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八方像地說玉琮(圖)


玉琮玉琮
祝中熹
在我國古玉體系中,琮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種器型。 這不僅因為琮的緣起非常久遠,在文明時代卻又較早地消失,更因為琮有奇特的形制,罩有一層難以揭示的神秘面紗,其原始含義及功用,從古到今眾說紛紜,真偽莫辨。
琮的基本形態為一內呈圓管狀中通的方柱體,圓管兩端突起於方廓,被稱作“射”。 有的方廓角棱分明,有的為圓角;有的柱體低矮單節,有的高而分若干節;有的角部雕有紋飾,有的通體素面。 有一種被稱為“圓筒式”的琮,沒有方廓,只在圓筒四面對稱地凸雕出四塊長方形飾片。這種琮大都較低,可視為方柱琮的變體或簡化,可能是製作時受到玉材形體限制的變通做法。有的學者把這種純為圓筒狀的玉石器稱之為“鐲形琮”。 這類器物有的高度可觀,顯然不是“鐲”;有的兩端徑不等大,呈馬蹄狀,可能是具護衛性能的臂筒。 它們不宜歸屬於琮類。
先秦經典說琮是禮器,也是喪葬用器。 引用率最高的是《周禮·春禮·春官·大宗伯》 這段話:“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王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據此,璧與琮分別像徵天與地。 良渚文化玉器上神秘圖案多見於璧和琮兩類器物。 這都表明二者確係組合相配使用的,它們擔負著精神領域內的某種“使命”。 《周禮·春官·典瑞》又說上述六種玉器還可以用來“斂屍”,鄭玄在註中具體說明了各類玉斂屍時的位置:“王圭在左、璋在首、琥在右、璜在足、璧在背、琮在腹。”
鄭玄所言六種玉的斂屍位置是否為定制,姑且勿論,但琮在古代被用作葬玉則是事實,不過有時置於腹部,有時則置於棺下腰坑中。 需指出的是《周禮》所載乃貴族社會的禮儀,已明顯帶​​有政治色彩;而琮的出現遠在《周禮》以前數千年,其原始意義究竟是什麼,其形狀者,必像其類。 璧圓像天,琮八方像地。 ”儘管截至目前,還沒有發現過八棱體的琮,但由於琮的外廓確為方形,且如前所述,琮多與圓形的璧相伴出現,所以鄭玄的解釋對後世影響很大,被許多學者認可,這是依據琮的外形闡發其寓意的最早觀點,意謂琮之形仿自大地,其功能為通地之靈。
近半個世紀來,隨著考古發現玉琮的日益增多,人們對琮的關注熱度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上個世紀70年代後,由於江浙一帶良渚文化玉琮的大量出土,玉琮研究漸成文博領域的一大亮點。關於琮的緣起和含義,目前已有的成說至少有十三四種,歸納起來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著眼於社會生活中的實用物來解釋琮的起源,認為由於那些器物對人的生存具有某種特殊意義,所以人們看重它們,把它們神聖化,進而玉象化,賦予它們某種神奇的性能。 第二類視琮為古代生殖崇拜的象徵物。 部落時代盛行生殖崇拜,而生殖崇拜的物化形式大都是懷孕的女性形像或男、女性器官的仿製,且以後者居多。 第三類緊扣良渚文化玉琮的神秘紋飾等因素分析判斷,認為琮具有圖騰柱性質,或者說,琮是巫師舉行宗教儀式時使用的法器。 其形制的初創意念是以方形象徵地,以圓形象徵天,中通意味著天地神靈可自由來去;琮上的紋飾則是部族的圖騰符號或標誌,其中可能也有被認為能幫助人、神意願溝通的靈性動物形象。
來源:中國文化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