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台北故宮收藏的恭王府家具流傳初探


台北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恭王府多福軒恭王府多福軒1937年營造學社拍攝的恭王府錫晉齋室內照片1937年營造學社拍攝的恭王府錫晉齋室內照片
文、圖/魯寧(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保護部主任) 編輯/程香
人物名片>>>
魯寧,從事文博專業工作二十餘載,現任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文物保護部主任、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優雅的展廳內陳列著一堂清代紫檀家具。 這批紫檀家具用料奢華、工藝精湛、雕琢細膩、紋飾華麗。 從工、料、紋、形等方面多元素地向參觀者炫耀著它那高貴純正的清宮“血統”,並以其獨具的霸氣彰顯著它那輝煌的曾經。
那麼,這批出自清宮皇家造辦處製作的紫檀家具,在那規制森嚴、等級分明的歷史時期,恭王可用否? 恭王府可藏否? 它們是怎樣進入恭王府,又是怎樣流失至台灣的? 本文接上篇繼續探討這些問題。
1913年纽约恭亲王收藏专场拍卖图录节选1913年紐約恭親王收藏專場拍賣圖錄節選
台北故宮藏恭王府舊藏家具流傳初探
台北故宮收藏的這批清代古典家具係出自清代恭親王府之說首見於《台北故宮文物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的一則短訊《前清恭親王府第家具三十三件由本院購藏》。 文中寫到:“本院由行政院撥專款,向東吳大學購進雕花家具一批,共二十項,三十三件……此批陳列的家具原系清代恭親王府第所設,質材多為紫檀木。”而後在次月的《台北故宮文物月刊》中刊載了任莉莉撰寫的《清代王室家具》一文,就這批家具進行了更為詳細、具體的論述,其中關於來源也確定係恭王府舊藏。 那麼此來源的提出依據是什麼呢? 2006年筆者在撰寫《試論恭王府家具的規格》論文時曾向台北故宮器物處諮詢過,不巧一直未能與任莉莉女士取得聯繫,萬幸的是當時該處處長嵇若昕女士作為這批家具徵集工作的參與者之一,向筆者做了較為詳細的介紹。
1983年,台北故宮器物處接到一個陌生人的電話,聲稱自己家裡收藏著一批前清恭親王府的紫檀家具,現準備以台灣東吳大學的名義,以價購的形式轉讓給台北故宮。 應該說台北故宮的藏品數量、藏品質量是舉世聞名的,但典藏中厚重名貴材質的古典家具卻是一個弱項。 這批紫檀古典家具的徵集,對台北故宮藏品種類無疑是一個有效的補充。 在經過嚴格鑑定、評估、審核程序後,台北故宮成功將這批精美的紫檀家具徵集入院。 據參與了整個徵集過程的嵇女士介紹,此批家具的出讓者在被詢問到傳承沿革時,一直肯定地說是前輩從前清恭親王府得到,從北平運至上海,1949年前後從上海轉運香港,後輾轉運抵台灣。 據說,出讓者將此批家具轉讓台北故宮後,在其要求下,全部徵集款項轉入東吳大學賬戶後便杳無音訊,從此不知下落。 故這批家具的出處、傳承、沿革情況是以出讓人的口述為依據的。
據筆者近年來在研究恭王府舊藏文物流失課題時,所查閱的1900年八國聯軍入京城至民國時期清宮、王府的衰落,及王府後裔出於各種不同因素變賣舊藏文物的大量歷史資料分析,雖然目前沒有任何資料明確記載台北故宮徵集的紫檀家具係從前清恭王府流出,但很多歷史信息能夠從不同角度印證二者的聯繫。
纽约1913年恭王府拍卖图录紐約1913年恭王府拍賣圖錄
