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嘉定派竹藝

 收藏界 
顧鈺款竹雕筆筒 顧鈺款竹雕筆筒 清乾隆週芷岩刻黃花梨竹石大筆筒高22cm 清乾隆週芷岩刻黃花梨竹石大筆筒高22cm 清 吳之璠竹雕筆筒 高14.5cm;直徑10cm 清吳之璠竹雕筆筒高14.5cm;直徑10cm
河南 張磊
竹器是一種常見的生活用具,大至竹樓、竹床,小到竹竿、筆筒,可以說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因為竹子中空有節,被認為是高風亮節的象徵。 蘇軾更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將竹子比作君子,認為它有堅毅、正直、謙虛和廉潔的特性,於是喜竹、愛竹成了風俗。 時人在竹製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裝飾書房,以竹雕藝術品來提高書房的清雅之氣,於是竹雕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傳承開來。 明清時期,竹雕發展到一個繁榮階段,尤其是其雕刻技藝,十分精湛,超越了前代,湧現出一大批竹雕名家和竹雕精品。 2005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會上,一件顧珏做清康熙竹高浮雕山水人物圖筆筒以1140萬元的天價成交,該筆筒創造了竹雕拍賣的世界紀錄。 顧珏何許人也? 竹雕嘉定派傳人。 在雅昌統計的最新竹雕拍賣記錄前十名中,嘉定派傳人作品佔了多數,可以說嘉定派獨領竹雕拍賣市場已是不爭之事實,那麼在嘉定派眾多傳人中,誰的作品又更具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呢? 本文就帶著藏友一探嘉定竹雕之究竟。
一、嘉定派竹藝何以贏得市場
中國竹雕流派紛呈,百花爭艷,如嘉定派、金陵派、徽派、浙派等名家輩出,精品層出不窮。 雖然竹雕藝術流派眾多,但在拍賣市場上除了金陵派作品偶有上拍,嘉定派作品幾乎一統江山,而其他流派作品卻罕見芳踪。 究其原因,除了嘉定派獨特的雕刻技法和風格深得文人喜愛,以及其他流派傳承不繼等原因外,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原因,那就是嘉定派竹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未參與市場商業化運作,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藝術的純淨和至誠。 論據有三:
其一,嘉定派竹雕藝人大都精通書畫,有良好的文學修養。 以“嘉定三朱”為例,嘉定派創始人朱鶴文學藝術造詣很深,且有創造精神。 他能詩善畫,藝術修養極高,時常與書畫名家、文學家交往,因其善書畫,通古篆,早年又得繆篆不傳之密,所以在他的竹雕設計和製作中,經常以筆法運用於刀法之中。 朱鶴之子朱纓,號小松,書畫全能,有出藍之譽;朱纓之子朱稚徵,號三松,善畫,風格接近元代大畫家倪雲林,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時人評價“嘉定三朱”的基本風格稱其“花鳥規撫徐熙寫意,人物山水在馬、夏之間,畫道以南宋正法,刻竹則多崇尚北宋。蓋以刀代筆,為簡老樸茂,逸趣橫生”。 