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龐然玉石雕刻:為當代玉雕注入文人氣息

 姑蘇晚報 
龐然在工作中 龐然在工作中 龐然玉石雕刻 龐然玉石雕刻
■首席記者李婷
龐然的玉雕工作室在園林路中段的獅林寺巷,沒有店招,沒有展示,如果不是刻意尋訪,是很容易錯過的,但是不少欣賞到龐然作品者,都會讚歎不已,這樣的佳作,不可錯過。
名師指點的書藝是重要鋪墊
龐然1974年生於河南省鎮平縣,在同班同學們紛紛走上玉雕專業之路的時候,龐然卻開始端上了“鐵飯碗”——進入當地的總工會。 在工會俱樂部出板報、畫櫥窗約一年之後,工作認真的龐然很受器重。 但是上進心極強的他漸漸也有點坐不住了:“因為有幾個同學考上大學了,人家的起點肯定比我高,我也要去考大學深造。”
恰好那時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的招生文件下發到了單位裡,得知這個良機的龐然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該校藝術系。 傳 統文化氛圍極其濃厚的天津立刻成為龐然藝術啟蒙的重要關口,“我們真是太幸運了,天津的幾位重要書法大家都是我們系的任課老師,比如魏碑書法大家孫伯翔先 生、著名書家況瑞峰先生等,老師們上示範課時,同學們就圍在桌案邊看老師們現場揮毫。”兩年的藝術學習,為龐然後來的玉雕之路打下了重要的堅實基礎,雖然 在當時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重返工作崗位後,打開了視野的龐然事實上已經不能無視自己對於玉雕藝術的喜愛之心了。 鎮平畢竟是國內聞名的玉雕之鄉,他身邊接觸的同學、朋友很多都在從事這個行當,但是當他聽說雙眼近視是不適合從事玉雕業時,無奈之中放棄了改行的念頭。 “但是我實在喜歡寫字,在單位裡用硬筆小楷謄材料還寫不夠。過新年時就在大街上現場寫春聯掙錢,用手藝和本事獲得回報的感覺真好。”
幾經輾轉終與玉雕緣定今生
2005年,龐然離職來到了蘇州,在同學好友範同生的工作室中,他第一次真正與玉雕零距離。 “記得第一次非常想用玉雕機雕個字的時候,我還請教同事們那些工具該怎麼用。”龐然笑著說道,但是十年的藝術積累沒有讓他失望:“我到今天都記得我在玉石上刻出來的第一個字就感覺特別好。”
然而隻身到蘇州打拼的龐然總有些不踏實:“這裡沒有根,家不在身邊,很多事情解決不了。”在蘇州的首次逗留剛剛一年,他又回到了家鄉,足不出戶整整2個多月。 等到他打定主意學習玉雕時,不料,33歲的年紀讓他到處碰壁,拜師學藝的路走不通,執著的他就自我推銷,到市場裡展示自己在玉石上刻字的技藝,他能書能畫的優勢令其作品甫一面世,就令大家眼前一亮,邀請他合作的人絡繹不絕。
2009年,龐然的玉雕技藝已經有了些自己的面目,此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仵應汶邀請他到鄭州的工作室參與創作一件驚世絕作:在一件高130厘米,寬和厚均為60厘米的隨形白水晶柱上,龐然用了整整1年半的時間,一筆一劃地刻下了約一萬八千字的“地藏菩薩本願經”。 大 功告成之時,龐然心中特別放鬆:是時候可以南下姑甦了,“我個人認為當代玉雕的中心在蘇州。我與蘇州玉雕結下的緣不僅因為這裡有我的朋友,他們不會讓我孤 獨;更重要的是蘇州有土壤,有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壤,有文化素養較高的人群,你想嘗試的東西有人懂,有人欣賞,這一點對我來說太重要了。”
在2011年被授予了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之後,2012年龐然在蘇州成立了自己的怡然居玉雕工作室,他放下了之前作品上的落款,在蘇州的作品上瀟灑地刻下了“儒石”。
在玉雕上表達書、畫並重的文人氣息
由於有堅實的書法功底,龐然的玉雕作品不論書法還是畫面,都選擇了難度較高的陰刻,也就是說,他徹底把雕刻工具像用毛筆那樣直截了當地在玉石或水晶上進行繪畫、書寫。
在他創作的一些佛教文化題材的雕刻作品中,他會根據不同的文本內容選擇真、草、隸、篆進行創作,有些作品法度森嚴,頗具小中見大的氣象;有些作品則飄逸靈動,在放大鏡下觀賞時還能看到一些完全出人意料的“游絲”。 雖 然用毛筆寫字已經是駕輕就熟之事,但是在玉石上刻出來則是完全不同的轉換:“我一段時間專門刻楷書,然後再專門刻隸書,四種書體中楷書最困難。陰刻相對來 說耗時較少,下筆就是一筆,比起可以慢慢琢磨的陽刻,陰刻真是一筆也錯不得的。”2012年他的《真行隸篆心經套牌》獲評為“百花獎”及“神工獎”金獎。
已 經在書法雕刻技藝上卓而不凡的龐然,不斷警告自己千萬不能“結殼”,“我不能拘泥於一種程式化的表現,我要不斷探索,我不想這麼早就被認定出某種風格。事 實上如果讓我重複一個題材我會很難受,我的同題作品不會超過兩件,有時就一件。如果只是為了重複去生產商品,激情和靈感很快就會被磨光的。”
《香遠益清》 正是龐然一件立意高遠、技藝上佳的創新之作,在僅一指之寬的碧玉牌上,龐然用最上端的題字、荷花和底部的水面構築了一個穩定的三角畫面;作品的亮點在於他 竟然用陰刻線表現出傳統國畫中墨荷的皴法,在堅硬的玉石表面,姿態舒展的荷葉似乎有了真實的肌理與質感,而濃郁的雕塑感使得這個從中國水墨畫脫胎而來的作 品具有了難得的現代味兒,“就為這個荷葉的表現方式,我想了大概有四五天,才最終決定這樣試一下。”創新的效果之好,令一位上門拜訪的朋友愛不釋手,圈內 都知道龐然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幾番商量,他才把這件“去年我覺得最好的作品”放出門去。
一直有粉絲和藏家要探究龐然似乎無窮無盡的變化與創意從哪兒來,他指著工作室書架、地上碼放得成堆成行的圖書、畫冊說:“當然從前輩高人那裡來。傳統精粹都是經過千錘百煉,能流傳下來肯定有他的道理,我只要找到自己對玉石原料和適用畫面的最佳感覺,就會有一個好創意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