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7日 星期日

古玩逐鹿拍場美玉難敵靚瓷


明代的贔屃雕刻明代的贔屃雕刻“清乾隆白玉饕餮紋出戟朝冠耳三足蓋爐”以575萬元成交“清乾隆白玉饕餮紋出戟朝冠耳三足蓋爐”以575萬元成交“清乾隆琺瑯彩“清乾隆琺瑯彩"吉慶有餘"紋鏤空內青花轉心套瓶”曾以5.5億人民幣的天價成交
有專家分析稱藏家收古玉多數重投資而輕文化內涵文、圖/林琳
一套15件中國仿古玉器現身英國市場並以天價成交,成為本季秋拍的焦點新聞。 而與此相反,國內收藏者中不乏一屋假玉者;市場上叫價上億元的玉器頻出,真實的交投卻不理想;工藝如出一轍、作品千人一面的現象仍極為明顯。
市場行家認為,目前市場存在瓷器比玉器貴的倒掛現象,而只有當收藏者不把玉器當作投資品時,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玉器審美品位和收藏水平,並使玉器的價值得到回歸。
國外拍場:
乾隆仿古玉器拍出天價
在剛剛結束的秋拍中,英國大藏家擁有的一套15件頂級中國玉器以天價成交,這也使該藏家成為英國最富有的女性之一。 這15件拍品主要是乾隆時代的仿古玉器,最重要的一件乾隆仿古大瓶最終以1600萬元人民幣成交,其他包括明代的贔屃雕件、十七八世紀的水牛雕件等也均拍出數百萬元。
在拍賣前,市場上有行家對拍品存疑,但曾參加預展的行家鑑定其確為真品。 瓷雜專家、國際買手陳連勇以“開門見山”形容這批拍品,“東西沒問題,很多都有出版、展覽過的記錄”。 他認為,目前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市場都已經很難找到一整批是“開門見山”的、流傳清晰的古代玉器了。
英國邦瀚斯中國古董藝術部北京總監孔超告訴記者,這個藏家來自於英國著名的家族,收藏有個人的喜好,以乾隆仿古玉為主。 而且,其所收藏的乾隆仿古玉是近幾年市場中級別最高的。此外,這個藏家還喜歡動物雕件,所以拍品中有牛有鹿。 “從拍品中可以看出東西方在玉器收藏上的差異。”孔超介紹道,並認為國外收藏者對中國玉器的工藝、藝術的理解和把握比現在的中國藏家、行家高得多。 “中國目前的收藏風氣是一味追求白和熱鬧,但是乾隆25年之前的玉器是沒有他們想要的那種白的,而且乾隆最高級的玉器一定是仿古的。”他說。
在孔超看來,國外收藏家對於立體的藝術更有感覺,也更能理解,且沒有把藏品當作投資品看待,而是視其為藝術品、家庭裝飾品,所以在他們手上的藏品能自然而然地沉澱下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與此相反,國內收藏者中卻不乏滿屋都是假玉器者。 記者就認識很多藏有數十件甚至上百件大型玉器的“大藏家”。 “大部分收藏者都愛貪小便宜,買一屋假貨也很正常。”陳連勇說。 很多人從投資出發,想一夜暴富,想便宜買高價賣,這樣必然導致收藏之路“越走越窄”。
不過,據悉本次拍賣會中有內地收藏者也參與了競拍,孔超認為這算得上是相當樂觀的信息,“說明國內有部分收藏者的品位也在逐步提高”。 他認為,在目前中國玉器市場整體低迷、交投不太活躍的情況下能夠出現天價,證明部分“先知先覺者”對中國古代玉器的認識有所加深,從單純追求玉料的完美逐步提高到綜合、全面、系統地評價玉器的好壞、工​​藝精美程度、級別高低,並考慮到玉器與當時歷史文化背景的關係。
國內拍場:
成交不溫不火
