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黃氏牙雕精絕之技(圖)

 中國商報收藏拍賣導報 
圖1 圖1 圖2 圖2 圖3 圖3
图4 圖4
黃振效是乾隆時期最有影響力的牙​​雕名師之一,他雖是廣州人,但其作品明顯帶有江南嘉定派雕刻風格。 他借鑒了蘇州、嘉定派的竹雕技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 作品中的高浮雕有的近於圓雕,多層次的雕刻有的深達六七層,整體圖案繁麗明朗,立體感強。 圖案景物布勢深遠廣大,力遒韻雅。 圖面常作疏密虛實、動靜對比,凸顯人物神儀。 圖中有詩,詩中蘊圖,妙趣橫生,意味無窮。
黃振效是在乾隆二年(1737年)底由當時的粵海關監督伍賽選送入京的。 乾隆八年(1742年)三、四月間,他生病居家調養十個多月仍不見好轉,乾隆九年病勢沉重,遂於五月十一日被送回廣東,其後一去不返,結束了長達六年的內廷行走牙雕生涯。
已是廣式牙雕高手的黃振效到了京城內廷,仍然求學心切,虛心拜江南刻竹名家封歧氏為師,把江南刻竹名家的高超技藝精髓掌握在手,並與南派牙雕技藝融會貫通。 進宮後他的首件作品就給乾隆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對其大加讚賞,並賜予“在內廷行走”。 在等級森嚴的內廷,沒有皇帝的恩准,匠師們絕對不可以在作品上留下自己的名款。 但值得慶幸的是,幾位廣東牙雕匠人憑著精湛的技藝獲得了乾隆皇帝的讚賞,得以在一些作品上留名。 黃振效就是其中傑出的一位。
黃振效牙雕漁家樂圖筆筒(圖1、圖2),高12厘米,口徑9.7厘米。 山壁一側刻楷書乾隆御題詩一首:“網得魚蝦足酒錢,醉來蓑笠伴自眠。漫言泛宅曾無空,一曲漁歌傲葛天。”有“宸”、“翰”二印及“乾隆戊午長月小臣黃振效恭制”款。 此為黃氏給乾隆雕刻的首件牙雕作品,也關係到他今後的藝術地位和經濟待遇。 根據《養心殿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文件》記載,黃振效於乾隆三年(1738年)正月二十四日所登錄的錢糧銀是每月三兩,乾隆四年四月二十六日則賞升為每月八兩。
筆筒用一截象牙雕成,外壁雕柳溪停舟漁樂圖,圖中山石聳立、綠樹成蔭。 一面是岸邊叢生的蘆葦,幾位漁民圍坐在松樹下舉杯暢飲;一面是蘆蕩風起,一位漁婦抱兒依坐船頭,場景生動,富有生活氣息。 這種帶有蘇州、嘉定竹刻風格的高浮雕,所刻景物細膩靈透,工細入微。 人物的發、須、眼以墨點染,保留著濃厚的雍正時期的牙雕風格特點。 松葉如輪,松針纖細鮮明,融合了竹雕、角雕的技巧。 此作品不但有廣州牙雕玲瓏精細的藝術特色,而且參考了宮廷文人畫,既有皇家氣派,又極為精緻考究。
黃振效象牙雕小船(圖3),長5.2厘米,寬1.5厘米,高1.7厘米。 右船舷下側陰刻楷書​​填黑款:“乾隆戊午花月小臣黃振效恭制。”乾隆戊午花月即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 黃振效運用其所擅長的精細牙雕風格,模仿蘇州地區工匠擅長的核舟雕刻工藝雕制了這件小船。 船身滿施鏤空雕刻,船首雕三人各司其職,身後有牌坊與船艙隔離。 船艙作樓閣式,門窗具備,開合自如,頗為精巧。 艙篷上7位船夫正安置船桅。 船尾雕迴紋護欄,其下船底置船舵,可左右活動。
黃振效牙雕海水雲龍紋火鏈套(圖4),長8厘米,寬7.4厘米。 鐫刻“振效恭制”、“乾隆壬戊”二款。 壬戊為乾隆七年(1742年),是他離開造辦處的前一年,所以此火鏈套極有可能是他在造辦處的牙雕絕作。 火鐮套盒呈荷包狀,由蓋、盒兩部分組成。 蓋、盒口邊緣呈覆鐘式,刻雙線垂如意及蟠夔紋。 全器採用浮雕技法,兩面上下共凸刻大小行龍20條,火珠7個,其中大龍13條、小龍7條。 整個器物的紋飾被蒼龍頭、軀佈滿,只在龍的足邊露出飛濺的浪花。 無論是正龍、行龍的氣勢均被刻畫得雄偉而蒼勁。 蓋頂與盒底各有一長方小孔,由一根明黃帶貫穿相連,帶兩邊飾有雕成蓮葉形的珊瑚鏈珠。 在像牙盒內裝有一條蘇繡明黃緞條帶,條帶上共分七格,正面五個格,背面兩個格,格內分別彩繡雲紋、夔龍、花蝶、纏枝葫蘆等紋。 紋飾中夔龍相對各拱有一個用細米珍珠穿出的壽字,所用米珠達164粒,製做精細之至,無與倫比。 明黃條帶的小夾內盛有鏤空鏨夔龍紋金火鐮一把,小巧玲瓏,它標誌了使用者的身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