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張大千的仕女圖都有原型


 東北新聞網
張大千繪畫作品張大千繪畫作品張大千繪畫作品張大千繪畫作品
核心提示
“同流異彩——二十世紀名家繪畫精品展”正在省博物館展出。 張大千的《簪花仕女》和《擬黃公望山水圖》在其中,這兩幅作品都是張大千在上個世紀​​40年代創作的,也是張大千赴敦煌莫高窟臨摹歷代壁畫之後創作的作品。 這兩幅畫作吸引了大量觀者駐足品味。
仕女圖有原型
生於1899年的張大千是四川內江人,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在上海拜曾熙、李瑞清為師,與溥心有“南張北溥”之稱。 仕女畫是張大千繪畫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其成就很少有人能超越。省博物館此次展覽策展人張盈袖說,張大千筆下的仕女既有古代仕女畫遺風,又有時代氣息,特別是畫出了人物瞬間的表情和內心活動。
此次展出的《簪花仕女》是張大千在1946年創作的。 自題這樣寫著:“簪花圖,仿敦煌石室唐人供養像。 ”畫中仕女的手,無論造型還是色彩,都讓人驚嘆。
張盈袖說,1940年,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時,發現唐朝人畫女人時,不論丫頭、小姐還是太太,都把手畫得細膩傳神。 古人的治藝嚴謹讓張大千敬佩和感動,因此也練就了畫手的絕活。
據介紹,張大千的手不太好看,手指又粗又短,皮膚也稍黑,但其幾任夫人則無一例外都有一雙漂亮的手。 其中,楊宛君的手尤其美。 張大千畫了不少以楊宛君為模特的仕女圖。
張盈袖告訴記者,張大千畫仕女圖都有生活原型。 張大千畫中的女人穿的都是古裝,飄逸輕盈,因為古代女人的衣服有彩帶、水袖,有流暢的線條美,因此入畫。 而時裝總在變,美是暫時的,不容易入畫。
張盈袖說,張大千仕女畫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他的仕女畫取法於明清諸家,衣紋線條簡潔流暢,敷色清麗。 第二階段是上個世紀40年代,他結識梅蘭芳、馬連良、余叔岩和周企何等京劇及川劇表演藝術家。 張大千認為戲裡除了古裝之美外,女子臉部的化妝最美,因此在描繪女子麵部時,承襲唐代的三白畫法,將額頭、鼻子和下巴處留白,並以紅潤的臉頰陪襯,使得臉孔的輪廓線條分明,從而形成一大特色。 《簪花仕女》即呈現出這一特色。
20世紀30年代在北平時,張大千和著名京劇大師梅蘭芳是相互欣賞的好友,梅蘭芳曾請教張大千如何畫美人,張大千當即回答:“你自己就是一個最標準的美人,你只要把你戲台上的各種樣子畫下來就行了,不用再參照別的樣子了。 ”
學習石窟藝術和民間藝術
有人評價張大千是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全能大師”。 原因是中國畫中人物、山水、花鳥、魚虫走獸,在他的創作中無一不精,而且詩文和書法也獨具風采。 比如,此次展出的《擬黃公望山水圖》足以看到張大千的文采,畫上自題:“村林煙暖醉晴鬟,碧水春風入閒關。最喜陰晴不到處,無根樹子響空山。 ”此畫作是張大千在1947年創作的,技法精湛、結構嚴謹、色彩鮮明、線條準確有力。 畫中松樹蒼勁,山勢雄偉。
張盈袖說,自古以來,一個畫家能否承前啟後、功成名就,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傳統功底是否深厚。 在這方面,很少有人能與張大千相比。 他曾用大量時間和心血臨摹古人名作,許多人臨摹的畫只能臨其貌,未能深入其境;而張大千的臨摹能神似亂真,很多中國古代名畫若不是張大千自己題跋,根本分不清真假。 一些博物館收藏的古代名畫很多都是張大千臨摹的。
張大千潛心研究歷代有代表性的畫家,但他並不滿足於此,又向石窟藝術和民間藝術學習,尤其是在敦煌面壁三年,臨摹了歷代壁畫,成就輝煌。 他不僅學技法,還研究古人用的顏料。 去敦煌之後,張大千繪畫所用顏料都是天然礦物質,比如《擬黃公望山水圖》就是用天然的礦物質顏料創作的,紙也是古人用的宣紙。 但天然的礦物質顏料和古人用的宣紙很昂貴,一般畫家用不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