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骨質疏鬆首重補腎、補脾及壯骨,對於上了30歲以後的民眾,中醫師建議多吃黑芝麻及山藥、骨碎補等養生食物,少吃高含鹽食品,酒不過量,減少咖啡因攝取,配合太極拳、八段錦等適度運動及日曬,才能擁有健康骨本。
(劉怡伶報導)骨 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現今科技仍無法測定骨質強度,所以臨床上主要根據骨質密度測量值來診斷骨質疏鬆症。衛生福利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魏廉鴻醫師 表示,當現在身高比年輕時身高差距大於3公分以上時,就應該懷疑可能有骨質疏鬆症,在15年的健保資料中顯示,台灣髖部骨折病例數約為每年16,000 名,其中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較同年齡者平均死亡率高出許多。女性的死亡率與乳癌3-4期死亡率相當,耗損龐大人力、物力及社會資源。
魏醫 師強調,傳統中醫並無「骨質疏鬆症」的病名,「骨痺」、「骨痿」、「骨枯」、「骨縮」等…疾病,中醫認為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可分為腎虛、脾虛與血瘀,治療主 要以補腎壯骨為主,「黑芝麻、山藥還有骨碎補都是不錯」配合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的藥物增強療效,常見的藥膳如:骨碎補豬腰湯、養生芝麻糊等。
「中醫對於養生原則就是管住嘴、邁開腿、養生應該量身來」,養成適當的運動習慣也十分重要,低至中強度的運動,如快走或慢跑,還可以配合練習太極拳或八段錦等訓練平衡感以預防跌倒,另外運動時適當的曝曬陽光,改善家中環境,切勿因為害怕跌倒而限制長輩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