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賀年片《阿姐餵羔羊》(豐子愷繪畫)
賀年片,俗稱“拜年帖子”,是慶賀新年時用於贈送的圖畫卡片。 古時稱“賀年帖”、“片子”。 因由古代的名帖、名片演變而來,故也稱“賀刺”、“賀帖”或“名刺”。 據史所記,我國的賀年片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 宋代互贈賀年片的形式就已很盛行了,北宋文學家秦觀已用賀年片。 明代天順年間,賀年片不但非常流行,在製作上也十分考究,其大多用梅花箋紙裁切、勾繪、拓印或雕木刻版而成,寬約2寸,長3寸,上下兩端分別寫著收片人和祝賀人的地址、姓名,中間寫有“恭賀新禧”、“萬事如意”等賀詞。 清代的賀年片多用裝裱技藝製成精美的大紅片子,稱作“賀年紅單”。 清康熙年間還興起一種“拜盒”,即把印有賀詞的卡片裝在錦緞面盒里送給對方,以顯其莊重華貴。 清末民初,中國的賀年片受到外國賀年片的影響,開始印著圖畫,而此時的賀年片也已發展成為合頁、連頁、書箋等各種式樣,並與圖畫、詩詞歌賦、日曆等完美結合,形成了一種圖案豐富、題材新穎、造型別緻、印刷精美的藝術品。
新中國在成立之前各解放區的賀年片,由於時代特色非常濃厚,又由於以往殘酷的戰爭原因,目前留存下來的極少,因此,就成了賀年片中的珍品。 新中國成立後的賀年片發行量比較大,其題材多以新中國建設、人民的精神面貌及名家畫作系列為主。
到了20世紀80年代以後,賀年片的製作更為精典。 除卡紙彩印之外,尚有平面的、立體的、凹印的、雕刻的、剪紙的;其材質有金屬的、竹木的、塑料的、樹皮的、樹葉的;其藝術形式有折疊式的、拖掛式的、階梯式的、不規則式的、還有帶音樂的。 收藏賀年片,縮短心與心的距離,留住永遠的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