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4日 星期一

傅抱石一幅未完成的杜甫畫


和訊網 
傅抱石先生繪畫傅抱石先生繪畫
吳基民
今年是中國畫壇巨匠傅抱石先生誕生110週年,南京博物院在以先生命名的傅抱石藝術館舉辦了隆重的《大匠踪跡——傅抱石先生繪畫發展歷程》紀念大展。 傅抱石一生創作了中國畫3000多幅,其中最能體現這位國畫大師非凡才華與不朽功力的巔峰之作便是與嶺南畫派著名畫家關山月先生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嬌》。 這幅由毛澤東題款並懸掛在人民大會堂接待大廳的鉅作大氣磅礴,為億萬中國人所熟知。 其實,傅抱石也是一個人物畫的巨匠,就單個人物畫而言,傅抱石先生最偏愛的是杜甫。 據他的愛女、著名畫家傅益瑤介紹說:“父親各個時期以杜甫為題材的畫作,不下於10幅。在這一次的《大匠踪跡》畫展中,展出的杜甫畫就有2幅。 ”
杜甫的一生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他的目光從來沒有離開過蒼生大地,因而是那些“白頭雖老赤心存”(杜甫《承聞河北諸節度入朝》)的大畫家借畫言志最心愛的題材。 這一次我在南京,在一個與傅抱石非常親近的朋友家裡見到一幅杜甫畫,可以說是傅先生畢生創作的以杜甫為題材的作品中最有意義的一幅。 這幅畫是傅抱石在逝世前不久創作的,也可以說是傅抱石先生的絕筆了。 畫中的杜甫孑身而立,清癯消瘦,但神態卻是那麼的沉靜安詳,只是那雙明亮的大眼睛裡,落寂而又哀婉。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杜甫《再經昭陵》)“想來憂國淚,寂寞灑衣中”(杜甫《謁先主廟》)。 傅抱石的這幅畫,將杜甫飽經磨礪、憂國憂民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幅畫似乎沒有畫完,但背後高聳的青松,腳旁盤繞的惡竹已用淡淡的墨跡勾勒出來,彷彿給人以更多的想像。 這幅畫也沒有落款,其實在傅抱石的畫作中沒有落款是一種常態。 在《大匠踪跡》這麼重要的畫展裡展出的《三峽圖卷》、《二老觀瀑圖》、《竹林七賢》、《殿亭對話》、《唐人詩意圖》4幅中的3幅、包括杜甫的《秋興》等10餘幅作品,都沒有落款。
1965年初,傅抱石從北京開完會回寧,冥冥之中似有預感,清點畫作竟有400來幅。 他提筆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準備將畢生的作品奉獻給國家,希望在南京辦一個傅抱石紀念館……也就是在這一年的夏末秋初,他在南京漢口路的寓所畫就了這幅杜甫。 9月29日,他從上海歸來終因腦溢血病逝在家中。 誰料想一個月後,老人家竟作指示:同意在南京傅先生的舊居建傅抱石紀念館。 但尚未動工,“文革”就爆發了……
1979年,傅抱石先生夫人羅時慧代表家人將傅先生365幅畫作捐贈給國家。 這些作品幾乎囊括了他一生的精品力作。 為此南京博物院特建“傅抱石藝術館”,陳列展示傅先生的畫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