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雨後滑坡:國家一級文物獸首鼎現身


竊曲紋長柄勺竊曲紋長柄勺
安徽博物院內珍藏著這樣一件青銅器,其兔首造型生動活潑,十分可愛。 這就是國家一級文物獸首鼎,當年與其一同出土的還有竊曲紋長柄勺等物品。
工藝考究令人驚嘆
這件獸首鼎於1988年在原廬江縣嶽廟鄉十八橋村莫莊自然村出土。 獸首鼎通體高27.8厘米、口徑20.6厘米,足高8.6厘米。 器作獸形,前端獸首突出,雙角聳立,雙目圓睜,獸身為器,獸背為口。 直口折沿,平蓋置於口上,蓋上置一半環鈕。 附耳、垂腹、圜底、三蹄足。 腹部飾一周蟠虺紋,獸角正面飾重環紋,耳外側、蓋中部飾蟠帶紋。
“當時與獸首鼎一起出土的還有竊曲紋長柄勺等物品。”安徽博物院工作人員介紹說,竊曲紋長柄勺現屬國家二級文物,通長33厘米,勺長8.8厘米,勺寬5.9厘米,勺呈匜形,窄流,扁長柄,自口沿向後端逐步加寬呈梯形,柄飾竊曲紋。 “勺子的做工也很精緻,符合力學原理,便於使用。”
“這批青銅器從形制、紋飾和風格上看,地區特色較突出。兔首鼎(以往叫犧鼎或獸首鼎)與1959年舒城縣龍舒公社鳳凰咀出土的獸首鼎、1974年舒城縣五里公社磚瓦廠出土的犧形鼎、1982年懷寧縣金拱公社出土的犧鼎,形制相同,飾紋略有差異。因此,這批青銅器的年代應當為春秋早期。”安徽博物院研究人員介紹,這些青銅器出土於廬江縣西北10公里的莫莊,東北距舒城縣城25公里,從其時代和地理位置上看,是在春秋時代的宗國范圍內,應系宗國之器。
雨後滑坡國寶“露臉”
這些文物是被誰發現的,又緣何珍藏於安徽博物院呢? 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輾轉聯繫上了國寶的發現者莫作青。
今年49歲的莫作青現在浙江餘姚從事建築工作,除了逢年過節,常年在外務工。 1988年,他還是個剛剛20歲出頭的青年。 回憶起當年發現國寶的經歷,他記憶猶新。
1988年8月份的一個清晨,莫作青去農田的路上經過一個高坡時,一件褐黑色的物品引起了他的注意。 “頭幾天下了場大雨,原本一丈多高的坡出現了滑坡,東西就露出來了一小部分。”莫作青說,他隨即跑回家,拿來鐵鍬挖掘,不費甚麼勁就把東西挖了出來,讓他意外的是,一同出土的還有其他物品。 “當時都包著泥,鼎裡面也都是泥,很髒,我就把它們洗乾淨拿回家了。”
“那就捐給你們了!”
一聽說莫作青發現了稀奇古怪的物品,全村人都來看熱鬧,屋裡圍滿了人。 “可是誰都不認識這些東西,連八九十歲的老人也搖頭說沒見過。放在家里大概一個多月,我覺得有必要鑑定一下,就帶著物品乘車到了當時的省博物館所在地。”
莫作青回憶說,省博物館專家馬道闊接待了他,對他帶來的物品進行了鑑定。 “我就在現場,馬道闊等人看後說,這些物品是春秋時期的,屬於國寶。”
聞聽自己挖出來的東西是國寶,莫作青很有覺悟,說了句“那就捐給你們了”。 對於莫作青的這一表態,當時的省博物館工作人員十分欣賞,為了表彰他的捐贈行為,還特意獎勵了300元。
現如今,回憶起自己當年的行為,莫作青表示沒什麼遺憾的。 “國家的就是國家的,現在我兒子也大學畢業了,我在外面打工,收入​​也過得去,一家人日子過得很安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