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4日 星期二

物質生活上苦一點,你對這個世間才能放下


我們自己修學得非常非常辛苦,那麼下一代?苦還是要叫他受,如果供養太優越,人就會懶散懈怠。釋迦牟尼佛帶這些弟子,所謂比丘常帶三分病,那個病是什麼?苦,以苦為師。物質生活上苦一點,你對這個世間你才能放下,你才不至於留戀。所以釋迦牟尼佛不蓋寺廟,過游牧生活,晚上走到哪裡就地就可以睡覺。他們出生是在熱帶地區,所以生活很簡單,三衣一缽就夠了。那個地方沒冬天,晚上睡覺地上鋪一個墊,那就一塊布鋪在地上,佛經裡稱為臥具。現在,現在把它鋪到拜墊上拜佛,在以前那不是拜佛的,是睡覺的時候再墊在底下的。上面蓋的叫三衣,三件衣服。這就是一個衣,三件這個衣,就行了,他生活就能過得去了,叫三衣一缽。清苦一點好!對世間沒有留戀,出苦的心堅定。生活過得太好,留戀。寺廟蓋得富麗堂皇,那不是修行,那叫每個人住在那裡,不但貪戀,而且還斗爭,每個人都想霸占道場,都想控制,都想占有。那就全造的是輪回業,不但是輪回業,地獄業,這個我們不能不知道。

  真正有人跟我們學習,發心跟我們學習的,生活簡單,不能日中一食,晚餐也要斷掉,要減食。在過去寺院叢林,國家建的,大富長者他們建的。寺院裡面的生活,晚上是不吃東西的,中午這一餐正餐,早餐吃一點東西,一個菜,沒有兩個菜。我出家那個時候,六十年前,台灣的寺廟生活很清苦,寺廟裡不拘人多少,吃飯的時候都是過堂,一個菜、一個湯。這個菜多少?每個人盛菜那個,就是我們現在裝醬油的那個碟子,就那麼大,一點點。我到寺廟裡去講經那是客人,給我一個碟子大一點,大不到好多,現在講小碟。生活確實是清苦。為什麼出家?為修行,為了生死,在台灣的時候淨土宗比較盛,為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他不是為別的。所以在今天這個社會,印光大師有遠見,真的是祖師,建道場建小茅蓬,別建大廟。這種小茅蓬,人家不要的,送人他都不要,他瞧不起你,你就能安心辦道。生活簡單,看你這麼苦,他不來了。誰來?真正想修行的人要來,願意來,想生活過得舒適一點他不來,他說你這太苦了。我們接引要接引什麼樣的人不能不知道,這個都需要智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