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

青銅器收藏:從小雜件入手

上海證券報   中國古代青銅器集造型、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成就為一身,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凡熱衷收藏青銅器的都是資深藏家,他們認為,青銅器獨特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都彰顯著中華民族高超的鑄造工藝。
  市場空間廣闊
  青銅器是紅銅、錫、鉛的合金,也是金屬冶鑄史上最早的合金,堪稱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發明。青銅文化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青銅器獨特 的器型、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無不彰顯著中華民族高超的鑄造工藝。青銅器藏家張斌告訴記者,「中國古代青銅器主要用於祭祀和戰爭。夏、商、週三代青銅器 都為祭祀用具、武器以及圍繞二者的附屬用具,這一點與世界各國的青銅器有所區別,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青銅器文化體系。」
  青銅器作為國之重器,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2001年紐約佳士得(微博)春拍,一件商代青銅器「皿天全」方罍器身以924萬美元成交,不但創下了拍賣紀錄,還震驚了國內藏家。2005年中國嘉德(微博)拍賣上拍的西周青銅波曲紋雙耳蓋壺,最終卻遭遇了流拍的命運;然而就在當年,一把西周青銅周宜壺卻在上海拍出了2640萬元的高價;2010年紐約蘇富比(微博)秋拍,一件中國商代青銅酒器最終以810.4萬美元成交,溢價率超過300%。「熱衷於青銅器收藏的往往是一些資深的大收藏家或者文博機構,隨著越來越多的藏家對青銅器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的認可,其未來空間也會更加廣闊。」張斌說。
  針對市場人士對古青銅收藏的看好,某資深鑑定專家卻顯得比較謹慎,「國家文物部門只允許流傳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銅器在國內市場出現,所以它在內 地市場的流通量一直不大,整體價格也沒有漲起來。上世紀20年代,中國青銅器在歐美市場大受青睞,一些資深藏家不惜重金購買。青銅器出口被我國禁止以後, 國際市場青銅器交易量明顯下滑。這幾年,國外拍賣行對上拍的中國青銅器也要求提供合法來源的證明。這給青銅器收藏帶來了不確定性。」
  收藏要從小門類入手
  中國古代青銅器集造型、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成就為一身,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那麼,如何系統地進行青銅器收藏?張斌認為,「收 藏青銅器首先是各種器型均有所涉獵,其次是品相是否完好,此外還要看器物上有沒有銘文,是不是孤品,是否為皇家用品等。現在,一些藏家開始把聚焦於禮器上 的目光轉向了青銅兵器和雜器。因為鼎彝尊卣等品級較高的藏品存世量很少,且價格昂貴,所以有些小藏家開始收藏兵器、雜器。比如青銅佛像、銅鏡等小件在市場 上就很受歡迎。因為它們有一定的存世量,價格大眾化。既可以把玩,又可以鑑賞,還能練眼力。從小件、殘件開始涉獵青銅器,也是藏家自我修煉的最佳途徑。而 且,這些小門類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也能進一步完善青銅器的價格體系。」
  成功收藏青銅器既需要理論知識的支撐,也需要實踐經驗的積累,特別是掌握不同時代青銅器的紋飾特點非常重要。「青銅器的紋飾最常見的是饕餮紋, 二里頭夏文化青銅器上就有這種神秘的紋飾,商、周兩代的紋飾類型最多,既有類似動物的造型,還有類似鳥、鳳、人物的造型。蟬紋是商代、西周常見的花紋。」 張斌說。
  是否帶有銘文是收藏領域對青銅器價值判斷的重要標準之一。張斌告訴記者,「古人認為青銅器非常堅固,可以流傳不朽。商、周青銅器中有很多帶有銘 文,這些文字對於研究歷史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商代和西周可以說銘文都是鑄成的,只有個別的使用工具刻字的例子,西周晚期開始出現完全刻成的 銘文,而到了戰國中期,大多數銘文已經是刻制的了。」銘文的時代特點也為青銅器的鑑定提供了有力證據。「收藏青銅器不在於器物的大小,而在於器物上有沒有 銘文。即便是一件很小的雜器,有銘文也會讓它價值連城。凡是帶銘文的器物一定是獨一無二的孤品,不可能再出現同樣銘文和器型的東西。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因 為藏家對銘文的追逐,也導致了青銅器造假作偽的現象。」
  造假手法「高超」
  中國青銅器文化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其中鼎盛期包括了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這一時期的青銅器分為禮樂器、兵器、雜器,而禮器製作 最為精美,代表著中國青銅器製作工藝的最高水平。同時,我國古代青銅器的複製和仿造也由來已久,自北宋、元、明、清、民國,直至今日,可以說從未間斷。張 斌告訴記者,「造假手段包括重新鑄造、拼接、假鏽偽裝,以及偽造青銅器銘文、紋飾等。現在贋品製作越來越難以辨別,造型按照真品圖錄仿製,以雕塑手法作 模,在著色做舊之前,造假者會仔細觀察研究圖錄中真品顏色的細微變化,一層層著色,直到完全逼真地呈現出真品的狀態為止。有的造假者甚至還將舊銅器上的鏽 料直接移植到贋品上,從表面看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某青銅器鑑定領域的專家向記者說起了他的有趣經歷。「有一次,我和兩位同行對一件青銅器做鑑定工作。第一個完成鑑定的同行認為東西是真品,理由 是器型和年代的紋飾特徵非常清晰。另一位同行在用放大鏡仔細端詳以後也做出了真品的判斷,他認為器物的包漿堪稱完美。我仔細觀察了很長時間,從器型、紋飾 和重量方面來看,這件青銅器沒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對包漿卻產生了疑問。從其紋飾上的銅鏽仔細觀察,可以看出紋飾處包漿色差的細微變化,我認定其鏽斑是從其 他老銅器鏽斑上移植的,這是一件老胎後加工的銅器!原來,這件青銅器上口的破損之處是由其他老銅器的材料加以修補,再經過添加紋飾,鑄造、鑲嵌、打磨、銅 鏽移植,這種老胎後加工的工藝可謂登峰造極,欺騙性極高。」
  張斌認為青銅器藏家鑑賞能力普遍不高,他們無心做知識儲備,只追求投資收益,從而導致了贋品的大量湧現。「現在高科技作偽手段很"高明",針對 從其他青銅器上移植鏽斑的現象,藏家可以使用高倍放大鏡仔細觀察器物,天然鏽與人工鏽最大的區別在於整個器物的狀況自然與否。不但要用放大鏡看,還要用肉 眼仔細觀察,從局部到整體。」來源上海證券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