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看看韓國/廢礦場變美術館 讓藝術家住免錢還喝紅酒!?

記者田欣雲/韓國江原道報導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故事:一位懷才不遇的藝術家,窮困潦倒,收入不足以自給,直到過往數年,作品、成績才得慧眼賞識,價以倍翻,但昔人已遠,未曾享過 一天榮華。這樣的悲劇角色,古往今來何嘗少過?卻總得要「蜚聲國際」、受外人肯定後,才可「享譽國內」,贏得應有尊重。為「藝術」兩字下的註解,彷彿是附 庸風雅的炒作,亦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實。但上個月採訪江原道,我卻在一處私人的美術館裡,發現他們提供最好環境、悉心呵護、培養藝術家的用 心,而這一切開端,得從原址的廢礦場說起。
「爸爸!今天也要好好的」,踏在冰封的雪地裡,眼前,老煤礦坑上方看板的寥寥數語, 道盡礦工家人的忐忑與心願。如同瑞芳、三峽等台灣煤鄉處境,礦災陰影,始終籠罩著不見天日的地底歲月,揮之不去。多山的江原道產煤,與坑道口面與對面的 「SAMTAN礦業美術館(SAMTAN ART MINE)」,曾是煤礦工廠所在,直至韓國天然氣使用普及,這間曾風光一時的最大民營礦場,也被時代推著、擠著,心不甘情不願地退下了舞台,走入了歷史。
▲老煤礦坑上方看板,寫著「爸爸!今天也要好好的」,道盡礦工家人的忐忑與心願。(記者田欣雲攝影)
也許是見過太多國內外類似景點,還沒踏進美術館的我,心裡其實已有三分成見:講礦業故事嘛,不免找幾位老礦工,拍段紀錄片後,在館內一角不停放送, 談談那時生活的甘苦辛酸;歷史呢?就交給解說看板吧!搭配多幅照片,預算多的話,再弄高科技些互動設施或立像模型,閉館時間一到,打烊下班,老礦場也該睡 了。
▲在SAMTAN礦業美術館門前,遠遠可望見從前通往地底600米礦坑的電梯。(記者田欣雲攝影)
只是,SAMTAN現下的業主似乎野心不小,放眼國際間的廢棄礦坑大變身前例,玩得最有聲有色的,莫過於德國埃森(Essen)北部的「關稅同盟煤 礦工業建築群(Zollverein Coal Mine Industrial Complex)」,2001年獲教科文組織指定,躋身世界遺產之列,SAMTAN礦業美術館與它看齊,向當地政府租下老礦場,再花了3.7億台幣整修, 企圖將旌善郡打造成韓版的文化之都,您看他癡人說夢?我卻說他築夢踏實。
從美術館大門走進,不是一樓,而是四樓,若沒人提醒,還以為到了哪間名建築師設計的旅館,誰會想到這兒曾是三千多人上工、之後廢棄多年的大礦場呢? 往走廊逛去,不對!真的是設計旅館?一間間帶主題式的套房擺在眼前:這間是現代主義,那間是南洋峇里島風,還有中國味的紅眠床!讓人摸不著頭腦。
▲美術館裡設有數間供藝術家住宿的套房,樓梯間與走廊的牆壁上,能看到紀念礦工的壁畫作品。(記者田欣雲攝影)
「我們除了保存原有建物與礦坑之外,內部經過改建,設有15間供藝術家活動及住宿的空間」,執行董事金進萬表示,SAMTAN礦業美術館於2013 年5月開幕,曾被電影、MV、電視節目(如RUNNING MAN)相中,做為拍攝場景,除四樓的藝術家空間外,三樓是當年開礦資料、工具的保存展示區,以及高端藝術品的展覽室;二樓存放從世界各國蒐集來的手工藝 品;一樓則提供遊客進行DIY體驗。往窗外望去,一邊是通往地底600米礦坑的電梯;另一邊的紅磚建物,則是用「挖礦機具整備工廠」翻新的西式餐廳與陳年 葡萄酒吧。
▲美術館三樓存放當年礦業公司的資料,並展示礦工使用的對講機、鑽頭、電腦等設備,這裡曾是韓國380間民營礦場中規模最大的,年產量約50萬噸。(記者田欣雲攝影)
▲美術館外頭,潮濕低溫的一處坑道,現為存放紅酒的酒窖;而從前的「挖礦機具整備工廠」,已被翻新為832L餐廳(命名取其海拔高度)與陳年葡萄酒吧。(記者田欣雲攝影)
有床的是套房,我理解,那沒床的那幾間又是什麼?金進萬說,因為藝術家感受敏銳,需要最好的環境創作,所以美術館還提供了音響視聽間、紅酒房,讓他 們放鬆心情、培養靈感,通通免費使用。只要透過申請、經審查後,全世界的藝術家不分國籍,都可到礦業美術館作客,像目前SAMTAN接待的五位藝術家,創 作計畫短則三個月、長則一年,作品完成後,美術館方可提供策展規劃、製作展覽、聯繫拍賣,所得再依約抽成,共創雙贏。
▲美術館提供音響間、紅酒房,讓藝術家放鬆心情;也有規劃作品展覽的空間。(記者田欣雲攝影)
下往二樓,鐵柵欄空間裡,存放了SAMTAN礦業美術館幕後老闆花了三十年光陰、遍訪150國家蒐集而來的藝術品,內容從木雕面具、石雕立像、古董 瓷器、南洋佛頭、朱漆門板、古董洗衣機、巨型音樂盒到林布蘭的畫作,林林總總多達十餘萬件,僅一小部分展出,其餘尚待整理。把網羅藝術品的狂熱,延伸至對 當代創作者的愛屋及烏,正是SAMTAN礦業美術館具前瞻性的眼光。
▲二樓存放了SAMTAN礦業美術館幕後老闆花了三十年光陰、遍訪150國家蒐集而來的作品,內容包羅萬象。(記者田欣雲攝影)
既然以「礦」為名,美術館裡也試著用藝術手法,靜靜地、內斂地呈現故事:剛踏進可容納三百人一同淋浴的舊澡間,隨即感受到幽暗光線營造的苦悶氣氛, 水龍頭上,懸著是礦工的薪資單與X光片,金進萬說,當年因採礦薪水高(是一般公務員的三倍),所以礦業公司有條件篩選身強體健的員工,但長期工作下來,吸 入煙塵導致肺部病變,從照片依稀可見;也因為工作鬱悶,薪資單上預支薪水買酒喝的人,比比皆是,畢竟這趟進坑,會不會就此長眠?誰也說不準,四十多年礦 場,被災變奪走三百八十人,誰說,這在那時還算是好的。
▲淋浴間的四方水龍頭上,懸著是礦工的薪資單與X光片。(記者田欣雲攝影)
淋浴能洗滌一身炭灰,而衣服的塵垢,則在一樓清潔。排成牆面的老式滾筒洗衣機前,一套員工制服恍若幽靈飛天,邁開大步,欲奔向洗靴槽上那朵象徵幸福 的婚紗,近在咫尺,卻又似乎永不可及。「因為結婚得花很多錢,所以從前礦工正式結婚的人很少,礦業公司提供他們西裝、婚紗,讓員工免費拍照,當作是慰藉 吧」,聽完金進萬的解說,又想起了方才在通往地底電梯附近,那塊白底藍字的「愛家庭、愛國家、愛公司」標語,用生命與幸福交換的那些,究竟是愛?是金錢? 是增產報國的責任?還是一家老小的溫飽?也許都有吧!照片牆上的每雙眼底,都藏著一個家庭的故事。只是別提「值得嗎?」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包袱,誰問,都 顯得癡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