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出土的陶狗(圖由隆昌縣文物部門提供)](http://collection.sinaimg.cn/cqty/20140911/U5083P1081T2D164277F6DT20140911143257.jpg)
內江市隆昌縣胡家鎮元咀村一條修建中的公路,使一座近2000年的東漢崖墓重見天日,並出土了陶俑、陶罐等文物。 值得一提的是,出土文物中一隻憨態可掬的“萌寵”——陶狗備受關注,在此之前,隆昌曾出土過陶豬、陶雞,陶狗的出現尚屬首次。
7日下午,正在元咀村上墳壩(小地名)修建村級公路的工人正挖地,發現幾塊硬邦邦的石頭,有人猜測這是一座墳墓,於是上報當地政府。 當天下午4點過,隆昌縣文物管理所派出工作人員趕到現場,進行了初步處置,並判斷這很有可能是一座古墓。
“可以判斷,這是一座東漢崖墓。”10日,隆昌縣文物專家、非遺辦主任蘭廷波告訴記者,9日,內江市文物管理部門派專家會同隆昌縣文物管理所專家勘驗,依法進行了搶救保護性發掘,確定為東漢崖墓。 當天的發掘工作從上午11點持續至下午4點結束,蘭廷波全程參與。 發掘的最終結果收穫頗豐,蘭廷波介紹,主墓室長6米,高2.7米,寬3.2米,墓室左右兩邊各有兩個龕位,正壁也有一個,5個龕位以及通往主墓室的甬道保存基本完好。
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土的文物當中,除了有陶罐的殘片外,還有較為常見的東漢陶俑,不過,出土的一隻陶狗備受關注。 記者看到,這只陶狗短短的四肢,耳朵呈三角形,嘴巴略微張開。用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描述,看起來“萌萌噠”。 蘭廷波說,以前隆昌曾出土過陶豬、陶雞,現在出土的陶狗和這座東漢崖墓的發掘,為研究丘陵地區漢葬文化、風俗習慣等提供了更為詳實的資料。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羅尹
新聞鏈接
四川最大隕石明代“造訪”隆昌
提起隆昌縣,還有一塊“天外之物”在當地被廣為流傳,早在明代,一塊隕石降落在該縣西北(現為北關景區)。
根據縣檔案局保存的清同治十三年《隆昌縣縣志》記載:明邑人熊球於道觀坪草地內得一物,紫色,似石非石,扣之有聲。 前邑令置之署前,久之埋藏於土中,乾隆二十五年於中行縣令掘而得之,置砌前。 顏曰“紫巖”。 如今,這塊隕石陳列在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內,經過專家鑑定,這是一塊由鐵鎳元素組成的隕石。 它被命名為“隆昌鐵隕石”,是目前已經了解到的,四川最大的隕石。
現在,隆昌縣在墜落地建起了天運樓,取天上掉落下的隕石之意,隱喻帶來好的運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