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自然又形似:方為根藝精品

 今晚經濟周報 
自然又形似 方為根藝精品 自然又形似方為根藝精品
隨著收藏的普及,收藏的門類也愈發五花八門。 而根藝雖然歷史久遠,但被廣大藏友熟知卻還是近些年的事。 根藝收藏與奇石收藏同屬一個系列,都著眼於體現大自然的神奇,具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靳文生從1970年開始收藏根藝,至今已有44年。 作為一名老藏家,他的確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他認為欣賞根藝時最重要的是想像力,要從形狀著手,看其具備的天然性,自然又形似的方為精品。 他特別指出:許多藏家手中的根藝品都是經過加工的,根藝收藏講究天然,要找到特別的造型並不容易。 根藝的木質也是一個不容忽略的因素,一般來說,山紫荊木、山梅木、黃楊木、山楂木和荔枝木等都非常適合製作根雕、根藝品。
作為一名有著多年收藏經驗的收藏大家,靳文生認為,收藏要從中收穫到快樂。 他 說:“我年輕的時候工資不高,生活不富裕。工作之餘惟一的喜好就是研究根藝,為此我真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或許眾多藏家對收藏有著不同的解讀,但大 家都一致認為,應該學會在收藏中尋找快樂。的確,多年的收藏令我找到了想要的快樂。如今退休在家,我仍舊每天陶醉於藏品中間,這種人生回味是快樂的。”
對於收藏的解讀,靳文生也產生過一些糾結,他更關注根藝的創作過程,總認為自己的作品更具說服力。 對此馮驥才先生曾和他聊過。 馮先生認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將“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授予他,正是鑑於他在民間文化保護、傳承和創作方面成績卓著,重點在於保護和傳承。 收藏,對於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提高藝術鑑賞水平無疑是一件好事。 比如《十八羅漢》這組根雕作品,如果靳文生當年沒​​有看到,沒有購下進行修復、保護,現在它的命運恐怕難以想像。 因此,靳文生的收藏經驗是值得推廣的。
有的收藏者總想一夜暴富,把收藏當做發大財的途徑,整天充滿著好“賭”心理和僥倖心理,廣種薄收,四處出擊,卻往往事與願違,真金白銀流失了,心態也搞壞了。 對此,靳文生認為,收藏其實就是真金白銀+歷練。 聰明者,收藏的過程是學知識、練“功夫”,走走、看看、聽聽、上手摸摸,也是一種收穫。 他建議,應把精力和目標放在尋找民間藏品上,要把收藏當做一種愛好,要保持一種良好心態,享受玩摩與研究的過程,從中開闢新的學習和鑑賞途徑,並在收藏中結交朋友,尋找快樂。
通 過對靳文生的採訪,記者發現,對於真正的藏家而言,他們的收藏也許更在於過程,在於收藏時的心情;在於喚起自己對歷史的興趣,在於反反复复琢磨探究的滋 味;在於收藏時找到更多的知音和朋友,在於和志同道合的朋友間的情趣交融;在於懂得自己的淺薄和富足,在於尋求得與失之間的平和心態;在於了解歷史不是神 話的真諦,在於不斷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和進取心;在於享受收藏帶來的樂趣與朋友分享時的快樂,在於與同道者相互品評中滋養出的那種怡然趣味;在於感悟歷史的 滄桑和時下人們對古董的態度等,從而去真實地感受數千年的中華文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