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1日 星期日

抗日文物大徵集:毛毯映射日軍結局

大眾網-齊魯晚報
21日,李女士正在展示她父親保存下來的毛毯。 70多年過去了,這床軍綠色的毛毯保存良好。本報記者 王媛 攝 21日,李女士正在展示她父親保存下來的毛毯。 70多年過去了,這床軍綠色的毛毯保存良好。 本報記者王媛攝
本 報濟南9月21日訊(記者張泰來) “抗戰剛開始那幾年,日本派過來的兵,軍用的物品都很精良,後來就不行了。”濟南市民李洪星說,她父親是我軍歷史上一位軍需官,家裡保存著一些當年從日軍 繳獲的戰利品,從這些戰利品的品質變化,就反映出當年日軍力量的衰敗和必滅的結局。
李洪星家有一條軍綠色的羊毛毯,長2.1米寬1.6米,雖然經過了70多年,上面也有了一兩道裂縫,但手感依然很好。 李洪星說,這條毛毯是從侵華日軍那裡繳獲來的戰利品,也是父親的寶貝。 李洪星父親李式瑛,祖籍山東省濱州市鄒平縣,抗日戰爭爆發時,是鄒平縣西董鎮鶴伴山下一個叫東峪村的村長,受馬耀南、姚仲明(解放後曾任濟南市市長)革命宣傳活動影響,於1940年參加革命,在長山縣獨立營擔任軍需官,負責給部隊採購生活用品、武器、藥品等軍需物資。
父 親講過,在抗戰時期,繳獲日軍的戰利品會按照級別分發給士兵,“我父親說,剛開始,繳獲的罐頭質量還很好,肉啊什麼的都不錯,後來就不行了,夾了很多其他 東西,不好吃,營養也不好。日本兵也一樣,剛開始很強幹,後來再來的就是些小孩子,他分析說這也反映出日軍的衰敗。”李洪星說現在她決定把毛毯捐贈出去, 也是對父親和這段歷史一個交代。 截止目前,本報已經接到20多名讀者來電,有近30件(套)文物願意捐贈或者參加展覽,內容包括武器、生活用品等多個方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近期也會派專人前來接洽接收捐贈事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