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款御製銅胎畫琺瑯彩歐式仕女圖鼻煙壺
銅胎掐絲琺瑯鶴足雙龍耳蓋爐
讀者來信圖
文/圖/表 記者郭曉昊、林琳
鑑定
本期鑑定者:北京匡時(微博)瓷雜部經理孔超
讀者:該琺瑯器高15.5cm,口徑5.3cm,足徑4.4cm,特點是:深藍色,體輕而薄,邊部位嵌銅料,銅料軟熟,不像當今銅料堅而硬,頸部上下有粒狀綠色碎石料,底部也有一圈,螺旋底,請問專家這件琺瑯器是否真品?價值如何?
鑑定:這是個贋品。如今琺瑯器的贋品在市面上不時可見,有的甚至採用古法「克隆」以前的珍品。事實上,琺瑯器分很多種,而其中的掐絲琺瑯因為盛行於明代景泰年間,又以藍色釉料為主,故稱「景泰藍」。
在拍賣市場上,掐絲琺瑯一直稱得上是「硬通貨」。在2010年12月1日香港佳士得(微博)拍 賣會上,一對清雍正御製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以1.295億港元的價格成交,創下了掐絲琺瑯藝術品的世界拍賣紀錄。藝術品市場中,習慣將一些晚清或者晚清以前 用手工製作的景泰藍特別稱之為「掐絲琺瑯」。由於其生產和流傳的數量有限,且多為皇室御用或仕宦商賈珍藏,因此頗受藏家追捧。
頂級的掐絲琺瑯其胎以銅胎為主,琺瑯釉多為進口天然礦石、半寶石加工提煉而成,耗金量也大,製作工藝複雜,人工成本也非常高。鼎盛時期的琺瑯器 多為厚胎,厚重、沉著,色彩較為內斂。近代也有不少民間作坊仿製清朝的琺瑯器,多為薄胎,色彩鮮豔但略顯粗糙,工藝不能與此前的宮廷精製相提並論。
據行家介紹,銅胎掐絲琺瑯工藝繁複,因此一般需要幾位能工巧匠默契配合、環環相扣。如今該工藝後繼者相對較少。有著「中國景泰藍第一人」之稱的張同祿從事景泰藍藝術50餘年,是我國目前唯一一位全面掌握景泰藍創作、設計、生產工藝、技藝流程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收藏提示
掐絲琺瑯
以胎體厚重工藝精細為最佳
近年來,琺瑯器的受寵也使得市場出現一些仿品,有些高仿品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除了用機器大批量製作的廉價景泰藍外,也有部分人炒作回 流的工藝品,把他們當古董賣。對於這些所謂「景泰藍」,業內稱之為「景泰濫」。除做工粗糙以外,假琺瑯使用的釉料為塑膠樹脂,這種材質不耐久,也不耐高 溫,容易腐蝕和磨損,不長時間便會老化褪色及失去光澤。
真琺瑯表面呈水晶玻璃般的光澤和堅硬質感,而仿琺瑯性質偏軟,表面光澤呈油脂感和塑膠感,容易刮花。而且真琺瑯很少有串色現象,仿琺瑯串色明 顯。針對外表做舊的贋品,鑑定時須先進行比重,特別注意觀察底胎的厚度,一般來說贋品的手感較輕。而從包漿上看,珍品厚重、內斂、集聚人氣,堪稱「越陳越 美」,而贋品則看上去比較新且容易反光。
此外,有無砂眼可以成為斷代的重要依據之一。明代的琺瑯器質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的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顯著改進,琺瑯質厚但不透;至清末和近代,琺瑯稀薄,但砂眼幾乎消失。新中國成立後,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砂眼可以說已經不復存在。
收藏掐絲琺瑯,以胎體厚重、工藝精細為最佳。有專家認為,收藏掐絲琺瑯,除了認清年代外,還應在器型的選擇方面有所取捨:「可以人物、動物為首;其次是爐、瓶,且須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