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 星期三

漫話唐三彩收藏(圖)

 新浪收藏

唐三彩加藍人面陶鎮墓獸唐三彩加藍人面陶鎮墓獸三彩白馬三彩白馬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胡人俑唐代三彩駱駝載樂胡人俑唐代掛藍的三彩花澆唐代掛藍的三彩花澆
吳偉忠文/圖
唐三彩作為陪葬冥器,在過去數百年裡,一直為民間收藏者所忌諱。 自上世紀80年代初由國外藏家關注後,唐三彩收藏在國內才逐漸興起,尤其是唐三彩珍品在國際拍賣市場迭創新高後,國內藝術市場也出現了唐三彩收藏熱,不少早年流出國外的唐三彩珍品也開始回流國內。
唐代是中國古代鼎盛時期,經濟上繁榮興盛,文化藝術上群芳爭艷,唐三彩就是這一時期產生的一種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的彩陶工藝品,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艷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三彩”是多彩的意思,並不專指某三種顏色。 唐三彩燒造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兩次燒成,多運用於結構複雜、器型較大的器物,即先在1050℃至1100℃的窯內素燒,上釉後,於800℃至900℃的爐中再燒;另一種是做好坯後直接上釉,在900℃左右的溫度下燒成。 後者器物的胎質不如前者堅固,用手指甲就可以劃出痕跡。 燒製唐三彩的窯口主要有河南鞏縣、洛陽和西安附近的黃堡窯等。 唐三彩的誕生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其釉色有藍(最為名貴)、綠、黃、白、赭、褐、黑等多種,也有單彩的。
在歷史上的古代文獻中,並沒有唐三彩的記載。 最早記載唐三彩的是在民國初期,1905年至1909年修築隴海鐵路期間,在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修建而毀損了一批唐代墓葬,施工者發現許多帶彩釉的陶馬、陶駱駝和陶俑,由於這些陶器上大多數帶有黃、綠、白或黃、綠、褐三種顏色,於是人們就給了它們一個形象的名字──唐三彩。 不過唐三彩命運多舛,在發現之初許多人認為是不吉利之器,大量的唐三彩在出土後被就地砸碎,以避邪氣。 後來,國外古董商發現了唐三彩的潛在價值,開始大量蒐集,才逐步在國內受到重視,從此唐三彩聲名鵲起,並在世界各地拍賣會上廣受追捧,唐三彩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成為最貴的中國藝術品,如早在1989年,一匹非常漂亮的唐三彩黑馬曾在英國倫敦以495.5萬英鎊拍賣價成交,該價格創造了當時中國瓷器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 近年來,唐三彩拍賣行情依然十分強勢,在2013年3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唐三彩馬以1298.9萬港元拍出;在2014年3月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又一件唐三彩馬更是以2029.9萬港元的高價成交。
唐三彩走俏國內外藝術市場,隨之而來的是各種仿品也逐步充斥其間。 唐三彩仿品主要有三種:一是清末仿品,二是民國仿品,三是1949年解放以後至今的當代仿品。 一般情況下,仿品與真品有以下一些區別:第一,真品系手工製作,同一產品,尺寸並不盡相同;仿品則多用注漿模製,產品大都規範統一,同類產品尺寸相同。 第二,真品各種人俑的頭部和足部、動物俑的足部及其底盤,均露胎不施釉;仿品則畫蛇添足,多施滿釉。 第三,真品的上釉方法為刷、淋、點,不注重滿釉,講究自然流淌的藝術效果,有的部位甚至還有露胎的地方;仿品則多用噴釉,釉色均勻,缺少自然流暢的瀟灑感。 第四,真品陳舊感自然,富有層次並深入肌裡。 如有可能可在不顯眼處輕輕敲擊一兩處胎表,就可發現陳舊感是由胎表向裡滲透的。 仿品的胎,經做舊處理雖有陳舊感,但絕無真品胎經歲月侵蝕而顯露出累累滄桑的自然感,其舊僅在胎表不入肌裡,新的感覺依稀可辨。
來源:閩南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