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文武官員,在服飾的前胸和後背正中均綴飾有一塊繡有飛禽或走獸的絲織品,稱為“補子”,以圖案的不同而代表不同的官階。 文官官服補子繡禽,武將官服補子繪獸,成語“衣冠禽獸”,即來源於此,故而其原本並非貶義詞。
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記載:“品級補子,定於洪武,行於嘉靖,仍用至今。”清早期,只有武官為補服制,而補服可隨意綴織於朝衣、短褂、皮褂、馬褂之上。 順治九年(1652年),對補服的規定有了改變,幾乎全盤承襲明朝的定制,只是個別紋樣有所刪改。 各級官員補服皆為石青色,款式也一致,為圓領、對襟、平袖過肘、身長過膝,區別僅在於補子形狀和紋樣不同。 清代補子的形狀有方圓二式,根據規定,皇室貴戚如皇子、親王、郡王、親王世子等,通用圓補;普通官吏則用方補。 皇家宗室的補服及補子,均是南京、蘇州、杭州即江南織造定做進貢的。 官員的補服和補子,可以由本人按典章制度自備。 清代有專賣補子的店鋪,但補子的顏色和圖案是法定的。
清朝官員的官銜等級為一品至九品,文官分別是一品光祿大夫、榮祿大夫,二品資政大夫、通奉大夫。 三品通議大夫、中議大夫,四品中憲大夫、朝議大夫,五品奉正大夫、奉直大夫。 六 品承德郎、儒林郎,七品文林郎、徵仕郎,八品修職郎、修職佐郎,九品登佐郎,武官分別是一品建威將軍、振威將軍,二品武顯將軍、武功將軍,三品武義都尉、 武寅都尉,四品昭武都尉、宣武都尉,五品武德騎尉、武德佐騎尉,六品武略騎尉、武略佐騎尉,七品武絡騎尉、武絡佐騎尉,八品奮武校尉、奮武佐校尉,九品修 武校尉、修武佐校尉。 清朝文武官服補子紋樣區分官員等級有十級,《清史稿》中有詳細的記載。 此外,關於補子紋樣的種種詳細規定,在《大清會典》《內務府現行則例》《大清通禮》和《清實錄》等清代典籍中也可以看到,由此可見清朝對補子的重視程度。 文 官員補子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 因為仙鶴是仙風道骨和長壽的象徵,取其奏對天子之意,二品採用錦雞表示威儀和顯貴,三品採用孔雀是吉祥、文明、富貴的象徵,四品採用雲雁象徵意義在於飛行 有序,春去秋來,佐天子四時之序,五品採用白鷳取其行止嫻雅,為官不急不躁,無為而治,並且吉祥忠誠,六品採用鷺鷥以喻百官班次,文官員補子七品採用鸂鶒 象徵堅定忠心、喻其兢兢業業,八品採用鵪鶉具有“事事平安”和“安居樂業”的象徵意義,子九品採用練雀是權力和富貴的象徵。 武 官員補子一品採用麒麟既像徵皇帝仁厚祥瑞,又像徵皇帝“武備而不為害”的王道人君形象,二品採用獅子取其勇猛之意,三品採用豹亦是取其勇猛,四品採用虎是 因為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範,所以頗受將帥崇拜,武官員補子五品採用熊羆取其陽剛之意,六品採用彪是取其對敵凶狠殘暴之 意,七品、八品採用犀牛是取其皮可製甲,角可製矛,兵器犀利之意,九品採用海馬指有這樣驍勇善戰的軍官,軍隊的戰鬥力肯定極強,有了這樣的軍隊,國家的江 山就一定會穩固。
位於福建省泉州市的福建中國閩台緣博物館,北倚國家級風景區清源山,南接風景秀麗的西湖,西鄰泉州市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全國性對台文化交流與合作基地,是展示祖國大陸與寶島台灣歷史關係的國家級對台專題博物館。 博物館採用“天圓地方”的設計理念,運用閩台兩地傳統建築“出磚入石”的特色工藝,紅白相間,渾然天成,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的人文精神與地域特色,於2006年5月正式對外開放。 開館前從舊館泉州閩台關係史博物館轉交過來六塊清代飛鶴官服補子,色彩綺麗、圖案斑斕、用料考究、製作工藝精美。 這些補子一方面是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的象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人們內心對大自然給予的五彩繽紛色彩和祥禽瑞獸的崇尚、頂禮膜拜。 同時,從補子所承載的信息,可以看出清代中國織造業技術的發達與先進,精湛的紡織和刺繡工藝為世界所獨有,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中不可多得的民族藝術瑰寶。 現將這六塊珍貴的補子共享於大家:
