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 星期一

清代魚缸:非魚也知魚之樂

 新浪收藏

清代魚缸清代魚缸
黑王輝文/圖
說起魚缸,我們立馬就會想到無色透明的玻璃魚缸,一群魚在裡面游來游去,煞是好看。 對我們人類來說,這樣的魚缸是賞心悅目了,可是誰也沒有考慮過魚的感受。 人一來觀看,魚就要受到驚擾。 另外,現在的魚缸都不大,魚的生活空間小,影響它們的成長。
說起來,古代的魚缸就不一樣了。 它一般是石製的,或者是陶瓷,高大,敦實,這樣的魚缸,魚兒們能在其中悠閒地遨遊。
筆者收藏有一尊清代的石製魚缸(如圖),它的外形呈長方體,長1.8米,寬0.6米,高0.8米。 由於是石頭做的,年代稍久,在外面受風吹雨淋,已經有歲月侵蝕的痕跡。 不過上面的紋理刻畫還是比較明顯的,有花紋、纏枝紋、饕餮紋和回形紋,看起來有些刻意模仿鼎的模樣。 若不是少掉三根腿的話,還真有些像鼎,尤其是和我國的國寶“後母戊鼎”極其類似。
古代的魚缸,不像現在,放在居室的客廳或者企業的待客室裡,它一般放在影壁後,假山前,或者深宅大院的中央院落裡。 魚兒們享受陽光雨露,這是大自然最無私的饋贈,安然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可能比人的生活還要滋潤。
古代的魚缸裡養的是什麼魚? 有一些鯽魚,但豪門貴族往往養殖金魚。 許多人大概以為金魚是外來物種,其實並不是這樣。 據文獻記載,我國周朝時就已經有金魚的出現,說是“紅色的鯽魚”,估計是鯽魚的變異,年深日久,就變成了以後的金魚。 隋唐以降,佛教日漸在中國盛行,佛教的放生魚,其中有一些便屬金魚。 不過,真正養金魚的第一人,當屬南宋的高宗趙構,他喜歡金魚,宮廷養金魚成風,以至於當時出現了專門的養金魚行業,金魚也由半野生變成了家養。 到了明代,金魚從池塘里慢慢轉移到缸內、盆裡,後來就出現了專門的金魚缸或者金魚盆。 清朝時,更是把養金魚當成一種休閒娛樂方式。 據稱,舊北京流行三大著名的寵物便是金魚、家鴿和巴兒狗。 可見當時的金魚養殖已經到了十分普及的程度。
為什麼要把魚缸放在影壁後面或者假山前面呢? 放置魚類之後的魚缸,水是流動的。 這樣,便有山有水,有靜有動,符合我國陰陽調和的古老哲學。 原來,魚缸還有這麼多知識和講究。 你我不懂,也不管它,且讓魚兒們悠閒地游著,尋找屬於它們自己的生活樂趣。
來源:閩南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