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鎮店之寶:珍稀銅鏡

佛山日報
明清時期,銅鏡隨著玻璃鏡子的出現而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
  不過,新生代收藏者潘才岳昨日在接受佛山日報記者採訪時有著自己的獨到見解。「銅鏡收藏漸走熱,目前民間交易市場上明代以前的普通古銅鏡價位,基本都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不等,而一些相對比較珍稀的都高達幾十萬甚至被行家們視為不可賣的鎮店之寶。」
  價格躍破百萬
  今年,潘才岳經常在廣州、佛山、中山等各大文物市場尋寶時,所遇見的銅鏡,要麼是當代的仿品,要麼是天價的真品。年份好工藝又好的銅鏡,自然是水漲船高,而處於銅鏡收藏中低檔的明清時期的同樣也翻倍地升價。
  銅鏡是古代人們用來妝飾理容的一種生活用品,既可觀賞又能實用,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不可多得的瑰寶。潘才岳認為,從古玩收藏與投資規律來看, 一類藏品初次參拍時形成的成交價格都存在著行情上衝的較大空間,今日的冷門很有可能是將來的熱門。雖然已有銅鏡千萬元落槌,但並不意味著其市場經濟價值已 到達了巔峰。相比瓷器、字畫等主流的藏品,銅鏡的成交價格還只不過在收藏界是一個初步升溫的階段,這也是步入投資領域必須經過的階段。其中,以中國嘉德(微博)、泓盛拍賣行為代表的熱捧銅鏡收藏的大拍賣行這幾年幾乎每年都會推出銅鏡拍賣專場,且單件成交額過百萬的已不計其數。
  興趣源於研究
  玩收藏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知行情,卻沒錢撿漏。像潘才岳這些收藏界的年輕人,想要擁有「精、珍、稀」的銅鏡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唯有多去前輩們的家裡,欣賞他們手中的珍品,吸收老一輩們的知識經驗,從而望梅止渴般地滿足自己的收藏欲。
  潘才岳發現,年份好工藝又好的銅鏡,自然是水漲船高,而處於銅鏡收藏中低檔的明清時期的同樣也翻倍地升價。比如幾年前只賣幾百元的五子登科、狀 元及第的明末清初時期的黃銅銅鏡,只要尺寸在10釐米以上的,任憑你怎麼講價都要上千元左右才能把古鏡買回家。一次在廣州嶺南古玩城上見到一枚尺寸相對大 些的漢代乳釘鏡,上前探價。幾年前價格最多也不超過幾千元,而行家卻開出了幾萬元的保守價,對方表示他本身買回來都是幾千元的幾倍,由於自己根本就沒那麼 多錢,銅鏡尋寶行程戛然而止。
  儘管幾年前早已從前輩們的交流中大體學會了銅鏡鑑定,但潘才岳卻對其不太感興趣,「以前不想系統地研究銅鏡的時候,特別是在金融風暴之前,經常 在古玩市場和一些展銷會中看到古董銅鏡,很多很稀有的銅鏡售價都不算高,但自己卻一直都不想買。而等到自己開始重視的時候,則已經難覓蹤影了。」潘才岳真 正研究收藏銅鏡還是緣於去年陝西省出土了一面漢代帶銘文的銅鏡,當時應《寶雞日報》記者向他求助:請潘才岳幫忙把該銅鏡的古文翻譯成了現代白話文,並提出 了該銘文是「廣告語」一說法。
  想不到的是,潘才岳的「廣告語」一說法引起了當地考古界、收藏界與文學界的關注,該報導被新浪網等數十家媒體紛紛轉載。由於自己的觀點被認可, 潘才岳便開始對銅鏡越發感興趣,力求研究更徹底些。「於是,我四處去尋寶古董銅鏡。尋寶過程中,許多行家們都告訴我,銅鏡早已被經驗豐富的大藏家們有意識 地藏起來了。」他說,銅鏡的價格越來越貴,而收集也越來越難。此時的他才明白,玩收藏跟平時做人一樣,不要等到失去機會以後才後悔當初,要善於提前發現機 遇,把握機遇。「正如廣州古玩行業商會會長黃俊然老師所說的,要在大家沒有理解到這件古董價值時,我們就要快速出手。」他說。
  銅鏡鑑別方法
  潘才岳認為,想要鑑別一些比較常見的銅鏡「開門貨」,其實也是不難的。首先可以參閱相關的書籍圖錄,大致瞭解銅鏡的歷史緣由和圖紋形制,有空可 以到博物館去參觀館藏的銅鏡,因為博物館裡的藏品都是經過專業人員的鑑別把關的。然後多參加一些主辦單位信譽較高的交流展或者拍賣預展,因為這些展覽的銅 鏡藏品基本都是民間比較典型的流通交易品,既可以達到不花錢就能夠接觸到真品,又可以零距離地與真正的行家們交流。「我所學的很多古董鑑定方法,一方面除 了自己去尋找資料與實踐中領悟得來,更多的還是跟前輩們的交流中所吸收的。把別人的知識吸納為自己的知識,總比自己一個人傷痕纍纍地摸索要豐富。」他說。
  據他的經驗所得,古董銅鏡的大體鑑別方法:擰起銅鏡,用手指輕輕敲擊其邊緣發出的聲音也可以辨別其新老。因為新老銅鏡在製作時,銅、錫、鉛等原 料配置的比例不同,其發出的聲音也會有所不相同。老銅鏡跟一般的古董銅器一樣,普遍聲音都相對比較低沉、圓潤。而新仿的銅鏡聲音則比較清脆,甚至是刺耳 的。且新仿的銅鏡上的鏽是後期做上去的,相對比較整齊,又或者過於緊密地集中呈現在某一部位。而古老的銅鏡的鏽色一般都是錯落不均的,是自然形成的,給人 的感覺很隨意。因為古銅鏡在隨葬的時候,都會被人們用一塊絲質的布包裹著陪葬。銅鏡經過了千年的腐化,包裹銅鏡的絲布會粘到綠鏽上,因此只要側著看出土銅 鏡的鏽色,則隱約可以看得到一些絲線的痕跡。
  傳世講究「皮殼」
  「為保證銅鏡能具有真實、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鑄造銅鏡時,鏡子的大小和弧度有相對嚴格的比例。」他認為,一般小一點的銅鏡可以看到比較平緩的弧 度,超過20釐米的銅鏡就基本是一個平面,看不出明顯的弧度起伏。但新仿的銅鏡弧度與鏡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銅鏡弧度會偏大一些,而小銅鏡弧度收縮也 不自然。如果把銅鏡沾水以後用鼻子聞,新仿製的銅鏡通常會有硫酸味、鹼燒過的那種臭味、銅腥味。大部分出土的老銅鏡一般都是墳墓裡的陪葬品,因此都會有一 種銅香味,也就是出土後的泥土香味。但對於一些傳世的銅鏡,就不是用聞土腥味的方法了。他說,傳世的東西講究「皮殼」,也就是收藏業裡常說的「包漿」。一 般包漿老辣的銅鏡,都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的,而此時的銅質大多都是黃銅。 (來源:佛山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