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白沙屯拱天宮

 
白沙屯舊名為「白沙墩」,純樸又美麗的名字,西部縱貫鐵路上的一個濱海小站,位於苗栗縣通霄鎮西北方,北臨後龍鎮,是通霄屯墾最早的地方。清康熙年間就有先民入墾,首開風氣,乾隆時期已漸成市街,先民駐居人數日益增加。這個依山傍海的村落;海岸線上東北季風帶來的大量風沙,堆積雪白的新月型沙丘,「白沙屯」之名由此而來。自古即地處交通要站,因「山海之近於斯為最狹」為新竹到大甲的官道必經要站之一,曾是重要的海防汛守之地。今則為台1線與台61線西濱快速道路交接處。
拱天宮,地方信仰中心。清咸豐晚年白沙屯居民有鑑於信仰寄託─媽祖;長年輪值奉祀於爐主家遲遲未有禮拜殿堂,村民倡議集資創建,於同治二年〈1863〉完成,在約三百坪的地基上建築三十餘坪土垣茅屋〈土埆厝〉。民國十九年〈1930〉經一甲子的風雨剝蝕土埆結構已漸斜傾,有失禮神 誠敬。地方信士提議為使廟宇堅實穩固改以磚石修建。民國二十四年中部發生大地震,本宮前殿受餘波影響損,信眾再度鳩資修茸以維廟貌。民國六十三年十二月十七日本宮修訂組織章程依法改組為管理委員會,逐步興建鐘鼓 樓、兩側廂房及改建前後各殿的硬體設施,於民國七十八年十月竣工完成現有莊嚴富麗的規模。兩殿兩廂式建築崢嶸偉岸、金碧輝煌,屋頂剪黏貼飾神龍翻轉、彩鳳 蹁跣、花鳥走獸莫不栩栩如生,天將神兵威風凜凜。宮內各殿網目藻井豎材垂花絢麗奪目,蟠龍石柱雕琢精實、生靈
活現渾然神似,走進拱天宮令人油然產生肅敬之心。
 
本宮每年往北港進香,朝天宮鑑於彼此深厚的情誼捐建拱天宮歡迎門,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二月九日落成,巍峨豎立在台一線旁成為白沙屯的新地標,雕飾精細、美輪美奐。本宮歷任管理委員會皆以闡揚媽祖懿德為己任,克盡己職不餘遺力。結合地方資源推動慈善公益。2003年由苗栗縣文化局指導舉辦「白沙屯文化藝術節」首度將地方文化、產業與宗教活動結合, 吸引全國各地前來朝聖,盛況空前,裨益拱天宮發展為宗教觀光重鎮。
 
 
 
      
台一縣上的媽祖廟牌樓
白沙屯拱天宮
拱天宮建築
白沙屯拱天宮香火
白沙屯的媽祖信仰啟肇於乾隆年間,就如同台灣其他西部的臨海聚落,
依海維生的白沙屯人,自然供奉媽祖為守護神。拓殖先祖奉請一尊軟身
媽祖供於民家,媽祖神像歷史比拱天宮更悠久,拱天宮建廟後更集開基
媽、鎮殿媽及進香媽於一身,本地人稱為「大媽」。
 
安坐於拱天宮神龕內的白沙屯媽,垂簾歛眉,柔和的粉臉似正傾聽子民
們的心聲。在不同時間、地點、角度看白沙屯媽祖會展現不同的面貌渡
化群黎,雖然起始正確年代已難考據,其軟身神像的造型精緻,身體手
腳關節能伸展活動猶如真人穿戴龍袍、后冠、弓鞋等,進香啟駕前用「
秣草水」為媽祖沐浴洗淨,然後換上信徒所奉獻的龍袍、后冠、弓鞋
衣新袍,當媽祖梳粧更衣妥當,為媽祖服務的婦女就會從神龕裡端出「
沐浴聖水」,每次一端出來,信徒們總是蜂擁上前希望能沾到這神聖之
。根據鹿港神像雕刻師傅的鑑定,認為可能來自官方或唐山名家,由
神像的座椅推測已逾兩百餘年。
 
「大媽」往北港進香期間,安奉於神房前的「黑面二媽」與「粉面三媽」
肩起鎮殿的責任,兩尊媽祖慈眉祥和造型古樸,信徒家中神明聖誕、結婚
、附近宮廟慶典,都會請媽祖到府作客增添光彩。二媽執行繞境遊庄任務
時,每到一個聚落信徒爭相抬轎膜拜。白沙屯媽祖信仰區涵蓋了白東、白
西、內島、南港,以及新埔里、通灣里的一部分。廣義的說白沙屯人就是
指媽祖的子民,整個信仰區的信眾。
民國十九年建造的拱天宮
粉面大媽(鎮殿媽)
黑面二媽
粉面三媽
 
 
 
 
 
 
















 
 
 
 
 









 
 
 
詳細補改運時間請洽 037-792058 拱天宮服務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