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湖南 沙 偉 明萬曆時期(1573—1620年),社會已發展到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出現的狀態,又因廢除禁海,官、民窯瓷器均可出口,促使瓷器生產進一步發展,對外貿易空前繁榮。 萬曆朝青花瓷早期繼承了嘉靖、隆慶兩朝風格,晚期開始使用浙江青料,器物造型也開始轉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並一直影響到明末乃至清初青花瓷的面貌。 故國外一些學者稱萬曆朝為中國青花瓷的“轉變期”。 從瓷器數量上來看,萬曆青花瓷產量劇增,品種繁多,還出現了專供外銷的特殊裝飾青花瓷。 如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鑑賞》編委會編著的《明代青花瓷》一書中介紹的“明萬曆青花象首軍持” (圖1)。 “軍持”亦稱“君持”、“捃稚迦”,為梵語“Kundika”的音譯,是佛教徒飲水和洗手用具。 此件軍持通高20.5厘米,象首,寓意“太平有像”。 小流,背部有輪蓋口,直頸,腹部飽滿,平底。 由背到底飾青花錦地紋,內繪留白的兔紋,象頸部飾青花瓔珞紋。 為典型的萬曆朝外銷瓷。 據統計,僅北京故宮博物院就藏有二級以上萬曆瓷器共535件,其中青花瓷為286件,佔總數的53%以上。 而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收藏萬曆瓷器共525件,其中青花瓷為266件,同樣佔總數的一半以上。 此外流落國外和民間的青花瓷更是數目巨大,舉不勝舉。 由此可見,萬曆時期瓷業燒造仍然以青花為主,並顯示出蓬勃發展的盛況。
萬曆青花瓷不同時期的造型
萬曆青花器形種類繁多,大件器物數量不少,60厘米以上的梅瓶、70厘米以上的花觚、30厘米以上的大碗等較為多見。 且梅瓶形體變長,瓶頸細長,瓶口頸轉折處棱角突出,不像早期梅瓶那樣無明顯棱角。 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青花雲龍紋帶蓋梅瓶” (圖2)。 此瓶高72厘米,口徑10.4厘米,足徑19.3厘米。 瓶口細高,器身瘦長,瓶上有蓋,寶珠紐。 蓋與腹面上均繪龍紋,龍身姿矯健,張牙舞爪,非常威猛大氣。 此瓶器型高大規整,釉面潤澤,是萬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 蒜頭瓶也是萬曆時期出現較多的一種瓶式,口及腹部的各種線條變化構成了此類瓶的多種形式。
圖2
圖3
壺的造型種類也很多,有的沿襲前代壺式,有的在原來基礎上又加以變化。 特別是明代提梁壺以萬曆青花瓷為代表,壺體有瓜形、球形、六棱形等式樣,提梁有高、低之別;少數為窗格式,或在壺肩部有雙豎系,雙系之間穿半環形金屬提梁。 如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明萬曆青花六棱提梁壺”(圖3)。 此壺通高22厘米,六棱形,斂口,碩腹,淺圈足,彎流,高提梁,帶獸鈕蓋。 