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餘年藝術文化延續,是炎黃子孫共同責任,在復興中國夢的指引下,和睦共處、團結友愛,讓全球華人緊密團結在一起,唱響民族團結一家親不要忘本與根,也使中華文化藝術要薪火相傳,立天地之心,立生民之命,在中華優秀文化的啟迪之下,開萬世之太平。與北京車管家互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於2017年7月向台灣新北市提出申請註冊,為中華新聞社。並於八月六日台灣新北核准,經登字第1068123401號函註冊登記,並於2021年6月2日經台灣新北市經濟發展局核准商業變更登記,即日起更名為中華聯合新聞社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然教法師:如何對待看不慣的人
人是不可以離開群體而單獨生存的,既然要和其他人打交道,就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順緣更多的是逆緣,因為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背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氣和處事方法,不可能什麼事情都隨順自己的意見。既然是這樣,那末看著不順眼的人就在身邊出現了。
我們先分析一下,自己看著“不順眼”的人是絕對就有自性的“不順眼”嗎?也就是說“不順眼”有自性嗎?顯而易見,自己看著“不順眼的人”其實他身邊也有很多好朋友,也有很多關心愛護喜歡他的人。也就是說他不是絕對的就是“不順眼”。之所以我們看他不順眼,是因為我們站在自己的角度,按著自己的標准去看待評價別人。原來衡量別人尺子是自己設定的。既然別人的性格固定的,我們不容易去改變,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改變“衡量別人的尺子”。
首先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並且這個佛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即有佛性皆當做佛。不敢生輕視佛的心。比如常不輕菩薩,恆常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在此經中,釋迦牟尼佛講了如下故事:在無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來,其壽命和正法住世時間非常久遠,在像法時期,傲慢的比丘勢力很大,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謙虛恭敬,每逢見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為如何,都恭敬禮拜,並向他們說:“我非常尊敬你們,不敢有所輕視,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將來都要成佛。”這位菩薩比丘不但讀誦經典,而且身體力行禮拜恭敬,甚至遠遠地看到四眾,都要走過去施禮贊歎。四眾中有心不潔淨、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對此不屑一顧,而且破口大罵:“你這個無智比丘來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輕視你們’,還來給我們授記,說我們將來成佛,我們用不著你這種虛妄的授記。”像這樣被呵斥辱罵,這位比丘也不生嗔恚,多年繼續如此修行,有時眾人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時仍然高聲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將來都要成佛。”因為他常這麼說,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眾都叫他“常不輕”。這位比丘臨命終時,在虛空中聽到威音王佛說《法華經》,由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淨,並廣為四眾講經說法,以前打罵的人無不信服,都前來順從聽法受教。由於他遇到無數佛,受持讀誦《法華經》,並廣為四眾解說,所以最後成佛。這位常不輕菩薩不是別人,正是釋迦牟尼佛自己。
其次深信因果。世上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一切現成都是如是因如是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學佛的人首先就要深信因果。當看到不順眼的人在自己身邊出現,馬上要生起慚愧心,肯定是自己前世沒有在他面前種下好的因,或者腦害了對方。不然為什麼他身上的錯誤都被我看到了,腦亂自己的清淨心,為什麼他不讓別人生煩惱,確讓我生煩惱。如此的觀想後,就好好的在佛菩薩面前忏悔自己前世所做的業,忏悔就得安樂。
還要珍惜緣分。人與人之間能夠在一起是無量劫修來的緣分,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前生自己和別人結下的。善緣要好好珍惜,再續前緣,互相成就,互相護持。惡緣也要好好珍惜,好好忏悔,不要錯過化解的機會,否則這個冤仇得不到解決會生生世世跟隨著自己。俗話說: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就是同乘一車,同坐一船,下車誰都不認識誰,那都要在一起修十年的時間才能感應到,何況大家從四面八方聚會在一起工作、生活、學習。
最後要時時刻刻保持菩提心,不令缺失。捨利弗初發菩提心時,有位天人想考驗他,就變成路邊一位青年,對捨利弗說:“我家裡的母親需要眼珠做藥引。”捨利弗覺得自己既然是發菩提心的人,就把眼睛挖出來給他。對方說:“您怎麼那樣急性,您挖錯眼睛了,我要左眼,您不該挖右眼給我。”捨利弗聽完後,又把另一隻眼睛挖給他。對方拿起兩顆眼珠,說:“怎麼那麼臭?您是個修行人,怎麼眼睛還那麼臭。”就把眼睛扔到地上,用腳踐踏後,轉身就走。捨利弗就想:“菩提心真不容易發呀!還不如自求解脫算了。”如果後來不是天人點化,捨利弗就從菩薩道退轉了。何況我們凡夫?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菩提心更容易丟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常言道:勸人出世易,事到臨頭難。雖然想要幫助眾生,但是對方不一定會接受,甚至可能讓人難堪。面對這種因緣,自己是否能夠忍受?此時更要發菩提心,更要維持菩提心,更要慈悲一切眾生。《梵網經》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在一切眾生面前生起慈悲心來,雖然對方不是善緣,自己看著對方不順眼,但還是要慈悲對方,對方才是我們慈悲的對象,對方才是我們用功的下手處,不然只關心順因緣的人,那慈悲心就不是真的。《弟子規》中講: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要想到不順眼的人更可憐,他所做不善必定感惡果,作為學佛的人應該可憐他,感化他,教導他,而不是拋棄他,因為佛室門中不捨一個眾生。
學佛的整個過程無非就是降伏其心的過程,這是個貫穿始終的方法,離此無別路。降服自己不平的心、不清淨的心、差別心、分別心、嗔恨心、愚癡心。把心按住在道上,看一切眾生都是菩薩,惟我一人實是凡夫。相信眼前就沒有看著不順眼的人了,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保持心安則眾生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