國內拍場的玉器成交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中國嘉德的玉器專場。 中國嘉德古代玉器部分推出“於玉比德—玉器選粹”、“玉玩珍賞”兩大專場,分別以乾隆宮廷玉雕藝術和文玩珍賞類玉器為特點,前者的90件拍品中集合了不少乾隆時期的雕件,總成交額2527萬元,其中仿古之作“清乾隆白玉饕餮紋出戟朝冠耳三足蓋爐”以575萬元成交,“清乾隆白玉龍紋活環雙耳壺”以460萬元成交。
雖然兩件拍品成交價都在500萬元上下,但已經不足以讓市場“震三震”,原因是之前的古玉已經出現了太多的高價紀錄。 比如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古董珍玩夜場,一件“清道光"慎德堂寶"交龍鈕寶璽”以9085萬元成交;一件“乾隆"太上皇帝"圓璽”以6800萬元起拍,並最終以1.61億元成交,刷新了御製玉璽和白玉拍賣的世界紀錄。 經營玉石生意多年的周老闆告訴記者:“實際算一算,這次兩件拍品總成交接近1000萬元,整個專場其他成交加起來1500萬元,從這個成交額可以看出,要不就是成交率太低,要不就是賣不起價。”
而中國嘉德首次推出的“當代玉石雕刻藝術家”專場的59件拍品總成交額1885萬元,行內人也對此評價不一。 事實上,當代玉雕從今年春拍開始以專場的形式進入主流拍賣市場以來,儘管拍賣行本身認為這是開拓新業務的順勢而為,但是不少業內人士評價拍品的品質參差不齊,有“湊場之嫌”。
當代玉雕市場:
進入暫時“停牌”階段
與拍場的不溫不火相比,近幾個月以來,各地陸續舉辦的玉文化節、玉石雕博覽會卻時常有價格動輒過億元的玉雕出現在眾人面前,令人咋舌。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開價10億元也可以啊,問題是有沒有人買,這些純粹就是噱頭。”實際上,近來和田玉市場價格滑落的消息被不斷確認,玉雕工藝師黃師傅告訴記者,雖然導致價格滑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肯定與市場分原材料、成品,成品裡還分商品、工藝品、藝術​​品等有一定的關係。 他發現,過去好多人不珍惜原材料,粗製濫造浪費了資源,在行情好的時候還能賣得動,現在行情不好,就十分尷尬了,因為再返工修飾要花很多人力、財力,不返工又賣不出去。 “而且大多數人只關注玉石本身,而對於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源遠流長的歷史並不清楚。”他告訴記者。 也因此,他身邊的一些買家寧願收藏原材料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率,也不願意收藏玉雕。
還有行家認為玉雕行業的工藝如出一轍、作品千人一面情況太過嚴重。 此前有報導稱“玉雕市場幾乎被"河南工"壟斷”,而周老闆則告訴記者,真正的原因是,隨著全國幾個玉器市場的成立,不同地區的工藝師被集中在一起,從而出現同化,不同流派之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小,面貌越來越接近。
不過黃師傅認為,還是有一些工藝師不甘受商業市場短期利益的誘惑,希望能夠創造個人風格以獲得更大的市場空間,所以他更願意相信目前玉雕市場的各種情況只是過渡時期的問題,隨著市場的調整總會得到解決。 “所以我把目前市場的低迷稱為暫時"停牌"。”他說。
研究高古玉
或更有助明清仿古玉的收藏
“在上世紀初,玉器的價格比瓷器貴得多了,而現在玉器價格遠不如瓷器。”陳連勇用“倒掛”形容目前玉器不見高價而明清瓷器天價連連的現象。 不過他強調,每個時代的審美觀念不同,看待藝術品的角度也不一樣,一件藝術品的價值不能光以價格來衡量。 “只能說好的藝術品應該有更好的價格表現,而且真正的大師、宮廷工匠所創作的玉雕作品實在太少,又往往保存在博物館,市面流通比較少。所以如果市場出現這次這種流傳有序、開門見山的玉器,價格應該可以比現在更高一點。”
