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4日 星期一

文革時期的郵票(圖)

 新浪收藏

文革時期郵票文革時期郵票
【集郵園地】
文革郵票是一個特定的概念,是1966年5月16日“文化大革命”發動至1976年10月6 日粉碎“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的10年期間,中國郵政主管部門發行的郵票。 共計各種郵票77套、348枚。 此外,還發行普通郵資信封4種,普通郵資明信片2種。
政治色彩最強烈的郵票
文革郵票畫面緊跟當時的政治,充斥著配合“文化大革命”運動和反映對毛澤東個人崇拜的內容,以至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特種郵票不再發行,反映古代歷史題材的郵票幾近絕跡,出現了新中國郵票發行史上政治色彩最強烈、時代特徵最顯著的郵票。
設計水平嚴重倒退的郵票
上世紀60年代初期,郵票設計工作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郵票選題和設計呈現出繁花似錦的局面。 “文化大革命”打破了這一發展進程,郵票選題納入到“突出政治”的軌道,郵票設計陷入了嚴重的簡單化和公式化、模式化之中,出現了自50年代以來中國郵票設計工作的最大的一次滑坡和倒退。
發行工作處於混亂的郵票
郵票發行是一種政府行為,由政府委託郵政主管部門負責發行。 在“文化大革命”中,郵政主管部門三易其主,先是郵電部,1967年8月31日實行軍事管制,發行郵票由中國人民解放軍郵電部軍管會負責,1970年1月以後又劃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1973年6月再改回到郵電部。由於郵票發行主管部門和經辦機構的迭次變化及受到衝擊,更由於“文化大革命”中社會秩序混亂。 無政府主義思潮氾濫,“文化大革命”郵票是在嚴重困難和混亂的狀態下發行的。
《毛主席去安源》郵票的發行
事實上,不管人們的主觀願望如何,郵票發行中不是貫徹正確的政治、為正確的政治服務,就是受錯誤政治的影響,為錯誤的政治所用。 所以郵票發行工作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按照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要求設計和發行郵票。 但對於郵票工作要講政治也要全面理解,正確執行。 “文化大革命”中,軍代表曾經強調郵票“更重要是政治宣傳品”,在發行《毛主席去安源(油畫)》郵票時,曾提出按全國人口(成年人)每人1 枚計算,發行5億枚的天文數字。 其目的不是為了適應郵政通信的需要,更不是為了滿足集郵的需要,而是為了宣傳的需要。 這就扭曲了郵票的屬性,把郵票引向了錯誤的發展方向。 郵票是郵資憑證,進入集郵領域後是大眾的一種文化消費品。 它不僅要反映現實的事物,也要反映古代的事物;不僅要反映現實的政治,也要反映現實的經濟、文化以及大江大河、風土人情、動物植物等等豐富多彩的內容。 實際上通過這些郵票,形像地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集體教育,本身也是很好的政治。 任何一項業務工作中都有政治,郵票作為“國家的名片”,其政治宣傳作用更加顯而易見。 (裕民)
來源:梅州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