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永宣宮廷造像、藏傳佛像無疑成了佛像收藏中價值極高的兩類。收藏佛教藝術品的著眼點,首先應該是其「審美意趣及文化底蘊,這是藝術品的核心 價值所在」;其次,「才是對細節工藝、品相等初級鑑賞層面的判讀。第一點謂之『神』,第二點謂之『形』,形神兼備而以神為先,天下收藏,物雖異而理唯一 也。」李傑深諳此道。
他告訴新金融記者,如果將古佛像藝術品作為投資項目,投資者除了要對古佛像藝術品要素有精準的把握之外,更要對目前國內外古佛像藝術品市場的現 狀有清晰而深刻的瞭解。對藝術品的價值走勢、市場行情形成獨到、準確的投資眼光。積累鑑藏經驗,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古佛像收藏過程中的「實戰」能力,避免 「打眼」、「吃藥」。
佛像由於歷史、文化等諸多因素,很多精品遺失海外。如今,佛像收藏在國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海外回流」市場。國內古佛像市場價格的水漲船高,使「海外回流」的古佛像具有了相對的優勢:由於流出時間、所在地域的不同,與目前國內的市場價格存在一定的差異。
「『海外回流』本身就是國內佛像藝術品收藏漸趨熱門和國內經濟、文化事業飛速發展的一個有力佐證,也是收藏品交流、投資規律的一個客觀體現。」 李傑告訴新金融記者,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強國,其中相當一部分收藏家的購買力很高。劉振河則認為,「明清佛像的國外市場價位與國內市場有很大的差別。國內明 清造像價格高於國外,高古佛像遠低於國外。海外回流市場將越來越明顯,國內藏家也認為海外回流的佛像比較可靠。」
對於鑑定古佛像的方法,李傑依據自己多年的收藏經驗表示,應該注意從整體到局部的細緻觀察,結合工藝、年代、含義的客觀認知,多看、多問、多思 考、理性判斷,切記不可盲目樂觀、缺乏主見。如有疑點,則應高度審慎。「我見過一尊明代藏傳釋迦牟尼佛造像,佛是古佛,而細察之,其底座為後配,金水為新 工。此類造假手段,若不仔細觀察,其殺傷力頗高。」
遠觀佛像收藏市場,其後續增值空間還是很大,但也需要依靠成熟的市場和規範理性的交易模式。「很多佛教藝術品並沒有被開發出來,比如唐卡、法器以及家具等。明清宮廷造像將是今後拍賣市場的主流,高古佛像將是資深藏家追逐的焦點。」劉振河說。
淺談銅質古佛像造假
1. 直接鑄造仿舊造假,也就是依照真品翻制模具或者新造模具,以傳統失蠟法或翻砂法造像,再根據真品實物或者有關資料修整細節。例如以化學酸鹼塗料加上鏽斑、人為地添加磨損痕跡等。
2.「整舊如舊」的修補造假。將有殘缺的佛像進行不顯眼的現代修、補。例如,將古佛像磕碰、殘、裂的部位進行重新修補打磨再做舊;部分缺失底封 的佛像進行仿舊封底。或者將兩件不同的佛像殘件整合拼湊。例如,將殘斷的佛像進行肢體重組,將缺失蓮座的佛像配上古蓮座殘品,將缺失法器的佛像配上大小相 若的法器等張冠李戴的行為。
3. 編造銘文,在不帶銘文的佛像上刻上銘文,以混淆視聽。例如清代康乾的宮廷造像部分帶特有銘文,而同時期的一些造像多是不帶銘文的,造假者會在原本不帶銘文的佛像上刻造銘文,試圖提高佛像身價。
4. 為表金脫落較多或者本身不帶表金工藝的佛像表面加上金粉或者塗上金漆(現代鎏金、鍍金),使其身價提升。
作為目前的收藏熱門項目之一,市場上偽造的古佛像製品數量頗巨,造假細緻幾堪亂真者亦不在少數,但若仔細觀察,運用收藏知識客觀推敲、判斷,總有各種不合理的蛛絲馬跡可尋。
高古佛像PK元明清古佛像
高古佛像年代久遠,風格古樸,作為早期佛教文化、藝術傳播發展的生動見證,歷史底蘊厚重。然而高古佛像與元明清時期的古佛像相比,在藝術品收藏乃至投資領域均有其相對不足之處。
1.古代對高古佛像的審美意趣與現代有較大的差距,這是造成現代收藏人群對其接受程度偏低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元明清時期,人們對佛像的審美意趣 與現代更為接近,更為收藏界所廣泛接受。例如佛像面相、衣紋、整體身姿、比例等細節刻畫,在今天看來,元明清古佛像更為精美生動。
2.高古佛像題材、造型、工藝相對簡約、單一,給人古樸有餘,表現力不足的感覺;而元明清佛像以藏式樣為主,漢式為輔,題材、造型、工藝均有極 其豐富的風格,引人入勝。其中僅藏傳古佛像本身就因地區、年份、傳承的不同而具有多元化的藝術表現(僅材質工藝而言,高古佛像以青銅鑄造較多,胎體偏厚鈍 而細節處理不足,元明清精品古佛像善於以古法精煉合金銅為材質製作,刻畫細緻入微,部分精品更加以鎏金、泥金、漆金等精湛工藝彰顯其華麗尊貴)。
3.高古佛像的宗教文化內涵亦較為單一,這是由佛教文化傳播發展的歷史決定的。而元明清的佛教文化、藝術經過歷代的沉澱、提煉,必然具有更多樣、更具體細緻的傳承與發展,內涵更為豐富。
4.高古佛像距今歷史久遠,存世量較少,對於收藏者而言,收藏鑑賞的參照物也就偏少,從而增大了辨別難度與風險。這一點,與高古玉器有類似之處。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