周老板認為,近10年來,玉雕能引起收藏者的興趣,並不是因為他們對玉雕的理解有多深入,而是受到名家效應、宮廷效應的影響,甚至是對於明清時代的追崇,這從近年玉器拍賣中明清玉器成交率普遍較高可見一斑。 “他們首先看的是名家、出處,然後看玉質好壞,再看​​題材,最後才看工藝精細程度。玉璽為什麼能拍天價?因為那是皇帝用的。同時,人們的審美又受到其他門類的影響,比如書畫、瓷器等。”他分析道。 他肯定了清代仿古玉器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尤其是相對高古玉來說更容易辨認真假,更具備市場流通性,升值潛力更大,不過他還是建議收藏者要對高古玉進行研究和學習,“畢竟那是中國玉文化的基礎,懂得了源頭、基礎,對於它的發展脈絡、特點才能更有把握,才能降低收藏風險,獲得更多收藏樂趣”。
彌足珍貴的元代紅釉瓷器
在繼承前代發展成果的基礎上,元代景德鎮窯通過製瓷工藝上的不斷改進​​與創新,瓷業生產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新品種大量湧現。 除成功燒製出為後人稱頌的青花與釉里紅等釉下彩瓷新品以外,高溫紅釉和藍釉瓷器的燒成也可稱是元代景德鎮製瓷的偉大成就之一。
紅釉瓷器是以含氧化銅的釉料直接塗施於瓷胎上,然後入窯在高溫還原氣氛下一次燒成的顏色釉瓷器。 與釉里紅的工藝難點一樣,由於銅元素在高溫下十分活潑,極易揮發,要想燒成一色純紅的瓷器,在製作工藝上難度極大,因此目前可見的元代紅釉瓷傳世品極為稀少,考古出土的資料十分有限,而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傳統上被視為元代產品的紅釉劃花雲龍紋梨形執壺、雲龍紋高足碗、雲龍紋盤等則更顯彌足珍貴。
從故宮藏品來看,元代紅釉瓷器的髮色尚不夠鮮豔,普遍呈深暗的紅色,施釉均勻,釉面沒有棕眼,裝飾僅見釉下若隱若現的刻劃和模印花紋,紋樣主要為品字形排列的飄帶雲紋和雲龍紋等,由於同類紋樣亦常見於明初洪武瓷裝飾之中,所以也有研究者認為這些元代紅釉器可能是明初的製品。
藍釉瓷器也是元代景德鎮窯創燒的高溫顏色釉瓷之一,與青花瓷器一樣,它也是以氧化鈷做著色劑,其特點是釉色純淨瑩亮,有如藍寶石般光艷奪目。 由於鈷元素在高溫下相對比較穩定,與銅紅釉相比,其燒製工藝較為成熟,因此傳世或出土的元代藍釉器雖較同期紅釉瓷為多,但與其他品種相比仍顯得比較稀少。
元代藍釉瓷造型主要有梅瓶、碗、盤、匜、高足杯、爵杯等。 裝飾方法可分三種:一是藍地白花裝飾,它是在坯體上先堆貼雕或刻劃好紋飾圖案,然後在紋飾上罩一層透明釉,其餘地方施藍釉,在高溫下一次燒成藍釉地白色花紋瓷器。 藍、白兩色既對比鮮明,又互相襯托,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二是藍釉描金裝飾,它是先高溫燒成的藍釉器,然後在釉上以金彩描繪紋飾,再經低溫烘烤而成,由於釉上金彩附著力低,所以容易脫落,因此傳世藍釉金彩器可稱十分珍貴;第三種是藍釉釉下印花裝飾,印花為宋元時期景德鎮瓷器使用最多的裝飾方法之一,海外收藏的​​元藍釉印花雲龍紋盤,其紋飾圖案與院藏紅釉雲龍紋盤基本一致,似應是同一時期製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黃衛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