也 就是說“嘉定三朱”的竹雕花鳥畫繼承了五代時期著名畫家徐熙的畫風,注重“水墨”寫意技法,頗能傳達文人的高雅、野逸之氣;“嘉定三朱”的竹雕山水畫,與 南宋時期著名畫家馬遠、夏圭為代表的畫風相仿,一反北宋山水畫全景式構圖方法,畫面重心偏於邊角,屬於截取扼要部分的章法,所以逸趣橫生。 “三朱”之後,嘉定派竹雕的繼承人大都具備良好的文化素養,三朱之後,吳之不僅是繼朱三松之後嘉定竹雕的第一名手,他還精於行草書畫,也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畫家;週顥不僅擅刻竹,還能詩善畫。 深厚的文化積澱讓他們在竹雕藝術創作中靈感無限、意境深遠,通過竹刀賦予了嘉定竹雕獨特的文化氣息和高雅情懷。
其二,嘉定派早期竹雕藝人重藝輕利很少有所謂的商業創作,保證了嘉定竹雕作品的藝術性。 在明代,賣畫售書已經成為文人重要的謀生手段,加上大批職業書畫家湧入市場,使得蘇州地區文人思想開放,市場意識超前,被稱為“明四家”的書畫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更是藝術市場的重要參與者。 但是在竹雕領域,竹人們堅守傳統文人意識,重文輕商,他們淡泊名利,不願意主動參與商業交易。 朱纓、朱稚徵是竹雕大家,竹雕藝術品雖是“重如拱璧”,卻“不肯輕為人露指”。 早期的嘉定派傳人重藝輕利不為金錢所動,不為世風所擾,刻苦鑽研竹雕技藝,保證了嘉定一派竹雕技藝的全面繼承和推陳出新,以致出現明清嘉定一派全面繁榮的喜人局面。
其三,文人士大夫追捧,既保證了嘉定竹雕的市場穩定發展,又推動了竹雕藝術的發展和創新。 儘管嘉定竹人的商品意識滯後,卻不妨礙嘉定竹雕藝術的盛行,主要是由於其有特定的消費群體——文人士大夫的喜好和追捧。 文人士大夫的參與讓竹雕這最初的民用物品變得高雅、變得充滿書畫氣息、變得韻味無窮,昂然步入大雅之堂,一方面維持了竹雕藝人的正常生活,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推動了竹雕技藝的發展和創新,使之流派紛呈,精品迭出。
二、嘉定群芳誰為尊
據《嘉定縣志》、《竹人錄》記載,嘉定派傳人過百,頗負盛名的名手大家不下二三十人,其中,秦一爵、沈兼、吳之、封錫祿、週顥、施天章、顧珏、蔡時敏等,尤為世人所重。 後又有封錫爵、封錫祿、施天章等諸多嘉定派竹雕高手被選入皇宮,真可謂盛極一時,嘉定由此被稱為“竹雕之鄉”,嘉定派成為名聞遐邇、光耀千秋的竹雕流派。 縱觀近幾年的拍賣市場,凡上述名家的竹雕作品無不以高價成交,就充分證明了其自身價值。 相比秦一爵、沈兼、封錫祿、施天章、蔡時敏等名家來說,吳之、週顥、顧珏的作品更值得收藏。
追求獨特的吳之
吳之,字魯珍,號東海道人,不僅是活躍於清初康熙前半時期的著名竹木雕刻家、繼朱三松之後嘉定竹雕的第一名手,還是清代初期著名的畫家。 他不僅全面繼承了朱氏圓雕、浮雕等各種技法,而且經過自己的反复摸索、改進,創造了“薄地陽文”的雕刻形式。 這種雕刻形式是將畫入竹,根據畫中不同內容的需要,剷出深淺不同的層次,以淺浮雕的形式突出主題。 這種改進,使所雕刻的花紋層次更加豐富,凹凸起伏使用得當,深淺透視精細得神。 吳之喜歡用文學故事、傳說和典故作為題材。 在這些題材中,他充分運用構圖和繪畫技巧,其作品往往構圖明朗、虛實分明,佈局疏密有序,線條圓轉流暢,宛若天成,其所產生的繪畫效果較強,變化微妙,風格獨具。 其傳世作品較多,著名的竹雕有《二喬並讀圖筆筒》《老子騎牛圖筆筒》《荷杖僧筆筒》《丁山射雁圖筆筒》《松蔭迎鴻圖筆筒》,黃楊木雕《東山報捷圖筆筒》《松溪浴馬圖筆筒》等,現分別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等處。