小恭王溥偉自1912年2月為躲避袁世凱追殺,逃出恭邸,遠赴青島後,在他的指令下,留守府內的管家不斷或單件、或成批地變賣恭王府舊藏文物、藝術品乃至房產。 這種情況在清帝退位後的各個王府、貝勒府是比較普遍的,甚至大內宮廷在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的一段時間裡也發生了很多監守自盜,甚至用珍貴文物向銀行抵押貸款的事件,但流失的基本是文玩珠寶、名人字畫這類易於攜帶之物。 至於日用家具,雖為上好木料所製,卻也因體形碩大而難以搬移。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驅逐出宮,事發突然,倉惶撤離的溥儀根本來不及清點私產,更不可能將宮中家具攜帶出去,因此可以說,從宮中流出大批量家具的可能性並不大。 從1937年營造學社對恭王府實地測繪時的照片資料中可以看出,賣給天主教會後的府邸各殿、堂內除古建內簷木作外(隔扇、月洞門、大書架、多寶閣等)已空無一物。 而恭王府府邸的這些殿、堂原本是府主和福晉接待賓客、起居的重要場所,按規制其使用家具的等級不會低配,更何況已有史料證實恭王府的部分家具來源於皇帝欽賜,那麼數量如此眾多且出自宮廷造辦處的珍貴家具都去往何處了呢? 將這些珍貴家具或批量或單件出售是唯一能夠成立的推斷。 而像如此貴重的家具要批量購買,必定需要足夠的財力支撐和寬敞的豪宅置放,這些並非常人所具備的條件,恰好是向台北故宮博物院出讓家具的神秘者所全部具備的,否則不可能將這樣眾多、龐大的貴重家具成批量地購置,並在北平、上海、香港、台灣等地存放或使用,同時也很難承擔這批家具因包裝及遠途運輸而產生的巨額費用。
另外,從台北故宮博物院所徵集的這批家具的種類分析,除大部分為實用器、陳設器外,有少部分為禮佛專用的佛龕。 這批佛龕的材質全部為紫檀料製作,工藝細膩,上部為毘盧帽,中部為開門式龕體,下部為須彌座,以組合式裝飾手法相互連接組合。 而開門式龕體部分各佛龕則有所不同,分別為:兩門六柱式、四門四柱式、單門六柱式。 龕門及毘盧帽前沿均用掐絲琺瑯(即掐絲景泰藍)做華麗裝飾,再用名貴的和田玉、精刻透雕花卉紋,玉片嵌入圍​​板及立柱,增加了佛龕整體的莊重感。 鑑於上述用料、工藝、裝飾等方面的特徵,完全符合清代乾隆時期宮廷佛堂專用禮佛用具的製作工藝特徵。 而能得到並使用這種專供皇室使用的佛龕的人,必須具備皇宗室成員、手握重權、備受寵信且虔誠信奉佛教等條件,清晚期只有恭親王奕訢符合,因此台北故宮博物院1983年所徵家具的出讓者口述家具出自前清恭王府與各方面的歷史資料證據推論是相符的,最終在沒有其它確鑿史料推翻該論證的情況下,台北故宮博物院這批貴重的紫檀家具出自前清恭親王府的論證是可以成立的。
拍場上的恭王府家具與台北故宮恭王府家具之對比
2003年,恭王府博物館籌建後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其後全面對社會開放,並在王府文化研究領域進行著有效的探索和推進,從而引起海內外廣泛關注。 鑑於王府文化研究,尤其是恭王府舊藏文物流失課題研究的深入,無形中為熾熱的中國內地文物拍賣市場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自2004年始,北京拍賣界不斷爆出“惊現清代恭王府舊藏流失文物”的消息,但大多數並沒有可靠的史料依據,因此被專家、學者認為是出於經濟利益的炒作之舉。 但近幾年隨著恭王府舊藏文物流失研究成果不斷見諸新聞媒體,為尋找恭王府流失文物的人提供了可靠的歷史資料和正確的信息渠道,因此有幾件確為恭王府舊藏的流失文物被探寶人發掘出來。
中贸圣佳拍卖的恭王府旧藏紫檀宝座中貿聖佳拍賣的恭王府舊藏紫檀寶座