1.織繡飛鶴官服補子(圖1):長29.9厘米、寬28.5厘米,胸襟分左右兩片,用於對襟官服,正中以金線和五彩線繡有圖案,上部藍線繡滿佈銅錢紋為地,下部彩線繡蟒水、海牙、祥雲、蓮花、山石,中間繡飛鶴,飛鶴周圍繡輪、螺、傘、蓋、花、罐、魚、長佛教八吉祥圖案。 補子中仙鶴展翅,面迎旭日,呈展翅高飛之姿,邊緣方框以平金繡為地,銀線繡如意云紋,讓畫面呈現絢麗奪目的視覺效果。 兩片近方形,圖案佈局勻稱,針法嚴密,色彩豐富、色澤艷麗。
圖1
2.織繡飛鶴官服補子(圖2):長30.2厘米、寬29厘米,胸襟分左右兩片,用於對襟官服,中繡以鶴、金日、祥雲、蟒水、海牙、山石,補子中飛鶴對著旭日,欲展翼飛翔於白雲之上,周邊繡黑底白字壽字紋花邊,使補子更具有更強的立體裝飾效果。 兩片近方形,圖案佈局勻稱,針法嚴密,色彩豐富。
圖2
3.織繡飛鶴官服補子(圖3):長28.5厘米、26.7厘米,單片胸襟,以連續萬字紋為地,其上繡以白鶴、紅日、祥雲、蟒水、海牙圖案,補子中飛鶴展翅,面迎旭日,呈展翅高飛之姿,周邊為黃底黑色雷雲紋飾花邊,讓畫面呈現絢麗奪目的視覺效果。 片近正方形,圖案佈局勻稱,針法嚴密,色彩豐富。
圖3
4.織繡飛鶴官服補子(圖4):長29.5厘米、寬28.8厘米,單片胸襟,以祥雲紋為地,其上繡以白鶴、紅日、蟒水、海牙圖案,補子中飛鶴對著紅日,欲展翼飛翔於白雲之上,周邊繡以黑底白字壽字紋花邊,使補子更具有更強的立體裝飾效果。 片近正方形,圖案佈局勻稱,針法嚴密,色彩豐富。
圖4
5.織繡飛鶴官服補子(圖5):長30.8厘米、寬30.5厘米,單片胸襟,以藍色線繡祥雲紋為地,其上繡以鶴、日、佛教八吉祥、海牙、蟒水,補子中飛鶴對著旭日,展翼飛翔於藍白雲紋之上,周邊繡以黑底壽蝠圖紋花邊,使補子更具有更強的立體裝飾效果。 片近正方形,圖案佈局勻稱,針法嚴密,色彩豐富。
圖5
6.織繡飛鶴官服補子(圖6):長31.1厘米、寬30.2厘米,胸襟分左右兩片,以藍線繡祥雲紋為地,其上繡以鶴、日、海牙、蟒水、佛教八吉祥,補子中飛鶴對著旭日,展翼飛翔於藍白雲紋之上,周邊飾以黑底藍白線繡壽字及蝙蝠紋飾花邊,使補子更具有更強的立體裝飾效果。 兩片近方形,圖案佈局勻稱,針法嚴密,色彩豐富。
圖6
由上可看出,清代官服補子非常考究,製作工藝極其複雜,單獨織繡好後再縫綴到補褂上。 補子較小,約30厘米見方,以青、黑、深紅等深色為底,五彩織繡,色彩艷麗,四周加工精細,多采用花邊,並具有裝飾效果,禽獸繡單只。 清代補子隨著官職而存在,且受到朝廷的嚴格限制,不能大量製作,因此有極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 如今,它已成為一種珍貴的文物藏品。 由於補子具有較高的工藝價值和歷史價值,現在市面上出現了不少贗品,因此在鑑賞時需要非常謹慎。 對於清代官服補子的鑑定,可從以下幾方面來看:1.材料:地子是否綾羅綢緞;絲線,清中期用金、銀線,晚期,多用絲織。 2.工藝:織工講究,繡工繁密,一絲不苟,過渡自然。 以花瓣為例:從花心到花尖,至少兩層。 因是手工織成,揉搓後容易起毛。 3.水跡:老繡品見水後,多有漫色污染的水漬痕跡。 新仿多用機繡,織地緊密不柔和,圖案稀疏不大氣。 為了作舊,需整塊浸入茶水中,故無漫色之水漬,此點尤為重要。 目前地攤上多為此類。 4.紋飾:真品多有花邊,且色彩鮮豔,圖案繁密大氣。 清代官服補子的某些設計元素也影響著現代服飾藝術。 如經過改良後的旗袍,早已紮根在人們心中,成為中華民族服飾的代表之一,在國人甚至國際上都留下了“一代優美服飾”的印象。 特別是隨著流行服飾的不斷發展,經過設計師的設計,製作出的現代旗袍,更是突出了女性修長秀麗的曲線之美,時尚性感,展示了東方女性的溫柔淑婉。 其藝術魅力與設計風格必將流傳永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