開創新法的周芷岩
週顥,字晉瞻,號芷岩,又號雪樵,堯峰山人,因他有一副美須,風度瀟灑,晚年自號“髯痴”,人稱“週髯”。 周氏多才多藝,不僅擅刻竹,而且能詩善畫。 在嘉定派中周芷岩是與吳之齊名的竹雕家。 他在全面繼承朱氏技法的基礎上,別樹一幟,獨創“陷地深刻”即後世所稱的“平地花紋刻法”,為清代竹雕史上承上啟下之人物。 週芷岩擅長以多種刀法刻各種題材,而最為人稱道的是刻山水,因為他是將南宗畫法融入竹雕的第一人。 週芷岩之前,刻竹山水及人物景點皆法北宗,週芷岩一變前法,更出新意,破除以往竹雕山水崇尚北宗畫法的傳統,以南宗畫法直接刻竹而別樹一幟。 他這種以南宗畫法直接刻竹的途徑,在當時竹雕界首屈一指。 《竹人錄》認為他合南北宗為一體,無意不搜,無奇不有,如果以歷朝詩家與竹人相比,可將漢唐詩派比喻為明清竹雕,而把芷岩比作盛唐的杜甫,是竹雕二百餘年來的第一人。 週芷岩傳世作品亦較多,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周芷若《松壑雲泉圖筆筒》和《竹石圖筆筒》均採同陰刻法,以刀代筆,表現墨韻,極為流暢自然。 而竹雕《杏花筆筒》、竹雕《蘭花紋臂擱》《竹枝圖臂擱》等,則為“陷地深刻”法之風格,頗有新意。
精深細微的顧珏
顧珏,字宗玉,嘉定竹雕名家,活躍於康熙至雍正年間。 他的竹雕繼承明代朱、沈之神髓,又不襲前人窠臼而能獨立門庭。 顧氏以巧窮毫髮、刻露精深見長,他擺脫前人技法因循的傳統模式,自成一格。 其作品精細入微,所作山水人物生動活潑,栩栩如生。 顧珏是位勤奮的竹雕藝術家,每件作品皆全力以赴,自律甚嚴絕不苟作,凡制一器,小則需費數月,巨構者必經二載始成。 如果雕刻有瑕疵,即刻焚毀,即使被燒焦的殘器,亦有人不惜重金購藏。 顧珏傳世的作品極為精緻而且數量很少,傳世作品不超過二十件,香筒三四件而已,且大多為境外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收藏,故宮博物院存有一筆筒。 竹雕作品近年來在國際拍賣會上動輒拍賣上百萬,深受收藏家追逐。
許多藏友對上述三人並不陌生,但深入研究一下你會發現,三人有著許多相似之處:其一,他們均能夠紮實地、全面地、深入地繼承朱氏雕刻技法。 朱氏雕刻技法是嘉定派的基礎,任何變化或者創新均離不開這個基礎。 因此,老老實實地繼承前輩的技藝,而不是浮躁地或者斷章取義地,這無疑為三人的藝術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全面繼承前人的同時,其實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他們在繼承中看到了不足,在繼承中探索新的技法。 其二,他們均在全面繼承朱氏的基礎上,創造了新的竹雕技法。 吳之創造了“薄地陽文”的雕刻形式;週顥獨創“陷地深刻”的雕刻技法;顧珏巧窮毫髮、刻露精深,擺脫前人技法因循的傳統模式自成一格。 他們的創新不僅推動了嘉定派的發展和壯大,而且也豐富了中國竹藝的雕刻技法,把中國竹雕工藝帶入了一個更高的藝術層次。 其三,在對藝術的態度上,三人都是那樣的至誠、嚴謹、精益求精,每件作品皆全力以赴,自律甚嚴絕不苟作。 這樣的創作精神和創作熱情,保證了傳世作品的精品性和藝術性。 全面嚴謹的藝術繼承、開拓創新的藝術追求、自律嚴謹的藝術態度、高山仰止的藝術地位決定其傳世作品的價值。 因此,我認為從目前的市場行情來看,三人的作品仍有繼續走高的趨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