如:2006年佳士得秋拍出現一對1912年從恭王府流失的白玉及碧玉刻有乾隆御題詩的玉瓶;2011年在英國某拍賣公司出現一隻郎窯紅荸薺瓶,被一華人競拍得到,帶回國內,擬售予恭王府。 經過專家鑑定,​​並核實歷史資料,該瓶確定為恭王府流失文物而被徵集,現典藏於恭王府。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和2010年分別在北京、香港出現兩套(四件)恭王府紫檀家具,引起業內轟動。
2009年北京中貿聖佳拍賣公司秋季拍賣,有一件來自海外的紫檀寶座(含腳踏)要參與競拍,據拍品委託人介紹,這件紫檀寶座出自前清恭親王府。 同年8月中旬,中貿聖佳拍賣公司邀請北京故宮木器專家胡德生及從事恭王府舊藏文物流失研究的筆者對實物進行目鑑、考證。 這件寶座寬大厚重,用料精細,紋飾流暢,雕刻完美,具備清宮家具的顯著特點。 尤其該寶座靠背素板正中陰刻隸書銘文一篇,共計94字。 全文曰:“民國四年仲秋,餘自江夏入京,與友人鳳溪先生晤於東興樓飯莊。先生素知餘之所好,無非尺木寸簡,而為引見此器,悉其為恭親王府舊物也,餘囑鳳溪先生以重金求之,未復。輾轉十數日,終得之矣!欣慰有餘,銘此文記之。江夏陸羽平。”該銘文記述了1915年陸羽平從武漢到北平購得此寶座的過程和心情。 從銘文陰刻的氧化程度鑑別,包漿自然,無人為做舊痕跡,可排除近期後刻之嫌。 最終專家集體鑑定結果為:“此寶座為清代宮廷造辦處製作,後轉入恭王府使用。按銘文所提,民國時期流入民間,被私人藏家所珍藏。”高興之餘,胡先生和筆者各撰寫了一篇關於此寶座的論文,並發表在《文物天地》雜誌2009年10月的第220期中。 據說該寶座最終以1500萬元成交。
清 紫檀龙纹御案(图片提供:中国嘉德)清紫檀龍紋御案(圖片提供:中國嘉德)
2010年8月,一位台灣的朋友找到筆者,說台灣某機構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美國購得一對紫檀嵌玉圓座屏,相傳這對座屏系前清恭王府舊物,據所提供的文字資料介紹:“清代同治年間恭親王向國外銀行質押借款而流出海外。西元一九一八年於美國紐約拍賣,經美、日收藏家收藏,歷經七十餘年後,輾轉購入。”現該機構擬有意出讓此對圓座屏,為確實論證其是否原屬恭王府舊物,特請從事此方面研究的筆者予以考證。
通過照片資料、影像資料的目鑑,該對大座屏選用紫檀木精製而成,用材考究,雕刻完美,整器尺寸碩大,結構完整,屏芯呈圓光型,邊框滿雕“祥雲瑞福(蝠)”吉祥紋飾,髹黃漆地屏芯鑲嵌各式玉雕,並配鑲精雕紫檀托座,與清代宮廷同類器物比對,形神兼備,功法一致,具有明顯時代特徵。
在認真研究恭王府舊藏文物流失的眾多歷史資料過程中,筆者驚喜地發現了這對紫檀座屏的身影,使得傳承脈絡逐漸清晰,從而慢慢地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 1912年小恭王溥偉為挽回大清帝國的覆滅,與皇親國戚及前清遺老組織了復清政黨“宗社黨”,為籌集活動經費而出售府上的舊藏文物,而購買這批文物的人正是前文提及的山中定次郎。 山中購得這批文物後,將其中檔次較高的運回日本,一年後的1913年,他在英國倫敦、美國紐約同時拍賣恭親王的珍寶。 美國的拍賣共有536件拍品,其中家具及木器有13件(套)。
在這次拍賣的圖錄中我們找到了這對紫檀圓座屏。 拍賣圖錄第199號拍品配有黑白照片兩張,拍品說明這樣介紹:“雕漆嵌玉圓光大座屏(一對),通高:89英寸(226.06厘米),台寬:42英寸(106.68厘米),屏板直徑:33英寸(83.82厘米),置於高台座上。圓光形大座屏,硬木邊框,髹黃漆地,鑲嵌各式玉雕瑞物寶器,包括瓶花瑞草,祭祀禮器,仙丹寶瓶等,復有駿馬、書卷、寶象、寶瓶等。又有寓意富足昌盛的三種果實——'三多',寄情美好歡樂的帆篷輕舟,象徵飛黃騰達的魚躍龍門。” 該對紫檀座屏在這次恭親王珍寶拍賣會的成交記錄為700美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台灣收藏家得到此對大座屏時屏下方原配帶托泥六腿托幾已缺失,僅剩下圓芯屏及配鑲托座。 綜合上述史料筆者撰寫了《恭王府舊藏紫檀嵌白玉圓座屏考證研究》一文,闡述了該座屏的流失過程及出自前清恭王府的歷史依據,為出售機構提供了詳實、可靠的論據。 此後聽說該對圓座屏以3200萬港幣成交。
