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蓑衣如龜殼 原是母子雨衣


中國時報【張朝欣╱雲林報導】
口湖鄉梧北社區發展協會文物館內保留1件「龜蓑」,與一般蓑衣不同之處在於外型有如龜殼隆起,農忙時雨天也可背著嬰兒繼續工作,是最古早的「母子雨衣」,見證先民的勤奮與巧思。
早期農業時代尚無塑膠雨衣,蓑衣是最重要的防雨衣物,用蓑草或棕櫚樹纖維製成的蓑衣,一般分上、下2件,但梧北社區發展協會保留1件單件式蓑衣,中間隆起如龜殼,稱為「龜蓑」。
協會執行志工李明昌說,「龜蓑」之所以隆起,主要是方便農婦在下雨時,背著嬰孩繼續工作,因一般蓑衣是平面的,背著孩子便穿不下,「龜蓑」的隆起處正好可容納1個嬰兒,極具巧思。
李明昌說,「龜蓑」在台語用法上,也有比喻一個人做事「一絲不苟」、「吹毛求疵」之意,據他考據,「龜蓑」因是立體造型,製作上比蓑衣更困難,必需一針一線絲毫不差,才不會變形漏水,因此成為1個人細膩到繁瑣、挑剔的形容詞。
李明昌指出,先人在資源有限的年代,發揮巧思發明「龜蓑」,從烏龜得到靈感的,還有以竹子編製骨架、內覆防水布料的「龜甲笠」,穿在背上是除草時擋陽、遮雨的工具。這些農具見證先人的巧思,同時記錄農耕時代的辛苦,充滿歷史文化意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