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男性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已躍居第四位

接受檢查早期發現是治療關鍵

對於口腔癌及咽喉癌,該如何有效的預防其發生及避免其為害?首先需定期的自我篩檢口腔和頸部、均衡的飲食、規律的生活及運動、並戒除檳榔、菸和酗酒的不良習慣。

其次若有以下的症狀,則須趕快就醫進一步檢查,包括:
  1. 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頸部發現腫脹和硬塊、口腔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和牙關緊閉等症狀。
  2. 咽喉癌常見的症狀: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頸部腫塊和久治不癒的咳嗽或咳血等症狀。
  3. 奇美醫學中心耳鼻喉部主治醫師連景峰表示,一旦發現在口腔或咽喉有惡性腫瘤,需盡速就醫,因越早發現越早治療,治癒率就越高,且造成顏面醜形、吞嚥障礙和語言障礙等殘障的機率就越低。
解 剖學上,口腔包括上下唇、頰黏膜、齒齦、硬顎、舌前三分之二、口腔底和臼齒後三角區域。口咽則包括軟顎、顎扁桃腺、口咽壁及舌後三分之一。下嚥又稱為喉 咽,上從舌骨下達環狀軟骨下緣所形成,包含梨狀窩、下嚥後壁和環狀軟骨後區。喉頭則上從會厭頂下至環狀軟骨下緣,內部細分為聲門、聲門上區及聲門下區。

其中,下嚥的主要功能是吞嚥,承接由口嚥下來的食物,經由梨狀窩導流至食道。喉頭的功能包括呼吸、發聲和保護下呼吸道,然因喉頭與下嚥相鄰,致使下嚥疾病影響喉頭的功能。

對 台灣男性而言,口腔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皆已躍居第四位,且男性口腔癌的平均死亡年齡為55歲,這對家庭及社會的生產力,會產生很大的衝擊。民國97年,咽 喉惡性腫瘤發生個案575人,佔全部惡性腫瘤發生個案的0.72%,而死亡人數241人,佔全部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的0.59%,其發生及死亡人數遠低於口 腔癌。

從民國70~97年間,口腔癌(含口咽和下嚥癌)個案發生人數,已由470人攀升到5,781人,達12.3倍;而喉癌僅由207人升至575人,僅達2.8倍,同時間台灣人口僅從一千八百多萬增加到兩千三百多萬人。

其中,口腔癌死亡率最高縣市分佈在中南部與東部,這與台灣紅唇族人口的分佈似乎呈正相關。國際癌症研究總署也已於民國92年將檳榔視為一級致癌物,可見嚼食檳榔的戒除已是刻不容緩。

口 腔癌的治療,原則上以手術為主,切除原發腫瘤,並保留安全距離1~2公分,部分病人需要頸部淋巴廓清手術和自由皮瓣重建手術,由術後病理報告所呈現的危險 因子來決定術後是否需要追加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的輔助療法,五年存活率早期多在70%以上,而晚期則較差約40%以下。

咽喉癌的治療較為複雜,早期可以部分(咽)喉切除手術、二氧化碳雷射手術或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晚期則需全(咽)喉切除、頸部廓清、氣管造口及部分病人需要的咽部皮瓣重建手術,加上術後放射或術後同步放射化學治療。

晚期的咽喉癌也可直接以保留喉功能的合併放射和化學治療的另一種療法。因全喉切除後,日後的發聲需仰賴的包括:氣動式的人工發聲器、食道語、裝於氣管食道間似鈕釦的Brom-Singer prosthesis、或新喉部所留下的肌肉黏膜發聲組織。

咽喉癌的預後中,早期的咽喉癌五年存活率可達80%以上,而晚期的喉癌可達50%,下嚥癌則只有30~40%。預後的結果,由好到壞分別是喉癌、口腔癌、口咽癌、下嚥癌。

由存活率和功能保留的觀點來看,晚期的癌病人明顯較早期的癌病人有較差的5年存活率,且喉功能的保留也明顯較為困難,日後的生活品質影響極大。故為了提高存活率及保留喉功能,最有效的方法莫過於預防癌症的發生及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