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民俗舊物亦可珍藏(組圖)

揚州晚報 
木製雕花六角飯桶 木製雕花六角飯桶 鵝頸洗禮桶 鵝頸洗禮桶 竹製提盒 竹製提盒
近兩年,民俗集藏正逐漸興起,這也表明了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民間文化、本土文化的認同感正在逐步加強。 在民間,喜歡集藏民俗之物的藏友也是越來越多,筆者就是其中之一。
集藏民俗舊物,其來源無非有二:一為家傳,一為市場購買。 然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改善和提高,許多人家的家傳民俗舊物大多已損毀或丟棄,這其中其實不乏可珍藏之物。 筆者的相關藏品,多從市場購得。 現在市場中的民俗舊物不僅多,而且大多價格低廉,幾無假貨。 當然,選擇藏品必須擇優,尤其要注重其製作的工藝與藝術的特色。
筆者數年留心集藏,如今集得此類民俗舊物已有數十件,旁人看其難登大雅,筆者卻獨獨偏愛。 因為,這些舊物裡記載了過去歲月裡的人情與世故,生活的艱辛與快樂、幸福與安詳。
筆者的民俗藏品種類繁多,以清代、民國為主。 如一件清代的書箱,箱高盈尺見方,椐木卯隼拼就。 上置雙環提攜,內設書檔三屜。 可放筆墨紙硯,亦可陳設書房;一件晚清朱紅捧盒,我初見到時,物主告訴我是兩個木盆,其直徑一尺有餘,為數塊楠木匝就。 盆上朱紅髹漆已半脫,原銅箍已脫落現為後加。 我買回後,仔細端詳,發現其原來是一個捧盒;還有一件“光緒官印茶桶”,現在許多人可能即使看到此物,也不一定知道是什麼、做什麼用。 該茶桶高約半尺,四方形。 斂足雙耳,椐木拼制。 上設提梁,蓋內書款。 內置茶壺,可謂百年流芳;一件“清代鵝頸洗禮桶”,通高約五寸許,遍體髹朱紅漆。 鵝頸為把,設計精巧。
民國年間的一件“木製雕花六角飯桶”也深得筆者的喜愛。 此飯桶高約一尺,由六片硬片拼成。 上蓋子口合縫,下底有箍緊匝。 由於保管得好,現在仍然可用;一件“民國竹製提盒”內有蒲膽,為過去的人擺放食物之用。 筆者常想,這小小的提籃食盒,哪裡是一件放置食物的容器,其分明是一位母親或者一位妻子對孩子、對丈夫、對家人充滿真情關愛的見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