腹部畫人物故事六則,肩部及底有邊,各畫蕉葉紋,口畫勾雲紋,提梁畫松竹梅及迴紋一道,流上畫迴紋及花蝶,蓋面畫雲紋,獸鈕加染青色。 萬曆朝花觚、香爐、盒類、罐類青花瓷的造型也相當豐富。 花觚分撇口式、倭角式、出戟式、海棠式,有四方形、六方形、瓜棱形,還有帶環耳、獸耳、貼獸紋等。 香爐有缽式爐、鼎式爐、蓮瓣爐、獸耳爐等。 盒類有四方形、圓形、桃形、銀錠形、雙層、四層、多層式節盒、天蓋地式等。 罐類器形多種,口形分直口、花口、斂口,腹形有扁圓、八方形、瓜棱形,大小、高矮各不相同,還有蟋蟀罐的造型比較多,有圓筒形、扁圓形、瓜棱形、葵花瓣形等多種。 此外這一時期文房用具類也很多,有筆插、筆管、筆洗、龍形筆山、印盒水滴、燭台等。
萬曆青花瓷不同時期的用料
萬曆早期青花瓷使用“回青”青料繪製,顏色呈藍中泛紫,濃艷清亮。 以北京首都博物館藏“明萬曆青花蓮瓣形盤”(圖4)為例,此盤口徑18.8厘米,造型獨特,構思巧妙,形如一朵盛開的蓮花。 口內蓮瓣的凹飾雙勾垂雲紋,盤的平坦中央書梵文,周圍繪兩周如意云紋,以弦紋相隔。 外壁第一層蓮瓣內書八個梵文,用八朵花卉為隔界,第二層蓮瓣尖部繪出葉脈紋,根部空白,突出蓮瓣盛開的效果,近足部重疊花瓣。 由於青花色調藍中閃紫,故此器為萬曆早期產品。 蓮花為佛教聖物,此盤應為佛教禮器。 萬曆中期採用“回青”青料加石青,呈藍中泛灰色,具有莊重的效果。 晚期回青料用竭,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開始使用浙江產的“浙料”,俗稱“浙青”。 由於這個時期對青花鈷土礦料有了新的工藝,從傳統的水選到火煅,迅速提高了青花的髮色質量,使得“浙料”呈色青翠幽藍,藍中帶灰,多有暈散,色調頗具沉靜感。 而民窯青花瓷用“浙青”繪製的青花大多呈色淡淺。
萬曆青花瓷胎釉的特徵
早期萬曆青花瓷胎質除少數較為精細外,絕大多數胎質都比較粗糙厚重,露胎的胎骨有火石紅和鐵鏽斑點;釉面比較細膩、肥厚,光澤度強烈,玻璃質感極好。 而中期釉質肥厚瑩潤,釉色泛青,呈乳白色或白色。 晚期儘管釉層稀薄不均,還常有縮釉現象,但是器型比較豐富,以擅長各式文房用具為特色,有筆洗、筆架、瓷硯、印盒等等,多為青色。
萬曆青花瓷的紋飾
萬曆青花創新的紋飾比其他各朝代的都多,且構圖繁密、主次不清,稍顯凌亂。 很多器物里外滿工,繪滿了裝飾圖案,甚至在一件器物上繪了不同內容的二十幾種吉祥圖案。 琢器類的瓶、觚等立件,構圖簡單的全器只用一種題材的紋樣繪製,大多采用多層裝飾的方法,從兩層三層一直多到八九層的都有,每層內容都很豐富。 但也有疏朗清秀的,比方說在青花瓷上“透雕”,即在器型上鏤空紋飾,如北京保利2010年拍賣的“明萬曆鏤空雲龍紋蓋盒”(圖5),倒也精巧新穎、別具一格。 此件蓋盒直徑21.3厘米,蓋心點綴花蕊,蓋面鏤空紋孔,盒身繪飄逸靈動的雲龍紋,極具神采,整體繪畫具有萬曆時期典型的粗獷風格。 紋飾雖繁縟而不亂,鏤空工藝的運用令層次豐富清晰。
圖5
圖6
