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高雅別緻的揚派盆景

揚州晚報 
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 揚派盆景
中 國盆景藝術的歷史發展,“經歷東漢出現植物、盆盎、幾架三位一體盆栽形象的發端時期;唐代受山水畫理影響,盆栽昇華為盆景的形成時期;宋代形成樹木盆景、 山水盆景二類的發展時期;元代喜作'些子景'的深化時期;明代將經驗所得紛紛立著記載的理論萌發時期;清代盆景品種繁多,形式多樣的大發展及形成流派時 期,使中國盆景藝術成為中國藝術寶庫中的一塊瑰寶。”近代一度衰落,今又復興。
歷史悠久,特徵鮮明,具有高雅美
揚州盆景幾與中國盆景同步,是中國盆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什麼是“揚派盆景”? 所謂“揚派盆景”,是指以樹木、山石等為素材,經過藝術處理和精心培育,以盆栽形式集中再現自然風貌的一種傳統美術形式。
揚派盆景歷史悠久,特徵鮮明,擁有多位國家級盆景大師,在國內外影響巨大,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的一朵奇葩,於中國、乃至世界盆景界獨樹一幟。 其技藝形成於明代,成熟於清代,享譽於當代。 它得益於揚州文化,又將自身融入於揚州文化之中,成為一門獨特的高雅藝術。
中國盆景“五大流派”之中,揚派盆景是其中融詩、書、畫、技為一體的佼佼者。 “層次分明,嚴整平穩”的風格和“一寸三彎”的剪扎技藝,至今仍然是揚派盆景區別於中國其他各派盆景的最顯著特徵。 既端莊大氣,又工筆細描的揚派盆景,飄逸、清秀、古雅、寫意,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和深遠的意境。
體現了作者的文藝素養和審美
揚派盆景是藝術與技術、技藝與文化的結合。 創作揚派盆景需要創作者俱有較深的文化藝術素養、精湛的剪扎養護技藝,還得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積累豐富的經驗。 揚派盆景作品中寄託了作者的審美情趣和人生感悟,記錄了一定時期的社會風貌。 揚派盆景博物館現存一批古代遺存的揚派盆景,它們是活的文物,雖歷經幾百年的變遷,至今仍保持著當初生機盎然的形態,這同樣離不開運用揚派盆景技藝進行養護管理和再創作,這在人類藝術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清代揚州盆景的精緻儒雅美
清代,揚州盆景的發展達到高峰。 清人李斗著《揚州畫舫錄》,對揚州當時“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的盛景作了多處詳細的描述。 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記》中有“在揚州商家,見有虞山遊客,攜送黃楊、翠柏各一盆”的記錄。 揚州盆景進入百姓家,並用於禮品或作為商品交換,應視為盆景藝術進入鼎盛期的顯著標誌。 此時的揚州盆景,逐漸向袖珍型發展,並追求精緻。 在明屠隆所著的《考盤餘事》盆玩箋中寫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為佳,其次則列之庭榭中物也。”與此同時,也是為適應當時揚州爭奇鬥豔的社會風尚。
清 代揚州盆景的迅猛發展主要因為:一是揚州文人墨客的介入,他們不僅喜愛揚州盆景,還自已動手製作盆景,又為盆景作下大量的詩詞、書畫,從而提升了揚州盆景 的文化品位,豐富了其文化內蘊;二是以揚州鹽商為代表的有閒階層的介入,他們將揚州盆景引入府宅,長期僱用專職盆景工匠,精工細作,以顯示自身格調高雅和 用於“鬥富”,客觀上對揚州盆景在各個不同階層的普及和促進盆景製作技藝的提高,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清代揚州已出現家族式盆景製作坊,乾隆年間有萬氏、林氏作坊,至道光、咸豐年間已發展成陽春花局、林家花園。 揚州盆景的專業化和商業化運作,將盆景製作技藝推向極致,揚州盆景身價陡增,人們若能覓得一盆佳品則如獲至寶矣。 光緒年間,盆景藝人萬陽春多次進宮為慈禧太后製作盆景,因其技藝高超而被賜予“紅頂”,其妻也被封為“誥命夫人”。
與揚州園林、揚州畫派緊密相連,具詩畫的情趣美
揚派盆景與揚州園林一脈相承,有著許多共同的個性,都源於自然、高於自然,具詩畫的情趣、意境的涵蘊。 揚州園林“自然、含蓄、清新、淡雅”的造園風格,對揚派盆景產生了直接影響。
揚派盆景與揚州畫派的關係更加密切,兩者相互借鑒,異曲同工。
以“揚州八怪” 為代表的揚州畫派,崇尚刪繁削冗、標新立異,追求寫意而不是寫實,畫樹講究“枝無寸直”的藝術觀與揚州盆景的藝術風格如出一轍。 揚州八怪的許多書畫理論,為揚派盆景提供了美學借鑒。 揚州八怪的許多詩文涉及到揚派盆景,還有許多畫作直接以揚派盆景為描繪對象,如汪士慎的《六月十九日寒木山房雜詠六首》,黃慎的《梅樁盆景圖軸》、《觀梅圖軸》、《春夜宴桃李園圖軸》,李鱓的《松萱桂蘭圖》、《菊花》等,鄭板橋題畫《盆梅》更形象展示當時之梅花盆景藝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