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高古玉市場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北國網-遼寧日報
  高古玉絕大部分由博物館收藏,市場上的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最近幾年,古董市場中的書畫、瓷器等藝術品價格火爆上漲,而承載中華六千年文明的高古玉,卻一直坐冷板凳,即使有上漲,也是非常小的幅度。高古 玉即漢代以前的玉,是中國玉文化的源頭。收藏界有高古玉是頂級奢侈品的說法,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崛起,古代傳統文化的回歸,未來高古玉收 藏將掀起新一輪熱潮。
  藏家對古玉看法不一
  據中國網報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際上的著名拍賣行和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都是以收藏中國高古玉為主。而在國內,拍賣行對高古玉拍賣非常 謹慎,一是高仿古玉防不勝防;二是國家明文規定,高古玉拍賣必須是海外回流或有明確著錄的才能上拍。所以,拍賣行寧願選擇量大而且流通不受限的書畫、瓷器 等古董,而對高古玉拍賣不置可否。
  藏家對高古玉的市場潛力持完全相反的兩種意見,一方認為 「買舊不如買新」,即古玉的收藏價值不如新玉;另一方則認為,再過20年,高古玉可能會排在字畫和瓷器之前。
  一直以來,古玉在收藏市場如同被妖魔化的幽靈一般,誰也不能忽視它的地位與價值,但誰也不願過度涉足。正如成都資深古玉藏家何如所言:「不被社會所承認,不被市場所接納,高古玉在經歷千年的洗禮後,帶著滄桑來到我們身邊,卻像棄兒一樣流落街頭和地攤」。
  市場表現曲高和寡
  北京翰海早在2000年,就以264萬元高價拍出紅山文化獸形玨,創造出當時國內玉器拍品價格之最。在2009年倫敦佳士得(微博)秋拍中,一件西漢時期的黃玉帶鉤,最終以82.525萬英鎊成交,創下了漢代玉器拍賣的最高紀錄。
  拍賣市場上,從來都是明清玉器受寵,在國內近年玉器專場中,成交價格位於前列的都是清一色的清代玉器。高古玉拍賣紀錄「可遇不可求」,市場零星出現的天價古玉不足以引領行情。
  古玉鑑賞家周季告訴記者,現在即使漢代精品古玉的價格也不過20萬元,與書畫、瓷器的價格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而就在近幾年書畫、瓷器價格一路飆升,迅速達到天價的時候,古玉市場價格卻不慍不火,漲幅每年僅有5%左右。
  高古玉不僅有厚重的歷史文化氣息,而且包漿古樸,有著現代仿品缺少的獨有神韻。由於國內拍賣高古玉的市場並沒有完全放開,懂的人少,「高仿」古玉又防不勝防,所以敢碰的人不多,頗有些曲高和寡之意。
  周季坦言,除非是流轉有序的特別好的古玉可以進入拍場,一般的古玉器物,如果藏家帶著它們去拍賣行,拍賣行都會以各種理由拒絕。除了國家對古玉上拍有限制,關注與收藏古玉的群體也比較少,很容易流拍,拍賣行一般都「知難而退」。
  文化價值被嚴重低估
  古玉是有斷代的。一般而言,漢代以前的玉器稱為高古玉,漢代到唐宋為中古玉,唐宋至清以前的玉器稱為古玉。
  說到古玉收藏,古玉收藏家杜平(微博)從1993年至今,玩古玉已有20年時間。他表示:「高古玉的文化價值被嚴重低估,這是一塊價值窪地。 」
  為高古玉鳴不平的專家還有周季。他表示,由於對古玉的文化認知不高,藏家的投資重心停留在明清時期玉件,甚至對以料取勝、外觀華麗的現代玉表現出了極大興趣。
  因為明清玉器多採用新疆和田料,一塊料好工好的玉件,就算是新仿,價值也會不菲。而高古玉器,大多採用地方玉,所以倘若買到贋品,這塊料本身是不具備什麼價值的。加之目前高古玉還缺乏一套公認的定價體系,就造成了高古玉文化價值與市場價格的嚴重錯位。
  古玉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2011年底,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出2.2億元天價的 「漢代玉凳」,竟是邳州玉雕藝人的高仿藝術品,成為業內笑柄。專家介紹,古玉造假非常簡單,市場中的真品不足千分之一。
  因為高古玉數量少、贋品多,鑑定不易,交易的風險極大,所以收藏的群體也很小。
  目前,高古玉真品的殘片已賣到數千元,完整的雕件、玉璧價格遠非普通工薪階層所能承受。玩古玉的人都是高文化認知與高資金投入的資深收藏家。黃 金有價玉無價,一件和氏璧換15座城池的傳奇演繹,早已深入民心,傳國之璽、皇室之珍都離不開古玉器,可見其「頂級奢侈品」的魅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