是一個高高的饅頭狀的土墩,這就是舒王墩漢墓。 有資料顯示,該墓高於當地地面38.3米,直徑約70米,面積約4000平方米。
據《舒城縣志》、《廬州府志》記載,舒王墩為西漢高祖劉邦長兄之子劉信墓。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劉信被封為羹頡侯,因食邑於舒地,故名舒王墩。 為何封為羹頡侯,這裡面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民間傳說,漢高祖得天下後,大封其兄、弟、子、侄,只有一侄劉信未得到封地。 劉信父問是何緣故? 高祖曰:“我在做亭長及此以前,甚是窮困,曾和朋友到大哥家裡,我們飢腸轆轆,大嫂卻故意用鏟子敲著空鍋,說鍋裡沒有吃的。因之我未封你們的兒子。”後來,“官司”打到太上皇劉邦父親面前,太上皇旨令封地給劉信。 於是,高祖就封劉信為羹頡侯,暗含有怨嫂之意。
《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載,“安徽舒城縣西北三十里,漢高帝封兄子信為羹頡侯,國於此。”由此看出,劉信的封地,為現在肥西和舒城交界的區域。 據悉,劉信到了封地,號召百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使農業得以興盛,人民安居樂業。 著名的七門堰水利工程,就是他主持修建的。
出土眾多有價值文物
經考古發掘,舒王墩漢墓由主室、前室、南北耳室和一個長墓道組成,南北長約14米,東西寬約12米,墓道長20米,是個呈“T”形形制的漢代木槨墓。 肥西縣文物管理所負責人介紹,舒王墩漢墓的規模從長、寬來講都是合肥最大的,是名副其實的“合肥第一漢墓”。
據悉,西漢早期的墓形一般都是“中”字形,只一室帶一墓道,而舒王墩漢墓則呈“T”形,目前像這樣的墓形僅在廣西發現一處。 而且舒王墩漢墓作為安徽境內發掘的早中期西漢墓葬,對於研究西漢歷史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舒王墩漢墓在歷史上雖然多次被盜,但仍出土了不少有價值的文物。 其中,陶冥幣一種有300多枚,以及瑪瑙器、銅器、陶瓷器、漆器和骨角器等珍貴文物。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考古界有記載的五聯罐(盛放調料的陶器)僅在三國兩晉時期才出現,而此墓中出土的五聯罐,則屬早於三國兩晉的西漢早中期,在國內屬最早。
打造合肥漢文化景點
2010年5月,舒王墩漢墓正式對外開放。
依據該墓建成的舒王墩墓室展館,佔地4900平方米,建築面積1374平方米。 展館總體分前廳和後室兩部分,由坡道相連,前廳構圖方正、古樸典雅,透露著漢代遺風,後室為墓室展廳,四周為下沉式二層迴廊,整體呈倒漏斗形,外面被封土覆蓋,頂部為高近50米金字塔形天窗,用於通風、採光。 整個展館內除了可以觀看墓室遺址外,還能觀看舒王墩漢墓出土文物的圖片、文字資料。
現在看到的舒王墩墓園,僅為墓園規劃建設的一期。 根據規劃,舒王墩漢墓園二期將以舒王墓室中點為縱橫軸線,墓室展館為重點,對稱佈置舒王墩漢墓文物館、神威將軍東漢墓,在文物館北側、東側沿街規劃商業門面,供遊客小吃消費。 其中,神威將軍東漢墓位於肥西縣高店鄉,將被移放至舒王墩漢墓園區,和舒王墩漢墓形成集聚效應,打造合肥的一個漢文化旅遊景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