由於外銷的需要,構圖上萬曆青花大量採用了開光的形式來表現紋樣,“錦地開光”就是萬曆朝青花瓷裝飾的一大特色。 它藉鑑於雲錦,錦地有古錢錦、米字錦、梅花錦等,開光的形式有圓形、長方形、四方花瓣形、長方花瓣形等。 如1996年中國嘉德拍賣的“明萬曆青花開光人物圖蓋罐”(圖6)。 此器高40厘米,鼓腹豐肩直口,底施軸落六字雙圈官窯款,帶有寶珠紐蓋。 肩飾纏枝靈芝,脛繪變形蓮瓣,腹部是四面開光,內畫人物圖,蓋上裝飾以折枝花卉和雲紋。 青花髮色藍中泛紫,所繪人物生動傳神,佈局疏朗,層次清晰,是明萬曆時期的典型青花器物。 蓋上有紋一道,罐口磕一處。 再如1982年出江西廣昌紀年墓出土的明萬曆外銷轉內銷的青花瓷盤,歐洲人稱“嘉櫓”,日本人叫“芙蓉手”,也是典型的外銷開光瓷盤。
圖7
萬曆青花主要紋樣有云龍紋、雙龍紋、穿花龍紋、穿花團龍紋、龍舟紋、龍鳳紋、月影梅花紋、卷雲紋、雜寶紋、蕉葉紋、纏枝雜寶紋、靈芝紋、八卦紋、進寶圖等。 如2011年北京誠軒拍賣的“明萬曆青花穿花龍紋蒜頭瓶”(圖7)。 此器高45.5厘米,自上而下分別以青花繪卷雲紋、瓔珞及雜寶紋、卷雲紋、蕉葉紋、纏枝雜寶紋、龍穿花紋、花葉紋,共七層紋飾。 紋樣繁而不亂,極富層次感。 青花髮色淡雅,略有暈散。 胎體厚重,造型挺拔,傳世較為少見。 雜寶有珊瑚、海螺、十字杵、古錢、銀錠、象牙、犀牛、火珠、方勝、雲板等,經常使用其中八種圖案則稱為“八寶”或“八吉祥”,沒有像前朝那樣規定死板。 人物紋主要是繪製嬰戲、仕女、仙人、老子出關、四妃十六子、達摩,還有戲曲插圖等,另外在人物紋旁邊往往還配以山石、梵文、八寶、龍紋等。 紋樣的特徵是人物體形比較失真,畫面多有道教色彩。 仙翁的腦門很高,像冬瓜。 小孩兒的頭大,後腦勺大,和身體不成比例。 具有萬曆青花特徵的紋樣還有娃娃攀花紋、獅子穿花紋、靈芝紋、天宮麋鹿圖等。 天宮麋鹿圖繪於器心,是為“厚祿”之意。 萬曆青花瓷的款識特徵
萬曆青花上的款識具有獨特的時代風格。 從字體佈局到字體書寫,與前代皆有不同。 一是將朝代款與吉言或齋名、王府名、干支相結合,組成一體的款識,如“大明萬曆年德府造”、“大明萬曆辛丑年造”等。 二是朝代款識,改變前朝隆慶款的“造”為“制”。 三是字體上改變前朝的以楷書為主,而用篆、隸、行、楷。 筆法剛勁有力,端莊工整。 官窯器大多書青花“大明萬曆年制”雙行六字楷書雙圈款,如北京首都博物館藏“明萬曆青花蓮瓣形盤”盤底(圖8),很少使用“萬曆年制”四字款。 還有和其他字句合用的,如“古週饕餮,萬曆年制”、“萬曆年制,純忠堂用”等。
圖8
萬曆民窯青花上的年款有“大明萬曆年制”、“大明萬曆年造”、“萬曆年制”三種。 除年號款外也有“福”、“祿”、“壽”,以及“福壽康寧”、“萬福攸同”、“金玉滿堂”、 “富貴佳器”、“天祿佳器”等吉語佳句款。 (責編:雨嵐) 主要參考文獻:
1.餘繼明編著《中國元明青花瓷器圖鑑(上下)》 浙江大學出版社
2.草千里編著《明青花瓷器鑑定》 中國盲文出版社
3.朱裕平編著《明代青花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北京市文物局《北京文物鑑賞》編委會編《明代青花瓷》 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5.張銘克編著《明代青花瓷》 山東美術出版社
6.王建華編著《青花瓷收藏鑑賞百科》 華齡出版社
7.陳潤民編著《青花瓷器拍賣投資大指南》 故宮出版社
8.李正中朱裕平編著《陶瓷研究。 鑑賞叢書--中國青花瓷》 山東美術出版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