2009年和2010年分別在北京、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的“紫檀大寶座”及“紫檀嵌玉圓座屏”經專家從工藝、材質、紋飾等方面鑑定,確認為清代宮廷製作的家具。 各種歷史資料證實了這兩件家具自恭王府流出的可靠性。
台北故宮典藏的前清恭王府家具中有一件體型碩大的紫檀寶座和一對彩染牙雕的紫檀大插屏,將其與拍賣中出現的恭王府流失紫檀寶座、紫檀嵌玉圓座屏比對,有以下共同特徵:其一、採用貴重稀少的紫檀材質製成;其二、工藝精細考究,色漿瑩潤自然;其三、整器碩大厚重,符合宮​​廷、王府殿堂專屬使用規制;其四、寶座雕刻的“五爪雲龍”及“海水江崖”紋飾圖案,插屏屏心的“彩染牙雕”及座屏屏心的“髹黃漆地”工藝手法均屬清代皇室之專用工藝;鑑於上述共同特徵進一步佐證了台北故宮紫檀家具出自前清恭王府的可能性。
結論
前文我們通過“清代宮廷家具與王府家具在規制上的使用區別”、“咸豐帝御賜恭王安府使用家具檔案實錄”、“恭王府舊藏家具的三次成批量流失”等相關歷史資料客觀地論述了清代王府使用宮廷家具的可能性及恭王府受御賜使用宮廷家具的可靠性。 對恭王府在歷史變遷的過程中,鑑於政治因素的大背景,恭王府舊藏文物,尤其是家具流失的歷史原因、流失過程、流失渠道以及現存狀況進行了探討與研究。 由於台北故宮1983年徵集前清恭王府紫檀家具經歷人的回憶及家具出讓者的口述,以及此批家具屬清宮造辦處製作的特定性與恭王府確有宮廷家具的事實;1937年營造學社對恭王府實地測繪時照片資料記錄的府中殿、堂、樓、閣中已空無一物,而按親王府規制的家具毫無踪影的推論;台北故宮典藏紫檀家具中有一批精緻的禮佛專用器具——佛龕,從老恭王奕訢曾在京西戒台寺修心養性十年之久的歷史及恭王府曾修建多處禮佛場所分析,這種出自宮廷的佛龕只有老恭王奕訢能有獲得的資格和能力;以及近年來拍賣市場上出現的兩件(套)恭王府流失的紫檀家具,將其與台北故宮典藏之前清恭王府家具從工藝、材質、紋飾等多方面綜合因素進行比對,其特徵基本一致。 因此綜合上述論點、論據以及佐證,可以認定台北故宮典藏的一批共二十項三十三件紫檀家具年代特徵明顯、體碩厚重、用材考究、工藝精湛、紋飾崇祥、輔材珍貴、流傳有序、依據可靠,應為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從恭王府流出的舊藏家具。 這批家具能夠完好地保存至今,並被享有盛名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保護和展示,殊為難得。 願這批有著270餘年曆史的珍貴皇家紫檀家具能為專家、學者提供宮廷家具製作、使用、傳承等學術研究的參考佐證;能為恭王府舊藏文物流失研究提供實物依據;為廣大觀眾提供精美的清代宮廷、王府家具及室內原狀陳列展覽。
在這批家具離開恭王府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希望能夠邀請它們回家“小住省親”,讓熱衷清代古典家具的粉絲們一睹它們高貴的尊容,讓熱衷王府文化的粉絲們在寬闊的殿堂中感受文物與古建重聚的盛況,更讓這一盛況能夠流傳為一段佳話。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